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佛山駐村工作隊幫扶下,坡頭區乾塘鎮沙城村打造綠色有機蓮藕種植示範基地。 記者 劉冀城 攝
6日,記者從佛山駐湛江市工作組獲悉,佛山對口幫扶湛江市的209名扶貧幹部與湛江當地幹部、群眾形成合力,各項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今年9月,佛山對口湛江累計投入各類扶貧項目的資金為2.47億元,實施到村項目824個、到戶項目181498個,一批民生、基建、產業扶貧項目成效初顯。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創建新農村示範村
根據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的精神,佛山對口幫扶湛江163條貧困村的1542條自然村,截至今年8月底,編製村莊整治規劃已完成381個,正在編製814個;“三清、三拆、三整治”已完成83個,正在開展578個;人居環境治理項目雨污分流57個,禽畜集中圈養327個,集中供水724個,實現村道硬底化1187個,有垃圾處理點778個。
駐村工作隊在各貧困村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截至8月底,修建硬底化道路191.83公里,實施飲水工程94項,修建文化室67個、文體運動場所85個,修建(繕)衛生站47座、公廁28座,修建垃圾池(屋、站)46個,安裝高標準路燈2432盞,修建農田水利三面光水渠51.51公里。
產業扶貧開展順利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截至今年8月,駐村工作隊合計培育發展7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入蘆竹種植、海鴨蛋、稻穀種植、果蔬種植等農業企業16家,建設產業基地22個,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戶7000多戶(其中貧困戶4000多戶)參加生產,人均每年增收2000多元,各項產業扶貧項目順利實施,各具特色。
結合當地特色,推動農業產業化扶貧項目。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的吳川市樟鋪鎮下村村實施的農田水稻種植項目,貧困戶在合作社幹活,如插秧、除草、施肥等,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今年4月已有92戶貧困戶分別領取了水稻扶貧項目的第一次收益分紅;經順德區倫教街道牽線搭橋,順德區信良屠宰有限公司與徐聞縣龍塘鎮人民政府簽訂“廣東牛一農牧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養殖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投資2335萬元,共同打造農牧養殖產業合作項目。
與當地自然條件、資源特色相結合,開展旅遊產業扶貧項目。佛山電信對口幫扶的坡頭區官渡鎮山嘴村,通過挖掘其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開發特色鮮明的鄉村扶貧旅遊產品,與開發企業共同出資打造了筆架嶺鄉村旅遊項目,既實現貧困戶固定收益分紅,又能帶動貧困戶到項目勞動就業,實現貧困戶增收脫貧。禪城區檢察院對口幫扶廉江市那榔村打造的蓮蓬種植基地,賞花期賞花遊客絡繹不絕,並出售新鮮蓮蓬、玉米等農作物,為村民帶來收入。那榔村目前正在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將生態旅遊打造成醒目名片。
“公司+農戶”的合作發展模式。三水區大塘鎮政府對口幫扶的遂溪縣仙鳳村,成立了蘆竹種植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專業的農技企業提供種苗、技術培訓等服務,當地農戶全程參與,學習種植技術,培育人才隊伍。目前,該基地的連片蘆竹長勢良好,整個項目計劃種植5000畝,首期446畝將於今年底前完工,預計能為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每人增收3000元。順德區樂從工作組幫扶的雷州市北和鎮博懷村,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引入菇菌種苗和種植技術,投入扶貧資金,帶動貧困戶發展食用菌栽培產業項目。
光伏發電項目快速上馬。佛山市住建局對口幫扶吳川市振文鎮沙洲村,已經建成的第一期104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三水區對口扶貧遂溪縣的19個貧困村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合計3390千瓦。按施工單位測算,在湛江地區的日照狀態,光伏每千瓦每天可以發電4.5度左右,100千瓦(建設成本約為100萬元,收益期為20年)每天可發電450度,除去陰雨天氣,每年可有270天左右為正常發電時間,即每年可發電121500度。如發電量都併網供電,再結合國家補貼,每發1度電可有0.85元收入,預計每100千瓦每年可有103275元收入。
精準扶貧幫扶到人
因戶施策鼓勵創業
佛山市供電局對口幫扶南三旅遊示範區巴東村因人因地施策,精準“滴灌”,由具備生產創業潛力的貧困戶家庭提出《幫扶需求申請書》,並簽訂《家庭創業承諾書》,然後由村幹部、駐村扶貧幹部對每戶家庭的《幫扶需求申請書》進行可行性審批,審批通過後上報地方政府扶貧辦審批,審批通過後,由村委會在貧困戶的見證下購置相應的生產資料發放給對應的貧困戶,並在其日後的生產創業中每個月由扶貧幹部到戶進行跟蹤監督檢查。為激勵貧困戶發展創業的積極性,還設定了每半年進行一次貧困戶的生產發展情況評比,評出10%的優秀創業家庭,進行額外的追加成本投入作為獎勵。該方案推出後,得到了巴東村貧困戶的熱烈反響和支持,首批有86戶人家提出了具體幫扶需求。
“一戶一項目”也得到了當地的肯定,南三旅遊示範區把該方案作為扶貧培訓材料,印刷成冊發放到當地各貧困村。在巴東村的帶動下,佛山對口湛江市各縣(市、區)的一批貧困村都積极參与實施一對一精準到戶到人幫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