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31日消息(記者 馮方)近日,銀行理財子公司上半年業務數據相繼披露。上半年,理財子公司凈值化轉型持續深化,存續理財產品規模整體上穩健提升,經營業績普遍增長。其中,工銀理財等4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均已完成凈值化轉型,多家理財子公司凈值型產品佔比超90%;招銀理財產品規模位居第一,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增長強勁;6家理財子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建信理財增速居首。

(圖源自CFP)
轉型持續深化,4家公司凈值型理財產品佔比達100%
首批理財子公司開業至今已有三年多,今年年初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理財子公司也逐漸迎來全面凈值化的後資管新規時代。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下稱《報告》),截至2022年6月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27.72萬億元,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中佔比95.09%,較去年同期增加16.06個百分點。
隨着半年報披露進入尾聲,在28家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中,除了近兩個月新開業的民生理財、高盛工銀和恆豐理財,剩餘25家均已跟隨母行半年報或自行披露上半年業務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深化,凈值型產品存續規模及佔比均已達到較高水平。
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中,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產品佔比均為100%。此外,多家股份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凈值化轉型也成效顯著,凈值型產品佔比進一步提升。上半年末,平安銀行集團口徑凈值型產品規模在非保本理財產品中佔比達到98.2%,光大理財凈值化理財產品佔比達到96.3%,中信銀行及信銀理財凈值型產品規模佔比達到93.92%。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央廣網記者表示:“在資管新規背景下,目前僅有非常少數的理財產品還在進行凈值化調整,在轉型過程中,凈值型產品佔比逐步提高甚至達到100%。這也充分體現了,在資管新規要求下,理財行業整體產品的改造轉型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
招銀理財產品規模居首,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規模增勢迅猛
理財產品規模方面,《報告》顯示,理財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理財子公司成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22年6月底,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規模為19.14萬億元,同比增長91.21%,佔全市場的比例達到65.66%。
從總量來看,各家理財子公司中,招銀理財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規模居首,達到2.8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0%。建信理財位居第二,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為2.05萬億元。興銀理財緊隨其後,上半年末理財產品規模達到1.96萬億元,距離2萬億元關口一步之遙。
此外,兩家合資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遠低於其他公司。去年5月開業的貝萊德建信規模墊底,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規模僅為30.10億元;今年年初開業的施羅德交銀後來居上,上半年末理財產品規模達到34.10億元。
從增速來看,多數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規模實現正增長。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增勢迅猛,渝農商理財、寧銀理財、南銀理財、杭銀理財、蘇銀理財等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規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渝農商理財增速第一,上半年末理財產品規模達到1463.32億元,較年初增長20.01%。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上半年末理財產品規模較年初有所收縮,其中,工銀理財下降9.80%,農銀理財下降7.77%,建信理財下降6.46%,交銀理財下降6.22%。
“理財子公司從無到有,最初主要是承接母行存量理財產品,而不同公司劃分方法不盡相同,由於新老產品交替等原因,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可能會階段性波動,也屬正常,不代表長期趨勢。”曾剛指出,“理論上來講,所有新產品都要由理財子公司發行,此後隨着理財子公司穩步發展,理財產品規模也會持續上升。”
固收類產品成配置主流,貝萊德建信重倉權益類
銀行業理財產品的一大特點是風險較低,體現在資產配置上,各家理財子公司多以固收類產品為主。數據顯示,上半年末,徽銀理財、匯華理財、施羅德交銀、廣銀理財、興銀理財、工銀理財等公司存續理財產品中固收類產品規模佔比均在90%以上,分別為99.08%、98.8%、96.4%、93.33%、92.35%、90.34%。
而與多數公司相反的是,貝萊德建信則重倉了權益類產品。上半年末,貝萊德建信存續理財產品中,權益類產品規模為28.48億元,佔比高達94.61%。同時,央廣網記者注意到,進入下半年,貝萊德建信也在加大布局固收類產品,在7月已發行2期“貝裕信用精選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另外,從產品投資方向看,綠色金融受到較多關注,報告期內,多家理財子公司持續推進綠色理財產品布局。
比如,招銀理財引入具有ESG理念的理財產品,優先支持綠色債券的投資,截至報告期末,ESG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9.25億元,投資的綠色債券餘額達到246.03億元。
興銀理財持續加大ESG資源投入和產品布局,累計發行ESG產品16款,規模突破370億元,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產業等綠色領域投資。
農銀理財加大綠色債券投資力度,穩步推進綠色理財產品發行。截至6月末,理財資金投資綠色債券餘額達到56.47億元,“農銀安心ESG主題”“農銀同心ESG主題”“農銀匠心ESG主題”理財產品餘額合計達到277億元。
6家公司凈利潤超10億,建信理財同比增長超261%
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至今三年有餘,在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穩健增長的同時,經營業績也在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上半年理財子公司凈利潤普遍實現正增長。從規模來看,招銀理財位居第一,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0.66億元,同比增長32.69%。25家理財子公司中,共有6家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除招銀理財外,按規模依次為興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信銀理財。
從增速來看,建信理財凈利潤同比增速居首,高達261.63%,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13億元。此外,中小銀行凈利潤增長勢頭強勁。杭銀理財上半年凈利潤為7.41億元,同比增長212.66%,增速居各家中小行理財子公司首位,渝農商理財、徽銀理財上半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大幅增長184.21%、158.82%,增速分列中小行理財子公司第二、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有兩家上半年凈利潤負增長。其中,平安理財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超過50%。在半年報中,平安銀行表示,上半年,平安理財聚焦投研能力、渠道能力、產品能力等核心競爭力建設,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的經營策略,持續完善客戶經營、產品研發和投研體系建設,保持平安理財業務的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上半年理財產品規模快速增長的興銀理財,凈利潤也略有下降,上半年興銀理財實現凈利潤19.58億元,同比下降1.26%。興業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興銀理財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推進業務轉型創新,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強化集團協同聯動經營,提升投研、產品、渠道、科技等核心競爭能力建設。
曾剛認為:“從理財子公司整體開業時間來看,長的有兩三年,短的才幾個月,業務模式並沒有完全成型。而且,部分理財子公司從母行承接產品減少了盈利壓力,使得部分利潤數據並不能完全體現理財子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目前不必過分關注理財子公司的利潤變化。”
曾剛指出,長遠看,理財子公司的發展首先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做好投資者教育相關工作,讓客戶適應凈值化轉型的變化,行成理性投資的理念,不要過度關注凈值變化。另一方面,要強化投研能力和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在為客戶獲取更好回報的同時,做好對投資人利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