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位於兩江新區水土新城的銳石創芯MEMS器件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現場,工人們頭頂烈日,在已經完成封頂的主廠房中,進行二次結構施工。
主廠房不遠處,測試廠房和小單體樓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工程車不停穿梭,水泥攪拌機不時發出陣陣轟鳴聲,一片抓生產、趕進度的火熱景象。

銳石創芯MEMS器件生產基地新建項目總佔地面積120畝,預計總投資22億,其中一期項目投資約8億元,建設4G/5G用MEMS濾波器芯片生產基地和封裝測試生產基地。
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提高兩江新區及重慶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整體實力。
這是兩江新區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構建電子信息“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兩江新區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引領,把科技創新作為“一號工程”,以建設“11+1”產業功能區、實施“鏈長制”為重要抓手,推動產業成鏈成群。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已構建起“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的發展態勢,“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正加速形成。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兩江新區電子信息完成產值549.4億元,增長11.6%。
壯大一顆“芯”
集成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芯片是集成電路經過設計、製造、封測後的獨立整體,廣義上可以將芯片等同於集成電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特別是隨着汽車產業快速迭代,對於芯片等硬件及先進技術的依賴將越來越強,唯有自主掌控芯片產業鏈,才能從根本上掌控主動權。
近年來,兩江新區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等整車廠陸續推動新能源及智能網關聯汽車研發、生產,車規級芯片需求不斷提升。
在“芯”領域,兩江新區致力於打造從原材料、IC設計到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條,前瞻性地進行了布局,先後引入超硅光電、萬國半導體、奧特斯等企業。

早在2016年,兩江新區企業重慶超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所研發的集成電路用8/12英寸半導體級拋光硅片及其延伸產品就已投產,填補了我國規模生產8/12英寸半導體級硅產業的空白,改變了該材料依靠進口的局面。
同年,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開工,並於2018年投產運行。該項目具備月產5萬片及封裝測試月產1250KK的產能,對於推動重慶新能源汽車功率半導體芯片實現本地化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球電子行業巨頭,奧特斯投資4.8億歐元的半導體封裝載板工廠於2016年在兩江新區投產,其生產的產品主要應用於電腦微處理器。2019年,奧特斯再次加碼,在兩江新區投資新建一座生產應用於高性能計算模組的高端半導體封裝載板工廠,預計將於今年正式投產。
隨着相關產業對“芯”的需求越來越大,兩江新區瞄準產業發展前沿,又相繼引入恩智浦、銳石創芯、象帝先、世芯電子、紫光展銳等一批新勢力企業,“芯”版圖加速擴張。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聚焦功率半導體和汽車電子方向,從加快補齊集成電路設計短板、做大晶圓製造規模、提升封裝測試發展水平等方面發力,朝着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集成電路產業新高地目標加速邁進。
擦亮一面“屏”
5月11日上午10點,一輛滿載電子器件的貨運車從水土新城企業宇隆光電生產車間緩緩駛出,5分鐘後,這輛車駛入了重慶京東方的企業大門。
過不了多久,這批零部件將被送上重慶京東方的生產線,經加工成成品後,又將被送往兩江新區部分智能終端企業生產線……
企業間相互協同,上下游企業實現本地配套,產業鏈各個環節互相配合、順暢轉動……這樣的場景,在兩江新區新型顯示產業鏈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以仁寶、旭碩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以長安汽車、長安福特、上汽紅岩、吉利新能源等為代表的10家整車廠,這些企業對新型顯示產品擁有較大的應用需求,具備產能本地消納潛力,又給新區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創造了發展的沃土。
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產品加工+下游應用消納,這樣的產業生態格局,使得兩江新區形成了較為完善本地的新型顯示全產業鏈配套體系。

在新型顯示這條鏈上,京東方和萊寶高科是無可爭議的“龍頭”。
以京東方為例,自紮根兩江新區以來,京東方連續加碼在兩江新區投資,8.5代液晶顯示面板、第6代柔性屏等產線相繼竣工投產,累計投資超860億元。
京東方的“龍頭”效應也在不斷凸顯,在其帶動下,法國液空、住友化學等近50家配套企業先後在兩江新區落戶投產。新型顯示產業朝着集群集聚發展,產業鏈穩定性和韌性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2021年,兩江新區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實現產值超過600億元。“十四五”末期,新型顯示產值規模將力爭達到千億級規模。
不過,有專家指出,相比於國內新型顯示產業發達地區,兩江新區雖然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產業集群企業數量還不夠多,集聚效應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為此,兩江新區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圍繞新型顯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大引強,加大引進新型顯示面板製造領域“龍頭”企業、加強柔性屏及其配套產業布局等,促進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爭一口“器”
在電子信息“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中,智能終端作為“器”,在整個鏈條中佔據着重要地位。
兩江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鏈細分領域中,智能終端產業是第一個產值突破千億的產業鏈。
集群化、創新性,是兩江新區智能終端產業兩大標誌性亮點。
新區集聚了翊寶、仁寶、旭碩、緯創等智能終端製造重點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交付給筆電終端企業使用。
這些智能終端製造企業,支撐起了兩江新區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大局。
在創新引領驅動下,大數據智能化加速產業格局優化,這些傳統代工企業開始將產品從傳統筆電品類向新型智能終端領域拓展,轉向智能穿戴、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新型產品的生產製造。
隨着緯創智慧製造研發中心、瑞聲科技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創新項目相繼落戶,商湯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相繼入駐並與終端企業開展產品品類拓展,兩江新區智能產業已經從單一的代工製造向高附加值、多元化產品發展。

在智能終端新產品方面,作為家用投影儀、激光電視領域代表企業,峰米科技於去年落戶兩江新區,其在全國激光電視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
2021智博會期間,峰米科技帶來多款激光電視和智能投影產品,同期發布峰米R1超短焦激光投影儀。
立足新區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實際情況,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加快培育一批智能終端關鍵零部件企業,推進智能終端產品多元化發展,聚焦智能終端產業穩步發展出貨量規模、加速產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推動智能終端產業提檔升級。
做大一顆“核”
“核”指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電子元器件等,對重慶來說,主要包括汽車電子、智能傳感、儀器儀錶等。
我市提出要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重點提升汽車電子、智能傳感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
自2020年以來,兩江新區汽車產業逐步邁向中高端,朝着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發展。
今年一季度,長安福特林肯Z、新蒙迪歐、長安汽車UNI-V等一批智能網聯車型陸續上市,新區金康新能源、長安新能源、瑞馳新能源等新能源企業都實現正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區汽車產業完成產值382.9億元,同比增長17.6%。
有了這樣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態勢,兩江新區以汽車電子、智能傳感及儀器儀錶等核心器件為重點,聚力做大這顆“核”。

法國汽車零部件頭部企業佛吉亞集團乘着這股浪潮,牽手兩江新區。
2020年,佛吉亞第四大業務部門——佛吉亞歌樂汽車電子,將佛吉亞在中國布局的首個獨立法人研發總部落子兩江新區,把汽車電子技術研發能力引入重慶。
目前,佛吉亞歌樂電子重慶研發總部開發團隊已經投入運營,將與多家車企開展合作,為其提供定製服務。
作為汽車電子核心器件另一代表性項目,由兩江協同創新區、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聯手孵化的重慶睿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則主要面向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研發毫米波雷達產品及其解決方案,孵化僅一年,睿行電子已實現與多家車廠定點合作。
在智能傳感和控制技術領域,紮根兩江新區多年的偉岸測器、前衛科技等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在行業內擁有較高聲譽。
織好一張“網”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互聯網是各地抓緊布局的賽道。
織好這張“網”,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範區,是兩江新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作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五大頂級節點之一,重慶國家頂級節點於2018年12月在兩江新區啟動上線。經過持續建設與部署完善,重慶國家頂級節點均已全面進入穩定運行狀態。
截至今年3月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的標識註冊量累計達78億元,是2021年1月的70倍,註冊量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目前,兩江新區已經聚集騰訊、浪潮、紫光等6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廣域銘島、公魚互聯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了雲江、紫光、金蝶等5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以廣域銘島為例,依託吉利30餘年深厚製造底蘊,廣域銘島深耕汽車產業鏈,其打造的際嘉(Geega)工業互聯網平台,作為吉利集團整體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聚焦工業現場,從生產工藝、製造流程等出發,充分利用數據進行工藝機理模型的研發和工藝知識的沉澱,從工藝質量提升、工藝過程優化、節能降耗減排等維度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為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兩江新區將工業互聯網示範區建設工程作為“兩高兩區”十大工程之一,並成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招募會員超200家,出台《支持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十條政策》,全力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繼續圍繞“芯屏器核網”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不斷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力爭實現關鍵領域全面突破,推動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