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
阿里研究院《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佔有率達到72%,其中醫藥健康、美妝個護、食品行業線上中國品牌市場規模同比增幅位居前三。中國品牌繼續通過品類創新推動市場規模擴大,品類創新對市場規模擴大的總體貢獻度達到44.8%,較2018年增長了15.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財富500強榜單中,大製造和大消費類的上榜公司數量超過180家,其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實現了雙位數的收入增長,行業整體增長節奏穩健。國際品牌曾經是舒適、現代化、中產生活方式的標誌,而中國品牌正在努力升級產品的品質、性能和價值。以快消品行業為例,近兩年中國品牌搶佔了超過五分之四細分品類的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特別是某些中國品牌供應的商品處於細分品類的高端價格帶。調查顯示,在乳製品、數碼產品等品類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高端產品上會選擇中國品牌。
《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費出行趨勢報告》
《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費出行趨勢報告》發布。報告顯示,疫情後的第一個大長假呈現三大趨勢:團圓成主題,家人聚起來;出遊高漲,大家動起來;消費情緒旺盛,中國經濟活起來。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人們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像樣”的長假。
疫情後的首個中秋,人們對於“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家”為單位的消費上漲,不僅意味着人們和家人的相處方式發生變化,更讓今年“十一”消費趨勢滿含親情。
疫情平穩後的第一個大長假,“蝸居”已久的人們早已按捺不住躁動的心,境內旅遊全面復蘇,而愈加便捷的本地生活服務,也讓旅行更輕鬆。
歷經疫情,消費對於提振經濟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上半年蒙受損失的商家,也更渴望抓住節假日經濟。消費,對於當下的中國,是希望,更是信心。節假日經濟作為衡量經濟恢復的尺度和推動內需重要的催化劑,正在讓中國經濟活絡起來。
《2020粵港澳數字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報告》
《2020粵港澳數字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報告》顯示,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以0.6% 的面積創造全國近12% 的GDP;而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以5.59 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和7116 萬人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堪稱名副其實的大灣區。今天,粵港澳大灣區正積極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並持續擔綱國家級經濟增長極,以創新驅動引領中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擔當重要角色。
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的協調協同發展,正處在以自上而下的制度創新與自下而上的技術創新相結合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資源要素呈現加速流動的趨勢。
以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支撐,珠三角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等數字產業領域率先發展和不斷突破。規模龐大的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釋放出巨大需求潛力,為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技術進步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動力。同時,數字技術正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的各個重點領域,珠三角正在培育和加速建立一體化的數字商業、數字產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和數字科創體系。
以數字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系正在加速形成,需着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助力擴大內需與消費升級;打造“9+2”融合發展的數字產業集群,塑造數字驅動雁陣模式;打造世界級金融科技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加快智慧灣區建設,推動產業、城市、交通、物流的智能化;建設大數據公共服務雲平台,推進互聯網+政務創新。
《2020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
報告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數據洞察:
巨大的需求激發了巨大的新經濟能量。淘寶直播帶動的成交額已連續三年增速超150%,成為當前增長最為迅猛的新經濟業態。
開播賬號數量同比增長100%。隨着淘寶直播成為商家的經營標配,直播生態中的服務商數量也迎來一輪激增。其中,MCN機構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代播服務商在半年內從0家快速增長到目前的200餘家。
淘寶直播引導成交增速最快的,反而是汽車、大家電、圖書等傳統意義上高度“線下”的商品品類。同樣的,從直播滲透率的維度來看,家電、汽車、生活電器等行業也在2019年下半年異軍突起。
《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
報告預計,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達到10500億元,滲透率將達到8.6%;2021年直播電商規模將擴大至2.0萬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滲透率將達到14.3%。
直播給商家帶來銷量、獲客、產品推廣等多重效益。超70%商家通過直播提升了產品銷量超66%的商家通過直播獲得了新客戶,近60%的商家通過直播推廣了產品和服務。
什麼類型主播的帶貨效果更好?60%以上的品牌商都表示品牌自有主播(含企業老總)和網紅大V帶貨效果更好。品牌自有主播因為對產品非常熟悉,能夠提供專業的產品解說;網紅大V因為帶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對產品的推廣和宣傳起到很大的作用。
《‘宅經濟’報告——經濟邁向‘雲時代’》
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正在升級“宅經濟”。從消費端到供給端、從生活場景到辦公場景全面升級,邁向“雲時代”。
吃喝:外賣、到家服務向高齡用戶滲透。
養生:在線挂號、在線診療分流效應顯現,緩解線下醫療資源緊張。
健身:健身器材簡易化、課程線上化,進一步壓縮線下健身房經濟。
娛樂:追劇、網遊、雲蹦迪,線上娛樂和社交場景滲透率提高,相互融合。
海淘:海購全球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品質消費為首要驅動力。
雲學習:千萬學子在家上課,加速教育在線化。
雲辦公:千萬企業在線辦公、視頻會議,加速組織在線化。
雲開市:直播賣貨成為新風尚,加速流通在線化。
《數據生產力崛起:新動能 新治理》報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數據生產力,已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同時也需要構建全新的治理理念、理論、方法和模式。
9月5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主辦的“2035數據治理論壇”上,中國信息化百會人執委、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發布《數據生產力崛起:新動能 新治理》報告。報告認為,人類已進入到數據生產力時代,數據生產力是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需要建立與數據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用全局觀、未來觀、歷史觀視角,構建數據治理新體系。
《2019年阿里巴巴步行街經濟報告》
步行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如今,數字化正在令傳統步行街呈現新活力:新品牌、土特產、老字號,都能掃碼或刷臉購買,也能淘寶天貓一鍵下單送到家;美食餐廳、旅遊景點、名人故居,都能在線預訂免排隊;品牌門店AR試衣試妝,街邊小店生意紅火……
2018年底,商務部在全國11條步行街啟動首批試點。從武漢“20世紀建築博物館”江漢街,到傳統節慶日舉辦“金陵燈會”的南京夫子廟,再到網羅四川美食的成都寬窄巷子……這些步行街遍布大江南北各有千秋,通過數字化獲得新增長則是統一的命題。
1月7日發布的《2019年阿里巴巴步行街經濟報告》顯示,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1條試點步行街新消費蓬勃,線下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6.7%,大幅領先於同期社零增速;總客流10月同比增長23.3%,並呈現出年輕人增多、夜間消費更活躍等積極趨勢。
《1%的改變—2020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共發現5425個淘寶村,1756個淘寶鎮,這些淘寶村和淘寶鎮的網店實現交易額1萬億元。
《報告》從淘寶村新發展、新空間、新亮點、新價值、新趨勢五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新冠疫情背景下,淘寶村逆勢增長,充分體現數字經濟在應對市場不確定性時的重要性。淘寶村覆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量達到5425個,比上年增加1115個,總量約佔全國行政村總數的1%。淘寶鎮覆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量達到1756個,比上年增加638個,總量約佔全國鄉鎮總數的5.8%。
淘寶村交易規模超過1億元的“億元村”達745個,占淘寶村總數的13%,凸顯淘寶村的巨大能量。剔除重複部分,淘寶村和淘寶鎮網店年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活躍網店296萬個,創造了828萬個就業機會,成為就地創業就業、就地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2020阿里農產品電商報告》
報告顯示,2019年,阿里平台農產品交易額為2000億元,穩居全國最大農產品上行電商平台。2020年疫情期間,截至4月25日,淘寶、天貓平台累計為全國農民售出超過25萬噸滯銷農產品。
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數字農業發展的窗口期和機遇期,阿里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電商綜合平台,積極打造數字農業新基建,在數字化生產、物流、營銷、金融等方面全面發力,積極探索數字農業新業態,助力中國由農業大國向數字農業大國轉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農業。我們將報告相關內容分期進行刊發解讀。敬請關注。
2019年阿里平台農產品交易額為2000億元,穩居全國最大農產品上行電商平台。農業農村部《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綜合數據顯示,2018年天貓、淘寶佔全國縣域農產品市場份額約75%,為農產品上行主渠道;2019年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2693.1億元,阿里平台市場份額佔比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