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視窗】訊:他出生在醫生家庭,他掌握熬制獨門秘方,他是普洱貢茶膏技藝傳承人,他就是普洱寧洱縣古源茶道頭塘花茶膏傳承研究指導教師、老茶人李韻德。
5月12日,在寧洱縣城李韻德的祖宅,記者見到了這位銀髯飄逸、鶴髮童顏的古稀老人。就在前幾天,央視的記者還來拍攝了李老製作普洱貢茶膏的電視片。聽說記者是來自網絡媒體的,李老非但沒有拒絕新生事物,反而非常熱情地給記者講述了他引以為豪的普洱貢茶膏技藝的家族史。

三十幾歲的李韻德(翻拍照片,原圖由李韻德提供)

普洱市博物館收藏了李韻德製作的普洱茶膏,這是評審證書
今年72周歲的李韻德,祖輩居住在寧洱(原普洱縣),父母在解放前從事共產黨地下工作,雖然學的是西醫,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只能改成中醫,他們是製作普洱貢茶膏的高手,因此正宗普洱貢茶膏的發源地就在寧洱。父輩當時做茶膏是當做一味葯去做,送給征戰的戰士們,讓他們外出作戰時含上一點解渴。
李韻德在學校學的是生物化學,是文革之前的老高中,恢復高考後上了兩年大學,曾在昆明和思茅兩次參加進修,之後一直從事教書工作。

李韻德老人在製作茶膏
在第六和第十屆廣州茶葉博覽會上,李韻德製作的茶膏無意間獲得金獎。據李老介紹,熬制茶膏他有獨門秘方,是父輩親自傳授的,最關鍵的工序他都記在腦子裡。就在前一晚,他為了熬制茶膏整夜都沒合眼。李老熬制上乘茶膏使用的原料很多都是困鹿山六七十年的大樹茶,絕不使用台地茶。他熬制的茶膏屬於上乘品,出膏率僅為5%,本大利小。二十斤公斤的茶只能做出一公斤的茶膏,他做的茶膏的售價現在是八千元一公斤,只能收回成本。而有關茶膏的價值,有個例子可以說一切。2007年,魯迅保存的三克清宮普洱茶膏拍賣,最終以1.2萬元成交,轟動一時。



原汁原味的茶膏
永久性干硬的茶膏,其中部分茶葉中的有機物質在製作過程中被焦化,而傳統手工生產的原汁原味的茶膏則會隨着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軟,在低溫下變硬。李老說,有的廠家為了使茶膏變軟,那是加入了瓊脂的緣故。
茶膏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腫瘤的作用,貯藏陳化的好,茶膏里的氨基酸與茶多酚自動氧化降解轉化得好,從而茶膏里的水浸出物如單糖、果膠質、兒茶素、咖啡鹼、茶蛋白等轉化出來的陳味物質就越多,顯味就越美,特別是陳化十年以上的茶膏更是陳香純正。茶膏正是濃縮了茶葉中多種有益身體的元素的天然綠色有機食物,是理想的飲料精品。李老說,因為長期飲用茶膏,他的血壓一直在80到120之間,牙齒結實得還能啃甘蔗。他還介紹了茶膏水最實用的外用功效,比如常用茶膏水沖洗鼻腔可以治療鼻炎。
普洱茶葉專家黃桂樞為李韻德題寫了“普洱茶膏傳後世,頭塘李氏繼奇珍”的詞句,目前有一些徒弟向他學習製作技藝,李老不久前向政府遞交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技術傳承人”,他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和努力,把普洱貢茶膏技藝傳承下去造福人民。(記者 邵鴻雁 文 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白馬辛榮 楊廷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