美國將與俄羅斯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
美國著名雜誌《美國保守派》在4月14日發表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全面分析了此次俄烏危機的背景,並重點對美國持續火上澆油的行動進行解讀,主要提及三大觀點。
第一,俄烏危機的根源在於北約東擴。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的遺產,但一心希望回歸西方社會的大家庭,當時甚至已與美國及歐洲各國達成協議,希望加入北約。由於美國等北約國家欺騙俄羅斯,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1999年後北約還持續東擴,對俄羅斯造成巨大威脅。俄羅斯認為,美國違背承諾,隨後又利用北約東擴的一系列實質性行動企圖置俄羅斯於死地,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奮起反擊,因此於2月24日宣布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俄烏危機的根源固然是由於俄羅斯對地緣戰略安全的憂慮,但更深層的原因仍是北約東擴直接刺激俄羅斯脆弱而敏感的神經,實際上美國也是俄烏戰爭的發起者。
第二,俄烏危機發生後,美國實際上可以提出更多建設性方案,制止俄烏危機不斷升級。美國完全有能力幫助歐洲各國與俄羅斯達成持續有效的安全合作協議,但美國並未做出平息事端的努力,反而在俄烏危機中不斷火上澆油。美國不僅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及武器裝備,還對俄羅斯實施種種制裁,一系列的行動表明,美國希望利用烏克蘭打響一場代理人戰爭,並將俄羅斯置於死地。美國的火上澆油行動既鼓勵了烏克蘭,又使得歐洲各國不得不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營。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在政治、外交、經濟、金融等領域已陷入全面困境,皆因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美國所有行動的唯一戰略目標,便是將俄羅斯徹底拖垮。
第三,烏克蘭在東西方兩大力量之間實際上充當了炮灰的角色。美國利用烏克蘭不是為了帶來自由與民主,而是因為烏克蘭恰好可以成為美國等北約成員國用以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基於這種考量,烏克蘭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在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戰略中,更是處在前所未有的關鍵位置上。從這一角度而言,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戰略並未改變烏克蘭成為炮灰的現狀,而烏克蘭作為棋子的地位也就不可能改變。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的事實也表明,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絕不會讓步。在東西方兩大力量夾擊之下,國力薄弱的烏克蘭要想尋求生存顯然非常艱難,如果俄烏危機持續下去,烏克蘭不僅不可能獲得自由與民主,還將面臨無盡的戰亂與貧困。
以上是《美國保守派》相關文章的具體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標題非常吸引人,同時也精準地闡釋了文章的觀點,即《美國與俄羅斯將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在了解過文章的基本內容後,便能夠對其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這篇文章展現出清晰冷靜的態度,非常值得讚揚。俄烏危機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立即陷入恐俄、排俄、仇俄的癲狂狀態中,在這種狂熱的氛圍中仍有部分清醒的學者與政治家指出了此次俄烏危機的歷史根源。美國政治家基辛格、布熱津斯基,學者米爾斯海默以及批評家喬姆斯基均認為,儘管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侵犯了烏克蘭的國家主權,但仔細分析可知,俄羅斯行動的根源在於,美國等北約國家背信棄義欺騙俄羅斯,致使其不得不奮起反擊,因此俄烏危機發生的最大動因在於北約的東擴行動。這種清醒而冷靜的理性認識在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中,是狂熱聲浪中的一股清流,《美國保守派》雜誌再次以理性的聲音對美國的火上澆油行動予以批判和揭露,這一點值得讚揚。正如中國反覆強調的那樣,看待俄烏危機不能僅從表面進行分析,還應注意到其複雜的歷史動因。
第二,這篇文章精準地用一句話闡明俄烏危機的本質,實際上仍是二戰結束後大國博弈的特殊形式,即代理人戰爭。“美國與俄羅斯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這句表述太過精妙,同時也反映出俄烏危機不僅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問題,更是俄羅斯與美國的問題。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鞏固自己在歐洲方向的戰略穩定,必然會與俄羅斯進行長期博弈。基於美國全面遏制乃至肢解俄羅斯的戰略目標,這篇文章一語道破烏克蘭問題實際上就是美國與俄羅斯博弈衝突的爆發點。
美國與俄羅斯的大國博弈雖然仍會持續,但由於兩國均為核大國,也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兩國在二戰結束後已形成基本默契,雙方不會進行直接的正面對抗。仔細觀察能夠發現,自1950年朝鮮戰爭發生後,無論是冷戰期間還是冷戰結束後,只要一個大國進入熱點地區,其他的大國基本會居於幕後,不會與進入熱點地區的大國進行直接正面對抗,越南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均遵循這一原則。
由此可見,大國之間一般都會避免直接的正面對抗,假若雙方都具有毀天滅地的核能力便更是如此,此次俄烏危機也一樣。正因為兩個大國不會進行直接的正面對抗,為盡量減少戰爭帶來的破壞性,代理人戰爭便成為大國博弈中必要且特殊的形勢,在這種情況下,命運最為悲慘的無疑是作為代理工具的烏克蘭。《美國保守派》的文章也明確指出,在此次俄烏危機中,烏克蘭只會變得更加貧困,實際上烏克蘭的選擇只有兩種,一是走向毀滅,二是一無所有,而所謂的自由、民主、富有、豐饒只是美國開出的空頭支票。
同時也需要注意,俄烏危機的最終兩種結果。
第一,美國與俄羅斯的角力仍將持續,只有當美俄兩國達到各自戰略目標後,俄烏危機才會進入暫停階段。以目前情況而言,美國不斷對俄烏危機火上澆油,說明其戰略目標並未實現,俄羅斯作為自然資源較為豐厚的國家,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時,仍有足夠能力抵禦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的持續性制裁不僅沒有徹底擊垮俄羅斯,反而將面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狀況,俄烏危機自然會以較為體面的方式結束,美俄兩大國在這一階段的角力也宣告結束。
第二,烏克蘭的命運終將取決於美俄兩國持續性角逐中達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烏克蘭民眾的自身利益無關,只取決於俄羅斯與美國為代表的北約能否達到力量均衡。俄羅斯不願失去烏克蘭作為屏障,而北約也不可能放棄吸納烏克蘭的計劃,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或將以暫時停火的方式歸於平靜。以上兩種預測均表明,處於東西方兩大力量交鋒中的烏克蘭根本沒有決定自己國家命運的權力,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正如《美國保守派》這篇文章的標題,美國與俄羅斯將戰鬥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