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2022年10月06日12:19:47 熱門 1420

提到「諮詢」,多數人大概會想到這份職業是「高薪水」「高強度」「高成就感」,男士西裝革履,女士妝容精緻,走起路來身後帶風,總之,是一群精英人士。

為什麼你會自然地認為「諮詢人士」=「精英」呢?

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關於精英,維基百科是這樣解釋的:精英,是社會中的一小群人,相對於一般人,精英擁有更優秀的品質、能力、財富或是特權。在傳統社會中,貴族及專業人士就被視為是一種精英。

可以看出,精英具備“少人數”“高能力”“專業”等特徵。這些,與諮詢人士的描述剛好是匹配的。

為什麼?

舉個例子,(國內)諮詢領域一個非常成熟的項目經理,1個小時的諮詢費接近3000人民幣(向客戶收取的服務費用、個人薪酬沒這麼高)。無論你認同與否,都不得不思考,他們靠的是什麼?


諮詢工作的本質,是為客戶解決特定的問題。

打個比方,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比如商業經營,市場開拓,融資併購,人力資源等等。當這些問題無法在內部得到解決的時候,就需要外部第三方力量的介入。而諮詢顧問,就是企業出資,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人。

好比一個自動車企業,請諮詢公司來幫它制定戰略,諮詢顧問既不是該領域的專家,也沒有從事過相關的工作,他們是如何幫客戶解決問題的呢?

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秘訣就是,他們用更加結構化的方式解決問題。大白話就是,面對各種領域複雜的問題,他們通過一套套思維框架和模型,譬如麥肯錫的7S、BCG的BCG Matrix,來拆解、分析、解決問題。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結構化思維是天生的,或者覺得自己之前沒有類似的經歷,這種思維只有少數人才具備,便甚少花精力提高。

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尤其是將來想進入諮詢公司工作的小夥伴,面試環節都逃不開Case study(下文統一稱為案例分析)、Fermi estimate(下文統一稱為費米推定)。如果沒有解題框架的積累,並且把框架熟練應用的能力,幾乎都會在案例分析和費米推定這一輪,遭遇無情的落選。

有那麼誇張么?一點也不誇張,是事實。

假設現在給你兩道題「全日本有多少台自動販賣機?」「如何將美容院的收益提高2倍?」,每道題有20分鐘的準備時間,你有解題思路么?

如果你頭腦空白,不知如何下手分析,先別急,往下看。

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首先,從定義看,費米推定指的是:通過已有的知識,對現實中難以通過調查得出的數據,進行科學的估算。代表問題比如:「全日本有多少輛汽車?」「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正在看手機的有多少人?」

案例分析是指:可以看作是費米推定的應用篇,與費米推定不同的是,要在估算數值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問題,最終給出解決方案和對策。代表案例比如:「如果想讓日本的汽車市場規模在五年內擴大兩倍,應該怎麼做?」「請使用手機,給出能在1天內為100萬人提供服務的方案。」

那麼,作為諮詢公司面試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是篩選比重最高的環節。到底要如何準備,才能順利通過費米推定和案例分析的選考呢?

一個曾經在三家諮詢公司任職,目前負責管培生招募的HR給出的建議是:“勤能補拙,多加練習。”

事實上,沒有人天生就有這方面的天資,所有人都是靠後天不斷地練習而掌握的。一旦進入到コンサルタント的角色里,公司會提供資源對這部分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適應公司的研究方法論。


費米推定和案例分析到底考察什麼呢?

在面試階段,面試官希望看到你通過邏輯縝密和高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說白了,就是你必須展示對案例分析的基本認識和日後的發展潛力。

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這2類面試類型的新手來說,建模就是成功的開始。如前文提到的,在解題之前,先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和模型。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必須知道“怎樣將成本拆分成可變成本和不可變成本”,“把收入拆解成定價和數量”,碰到市場營銷的問題,知道“用4P模式”來解決問題,知道“用(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思考方法進行分類...等等。

上面這些是面試官希望你在面試中,會用到的一些方法論或是商業模式。

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看到這,想必你已經知道了應對費米推定和案例分析的第一步致勝要素ー搭建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

接下來,就是要會運用這些模型。

只知道XX框架,XX原則還遠遠不夠,比起知道框架本身,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怎麼運用這些框架和模型去解題,並給出最終的解決方案。


思維模型與能力的關係

事實上,案例分析這類題不止會出現在諮詢公司的選考中,互聯網,快消領域等企業的出題率也相當高。這裡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企業都喜歡用“給案例”的方式選拔人才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企業面試到底是在面什麼?換句話說,面試官到底是通過考核哪些能力因素,在決定我們的去留?

首先,我們對「能力」下一個定義。

朗文當代英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某人能完成某事的狀況,以及某人做某事的技術水平。

一般我們提到的能力,指的是具體的XX能力,比如說你有做飯的能力,作曲的能力,跳舞的能力等等。

所以,能力可以解讀為,在某一特定方面,你具備把XX事完成,做成的本事。

當然,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職種,面試時側重考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回到剛才的疑問,縱使是不同行業的公司,為什麼面試官都善用“給案例”的方式選拔人才呢?

諮詢費一小時上千元,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通過“案例分析”,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更加綜合全面地認識,分析,評估一個人。

相對應的,我們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把自己的表達能力,邏輯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短時間內趨近完整地呈現給面試官。

這裡不禁有人會疑問,難道“案例分析”就是最好的面試(選考)方式么?

不是。

但是,“案例分析”會逼着你自己去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讓面試官對你更青睞有加。

之前聽過一個段子:100個Case練習=1個麥肯錫Offer,而它的反面說法是,如果真這麼簡單,那麥肯錫的Offer早就爛大街了!

這告訴我們,拚命追求練習的數量,並不能保證你能練成功,練到讓面試官滿意。數量保證的前提下,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還是你練習的質量。

這時候,練什麼,怎麼練就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只是一味得盲目練習,最後的結果是,即使練了100個Case,也未必能踏進MBB的大門。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