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小夥伴問:“是不是凈值高了就意味着漲太多了,太貴了,所以不能買了?”其實這是對基金凈值有誤解。
一、凈值不是衡量貴還是便宜的指標
凈值說白就是每份基金的價格,但它卻不是用來衡量基金貴還是便宜的指標。
基金凈值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用來確認份額。也就是說當你1000元買入凈值是1的基金,那你就是買了1000份基金。
另一個是用來了解基金的漲跌幅度。比如基金從凈值1漲到1.5,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它的漲幅是50%。
二、收益與凈值大小無關,與漲跌幅度和投資總額有關
有小夥伴覺得凈值越高,風險越大,越難往上漲,而凈值越低上漲空間越大。其實這是錯的。
在《解讀基金》一書中,季凱帆講到:”收益只和你的投資總額和單位基金的漲跌比率有關,和凈值高低及份額多少沒有關係。“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一個個來看。
1、漲跌比率
季凱帆在書中就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幫助我們理解為啥收益與漲跌比率有關。
假設兩隻基金的投資策略、股票倉位、基金經理等都一樣。
只有凈值不一樣,基金A的凈值是1.5,基金B的凈值是1.1。
分別用1萬元來投這2隻基金,A基金可以買到6667份,B基金可以買到9091份。
一年以後,基金A漲了10%,凈值到了1.65;基金B同樣也漲了10%,凈值到了1.21。
那算下來基金A的總價值就是6667×1.65=1.1萬元;而基金B的總價值是9091×1.21=1.1萬元。
也就是說,無論是基金A還是基金B,最後我們得到的本金和收益之和都一樣,都是1.1萬元,都是賺了10%。
2、投資總額
在《解讀基金》一書中,作者季凱帆還講到影響收益的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投資總額。說得更清楚一點是基金的總資產。
因為凈值是由基金的總資產除以基金的總份額得到的。
如果我們假設一個基金沒有新申購也沒有贖回,也就是一開始總投資額都一樣多,讓基金經理去操作。
那麼我們看基金運行得好不好,就看總資產的變化。
總資產變得多起來就說明賺錢了。
在沒有新的申購和贖回前提下,總資產的變化其實就是體現在凈值的變化上面。
也就是份額不變,總資產增加,凈值就高;資產減少,凈值就低。
那麼說白一點,運行好的基金凈值就高,運行不好的基金凈值就低。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也就清楚了,基金凈值高反倒是好的,說明基金運行得好。
以上,就是關於基金凈值的一些知識點。大家看懂了嗎?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