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上證指數從3000點到3000點,但是基民都虧錢了,那麼錢去哪了?”
今年以來,這一“靈魂拷問”風靡各大基金投資交流平台和微信群。
2022年前三季度,“基金”詞條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人氣絲毫不遜於某明星婚變;各明星基金經理亦每隔幾天便有路演傳出,涉及投資框架、後市展望、哪個板塊向好;小紅書、抖音、B站的基金博主的數量明顯增加……
這些跡象無不在說明一件事:基金深入到大眾的理財視線當中,且希望能通過基金投資賺錢。“人生一個小目標就靠它了。”一位受訪的基民笑言。
究其根本,是90後、00後開始步入職場、成家立業。“靠每個月的工資,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實現財富自由。”基民馬超坦言。
然而,今年以來的市場劇烈波動卻讓基民很受傷:權益基金大面積虧損、被宣傳為“可以乘風破浪”的“固收+”產品回撤超出預期,貨幣基金收益率再創新低……
在通貨膨脹的焦慮和保衛財富的戰爭中,投資需求何以安放,成為了基民心中的疑問。
虧損之傷
馬超系92年出生,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素質培訓機構做店長,對金融不太了解,“金融的基本常識還是掌握了一些。”在馬超眼裡,通貨膨脹讓手裡的錢被動縮水了,而疫情反覆、裁員風險影響着收入和生活預期,這讓他心裡非常焦慮,職業之外“搞錢”的想法無比強烈。
馬超2021年剛開始買基金,只拿出了幾千元試水,卻沒想到短短几個月時間就獲得了20%多的收益,他覺得,買基金就能賺錢。
隨後,馬超就把幾乎所有的積蓄投到了基金當中,滿心期待着能給以後在老家買房的房款“添把柴”。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些難以接受,馬超感受到了人生第一次被“套牢”。
2022年年初,黑天鵝事件頻出,A股的波動下跌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期,尤其今年前四個月的單邊下跌,讓滬深京三市的總市值蒸發了超16萬億元,雖然二季度有所好轉,但三季度又迎來殺跌,截至9月30日,上證指數今年以來下跌16.91%,深證成指下跌27.45%,創業板指下跌31.11%。
這樣的市場表現讓基民們很受傷,大批明星基金經理“跌下神壇”,凈值下跌50%的基金並不鮮見。
天相投顧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混合基金、股票基金、FOF、海外投資基金等均為負收益。全市場15180隻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利潤加總,實際虧損達6350.4億,為近三年同期數據中首次出現虧損。全市場6637隻混合基金,共計虧損5265.91億元,2770隻股票基金合計虧損2561.22億,股票基金平均每隻產品虧損近1億元。374隻FOF合計虧損63.99億,291隻海外投資基金合計虧損233.89億,僅貨幣市場基金總利潤超千億元。
而面對這樣的投資收益,馬超直言,等回了本再也不買基金了。
權益基金表現不佳使得基金經理們承受着很大壓力。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投資總監所管的基金今年出現了較大回撤,他對記者坦言,每次有人說是自己的持有人,自己的心情都非常複雜。
回撤之惑
權益市場的高風險讓在美容院工作的芳芳望而卻步,然而買基金的風讓她又不想錯過,於是在一位互聯網博主的視頻推薦下,她買了相對穩健的“固收+”產品。
這位博主說,“固收+”產品既能控制風險,又能有可能超越銀行理財的收益率,芳芳覺得比較適合自己,“畢竟我的每一筆錢都是辛苦賺來的,不想虧嘛,就買了點。”
買入之後,該基金漲勢喜人,凈值也屢創新高,然而,過了一段時間,芳芳打開支付寶時才發現,這隻基金曲線扭頭一轉,跌跌撞撞走上了一去不回頭的下坡路。眼看着10個多點的回撤,她覺得那位博主把她“騙”了,於是忍痛贖回了基金。
的確,一向以“穩健”和“低波動”作為宣傳語的“固收+”基金,近幾年規模一直呈現爆髮式增長,而今年極端市場環境下,這類產品亦普遍遭遇較大回撤。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9月27日,全市場“固收+”基金(包括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1.21%,其中,表現最好的基金年內實現收益9.34%,而表現最差的基金年內收益-20.09%,首位相差達到29.43%。在全市場2860隻“固收+”產品中,有69隻產品年內跌幅超10%,其中20隻產品年內跌幅超15%。
從“固收+”產品所注重的回撤控制來看,今年以來全市場“固收+”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為-4.42%,其中23隻產品年內最大回撤超20%,4隻產品年內最大回撤超30%。
不久前,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導,要求相關產品的權益資產投資佔比上限不得超過30%,超過該比例的不能以“固收+”進行宣傳。
華南一位“固收+”基金經理表示,“新規範使得‘固收+’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和定位更加明晰,便於客戶挑選適配的產品,使得‘固收+’產品重歸初心,適合作為家庭資產籃子里的重要配置。”
“1時代”之痛
在豆瓣的理財討論區,“用利息生活”的討論中,不少投資基金的“韭友”在評論區感慨,到底是自己不適合理財還是運氣差到財不理自己,回回都能準確地在高點建倉。
於是,很多基民選擇了更為避險的理財品種——貨幣基金。
不過,在流動性寬鬆背景下,今年以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節節走低,截至9月27日,全市場共計748隻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29%,突破了2020年6月約1.44%的歷史低點。且納入統計的全部748隻貨幣基金收益率全部進入“1時代”。
其中,作為持有戶數最多的“國民理財神器”天弘餘額寶也不例外,9月28日,天弘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1.37%,較2020年6月其創下的7日年化收益率1.31%的低點僅差6個bp;與收益高峰時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6.763%、萬分收益超1.7元相比,如今更是不足零頭。
在美聯儲“暴力”加息下,全球多數資產處于震盪下行之中,貨幣基金收益雖低,但作為避險資產,上半年依然獲得了大筆資金的流入。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7月末,貨幣基金規模已經達到11.09萬億,相比去年年底的9.47萬億增加了1.62萬億。
北京一位貨幣基金經理認為,當前市場在疫情和外圍流動性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底前利率或將保持低位運行,不排除有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待明年基本面回暖加速疊加海外加息漸緩,利率或將逐步回歸中性,略有上行。
短債基金熱絡
在權益基金大幅虧損、“固收+”產品凈值劇烈波動、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的情況下,投資者的避險需求明顯提升。有基民在第三方平台討論區問道,“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但又不想承受太高的風險,我該咋辦?”
在基金髮行市場寒冬中,有一類基金卻扎堆限購了。
例如,僅9月23日、9月22日兩天,就有東吳安鑫中短債、德邦資管月月鑫30天滾動債、東海祥蘇短債、匯安中短債、南方旺元60天滾動持有中短債、南方吉元短債、海通安裕中短債、凱石岐短債等超過10隻短債產品發布了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
短債基金屬於純債基金,不參與股市、可轉債等“含權”投資。今年以來,截至8月31日,短債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2%以上。拉長時間來看,根據銀河證券統計,該類產品其過去一年、兩年、三年的收益率均為正,分別為2.92%、6.20%和9.20%。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第二季度,短債基金的規模達到8244億元,環比增長38.7%。
諾德基金的基金經理王憲彪指出,受資管新規影響,貨幣基金和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投資範圍受限,但實際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對高流動性、低風險產品的需求並未下降,中短債基金承接了該類需求的溢出。
“中短債基金作為閑錢理財新工具,相較於貨幣基金和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在債券資產配置上靈活度更高,風險又相對可控,收益率和大額申購方面相對前者也有一定優勢,因此基金公司布局中短債基金熱情依舊不減,該類基金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他補充道。
創金合信恆興中短債基金經理謝創分析稱,凈值化轉型的初期,首先是波動最低的短債類產品會匹配投資者額需求。而隨着凈值化轉型的深入,投資人對於債券型產品波動性的認知有所提升,收益訴求會慢慢大於低波動的訴求,在這個過程間,中短債基金由於具備長期收益率更好,整體波動性可控的特點,會逐步分流部分短債投資者,市場整體需求將會有所提升。“此外,包括超短債基金、短債基金和中短債基金在內的相關產品,通常產品定位清晰明確。其中,中短債基金是在承受一定波動前提下,追求中長期更好的收益表現,對風險收益偏好低的投資者有較大的吸引力。”謝創說道。
錯位待解
不得不承認,隨着基金投資人群的日益年輕化,新手基民們由於缺乏足夠的金融知識和理財能力,造成投資預期與投資收益的錯位。
根據華安基金、國泰君安證券和螞蟻理財智庫聯合發布的《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中顯示,在受訪的18至27歲(1995-2004年出生)的已參加工作或大學在讀的基民中,最短持有時間平均為2.4個月,最短持有時間短於1個月的比例達到了44%。
該調研發現,在2019至2021三年內,有過追漲殺跌行為的人群的收益損耗高於沒有追漲殺跌的人群;有過頻繁交易行為的人群在各類基金上的年度平均收益水平均低於無頻繁交易人群。
對此,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余引近日公開表示,把過去基金年報統計以後發現很極端的情況,基金收益率為正,利潤居然是負的,大概有10%的基金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有更極端的情況,比如,基金收益率超過50%,利潤虧損還超過5億,這給持有人的感受會非常差。
“更重要的是,每家基金年報會把它的資本加權收益率估算出來,而所有的資本加權收益率都低於實際加權收益率。”詹余引表示,基金掙錢,持有人不掙錢的很大原因是中國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贖回率非常高。2015年中國主動權益基金的平均贖回率是250%,現在是115%,大概10個月換手一次。
嘉實基金的基金經理姚志鵬舉了例子:他們測算過,如果一天喝兩杯35元的咖啡,一個月就是2100塊錢。如果用2100塊錢從2003年的12月底開始做定投,按照過往股票型基金總指數測算,年化是接近於15%,截至目前,大概可以獲得191萬元的資金。
詹余引認為,長期投資理念的培育非常重要,需要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具有長期投資理念,包括讓產品本身風格更加鮮明,讓投資者拿得住,讓基金產品的波動和回撤在管理和控制的範圍里;此外,更需要投資者本身能夠堅持更長期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