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
9月16日至9月27日,中央網信辦於9月16日至27日開展“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組織中央、省、市級媒體記者編輯赴四川等7個省市進行實地採訪,詮釋四川等西部省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分兩路赴北線陝西-甘肅-青海、南線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進行實地採訪。9月16日至9月17日,“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南線首站來到瀘州。從9月17日起,利用3天時間前往瀘州、宜賓兩地,採訪異地扶貧項目、電子信息產業等。

建成前的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瀘州北控環保供圖。
【現場】
“三年下來,換了張臉。”9月18日,站在建成不到一個月的瀘州市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內,望着全線鬱鬱蔥蔥的樹木和清澈見底的河水,公園建設方——瀘州北控環保工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瀘州北控環保)總經理祝勝心生感慨。
為了保護好這顆佔地面積1800畝的“城市綠腎”,祝勝一早便組織人員,清理昨天被雨水沖刷過的路面。“國慶就將正式對外開放了,每天遊客預計要達上千人。”
直到2017年以前,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還是無人問津的低洼地帶。能見度不足二三十公分的兩條小河溝,將零零星星的雜草和雜樹“劈開”,沒有工廠排污,但三三兩兩的農戶和養豬場在排放生產生活污水,這是祝勝初來乍到的第一印象。
要用三年建成生態濕地公園,工程量不小,要建全新的湖體、要打造臨湖生態濕地景觀,還要整配套市政道路。其中,挑戰最大的就是做好湖體的水生態打造。
三年來,瀘州高新區對周邊的養豬場進行了關停搬遷,瀘州北控環保也在同一時間考察當地原始地貌、編製規劃、湖體設計,在湖體內再造了一條完整的生態鏈,為當地生態環境串起一條“保護鏈”。“一個是打造生物鏈,我們投放了2萬尾花鰱、白鰱等;一個植物鏈,像沉水植物以苦草,眼子菜為主,浮葉植物以白仙子,蓮花為主,挺水植物以鳶尾,蘆竹為主。”祝勝說。

建成前的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瀘州北控環保供圖。
上千天耕耘,水質變化就是最好的成績單。 “現在能見度最深可以到3米。”祝勝頗為自豪。
水質變好還不夠,還要讓優良水質可持續。瀘州北控環保公司請來專業化運維團隊,每天對公園進行運營和維護。其中就包括專門清理湖面的一幫”水上美容師“。

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內,湖面上有一群“水上美容師”。劉學懿攝。
17日這一天,淅淅瀝瀝的雨,沒能阻擋“水上美容師”的步伐。只見三條船行駛在湖面上,十餘名工人戴着草帽一路划槳撈草。聽工人們說,因為公園的水質好,水草長得也快,他們每天要撈6、7船草,一忙都是8個小時。
“項目的建成為瀘州高新區打造了一個宜居,環境優雅的生態公園及創業環境,加快本地區的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促進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換。”祝勝說。

建成後的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瀘州北控環保供圖。
實際上,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只是漁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及配套工程項目(簡稱:漁子溪整治及配套工程)的一個部分。目前,漁子溪整治及配套工程總投資約18.1億元,由社會資本方北控中科投資建設,是瀘州市第一個水環境整治PPP項目,於2017年10月開工建設,工期3年。漁子溪整治及配套工程包含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及高新區眾創中心兩個子項目,而高新區眾創中心佔地48畝,總建築面積8.7萬平米,已於2019年9月25日建成投用,已有多家企業入駐進行孵化和總部經濟辦公。

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內,湖面上有一群“水上美容師”。劉學懿攝。
“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整體提升了高新區生態環境,也是瀘州建設生態公園的樣本之一。”瀘州市自然資源規劃和建設局副局長葉祥九表示,該公園突顯山水特色,在瀘州時空特色全域公園體系中,定位為城鎮類濕地型公園,利用丘陵地形創造聚水親水海綿化空間,駁岸沿線以創意產業為主,沿河布置休閑休閑河東設施,加強沿河景觀聯繫和步行聯繫,滿足海綿調蓄、親水休閑、商業遊憩等功能。

建成後的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瀘州北控環保供圖。
葉祥九稱,下一步,瀘州將實施以生態公園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POD),全面推進“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公園城市示範工程項目,加快規劃建設一批以公園綠地為依託的運動健身、閱讀空間等服務項目,加快建設一批海綿型公園、公共綠地、道路廣場等項目,強化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推動公共空間利用與自然生態相融合,打造高顏值、高品質、高價值的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