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聯營和合營公司
關於聯營和合同,在閱讀財報中有兩個注意要點。
第一、聯營和合營公司按照權益法進行核算,就是母公司按照持股比例享有子公司的利潤或虧損,並計入利潤表“投資收益”科目下,同時修改“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賬麵價值。
具體的會計處理舉例說明如下:
年初A公司投資1000萬持有B公司40%的股權,屬於聯營公司。年底B公司實現凈利潤250萬。
投資發生時,在合併資產負債表的“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下,記錄1000萬。
年底,在合併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 的投資收益”科目下,記錄100萬(250*40%),該筆投資收益計入當年的凈利潤。
B公司宣布分紅100萬。
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股利”科目下,增加40萬元,同時“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賬麵價值變為1060萬(1100萬-40萬)。
3個月後,A公司收到B公司的分紅。
分紅到賬時,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應收紅利”科目減少40萬元,“貨幣資金”科目增加40萬元。
第二、如果聯營和合營公司一直虧損,記錄在資產負債表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減到零為上限,繼續虧損不再影響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以廣汽集團為例。
廣汽菲克為廣汽集團和克萊斯勒菲亞特汽車集團的合營公司(雙方各持有50%的股權),因為經營不善,最近幾年連續虧損。
如下表所示,在2020年,廣汽集團對其的投資已經全部虧完,投資的期末餘額為零。
截止2020年底,廣汽菲克已經資不抵債,但根據上述固定,其產生的虧損不會再影響廣汽集團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不過,廣汽董事會已經在2019年決定要繼續注資了,雖然還沒有支付,但是看來這個無底洞還要一直的填下去。
05
小股投資(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既包括債權類金融資產,又包括股權類金融資產。因此,小股投資也被稱為“股權類金融資產”。
相比子公司和聯合營公司而言,股權類金融資產相對比較複雜。
在學習和了解中,需要注意區分新老金融工具準則的差別;也需要明白金融資產的分類原則以及分類變化導致的結果。
06
新老金融工具準則的區別
2017年3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2017年5月,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這些關於金融工具的新準則主要對金融資產做出了新的規範。
根據要求,境外上市及境內外上市的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而新舊準則對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處理規則區別很大。
在閱讀財報時,可能會翻閱較早的財報,所以這些背景信息需要引起注意。
在此,我們只討論股權類金融資產。
股權類金融資產,在原有的金融工具準則下,主要分為兩大類,通過兩個會計科目記錄。
這兩類金融資產的分類名稱和會計科目的名稱相同,分別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在新的金融工具準則下,同樣也是兩大類,通過三個會計科目記錄。
其中分類的名稱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老唐在他的《手把手教你讀財報(新準則升級版)》中,將他們形象的稱為“筍子”和“粽子”。
會計科目的名稱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但是在2019年剛開始實施新準則時,企業在實際應用上述會計科目時比較亂,在2019年的報表中存在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等兩個科目混用的情況。
這點在閱讀財報時,還需要注意。
07
股權類金融資產的分類
如果公司持有股權的目的是“意圖在未來通過出售獲取差價”的,在原有的金融工具準則中的分類的就是“交易性金融資產”,記錄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
在新的金融工具準則中的分類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記錄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科目下。
兩個科目的差別是,“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主要記錄“自報表日起超過1年到期(或無固定期限)且預期持有會超過1年的部分”金融資產。
如果公司並不確定持有股權到底是為了收股息還是賺取差價的,在原有金融工具準則中的分類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記錄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下。
在新的金融工具準則中的分類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記錄在“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科目下。
在資產分類中名稱中提到的“計入當期損益”,就是計入當期的利潤的意思;而資產分類名稱中提到的“其他綜合收益”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但是一般情況下,該項目下的內容不會影響當期利潤,所以可以不用去管。
上述會計科目都是資產負債表的會計科目。
在利潤表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中國上市公司記錄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科目下,港美股公司記錄在“其他收益凈額”科目下。
下面是海康威視2019年合併利潤表截圖。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記錄在利潤表的凈利潤後面的“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後凈額”科目下。
如果公司將持有的股權劃分到“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分類中,使用“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科目記錄之後,股權的價格波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會再影響公司利潤。
即使未來賣出,也只是將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到資產負債表中的“留存收益”,和利潤表也不會再發生任何關係。
而在原有金融工具準則下,未來賣出時,則是可以將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轉出到當期利潤的。
比如蘇寧易購。
蘇寧易購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該股權被記錄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下,2018年蘇寧易購通過清倉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權,獲得額外的110億凈利潤,而阿里巴巴的股權就是被蘇寧易購記錄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下的。
如果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規定,這部分股權原來記錄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下,此後要被記錄在“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科目下,即使未來賣出,不會產生投資收益,不會影響公司利潤。
因此,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之前,蘇寧易購清倉了所持有的全部阿里巴巴的股權,通過投資收益調節凈利潤的企圖顯露無遺。
股權類金融資產一旦劃定分類,以後就不允許重新分類,以免上市公司通過隨意更改分類,兩頭佔便宜。
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下面的情況:在股價上漲的年份,分類為“筍子”,提升利潤,在股價下跌的年份,分類為“粽子”,避免影響利潤。
基於以上分析,大家應該基本明白,即使公司持有很多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股權,股價的波動是否會影響凈利潤也主要取決於上市公司對所持股權的分類。
比如騰訊控股。
在2020年末,剔除子公司之外,持有公允價值約為1.49萬億的股權投資,而且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按照一般的認知都覺得騰訊的凈利潤會受到所持股份公司的股價波動的巨大影響。
但是根據老唐的統計,騰訊持有的上述股權中,只有總價值1571億的股權是劃分在“筍子”分類中,約佔全部股權投資的10.5%左右,其他的要麼是聯合營企業,要麼是劃分為“粽子”的分類中。
在這1571億的股權投資中,只有236億是上市公司的股權,約佔全部股權投資的1.6%,其他的都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也就是說騰訊持股的上市公司價格波動對騰訊的凈利潤影響非常小。
但是,根據騰訊2020年年報,凈利潤為1598億,其中投資收益有571億,約有三分之一的凈利潤來自於投資,既然上市公司股價波動對凈利潤影響非常小,那麼這些投資收益又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這些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賬麵價值為1335億元(1571-236),分類為“筍子”的非上市公司股權。主要是這些非上市公司的上市前再融資、IPO和上市後的再融資等股權變動,給騰訊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收益。
這些股權類投資資產,到底是通過怎樣的增減變動,最終給騰訊控股帶來了超過凈利潤總金額1/3的利潤貢獻呢?
下面的部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和討論相關的規則和方法。
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也是涉及股權類投資資產的所有內容中最難的部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