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Rush:未來十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額或將實現年增長10%,達到近3萬億美元。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劉秋鳳 攝影 楊濤 科倫坡報道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讓古代絲綢之路煥發了新生。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項目,這個將陸路和海洋連接到亞歐大陸市場的倡議預計將投資 8 萬億美元,目前已經吸引了近 70個國家的廣泛參與,覆蓋了全球約 60% 的人口和 40% 的 GDP。並在建設和投資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
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如何更好地開展本土化經營,融入當地社會?如何尋求新市場的業務增長點?來自戴德梁行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高級董事Adam Rush分享了他的見解。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高級董事Adam Rush
雙邊空間:
未來十年 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或達近 3 萬億美元
“近年來,雙邊貿易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迅速攀升。這主要是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為地區經濟帶來了更強大的增長動力,並推動建立新的陸路和海路貿易路線,從而降低了貨物物流和基建項目的運輸成本和時間,使得貿易變得更加便利。”Adam Rush認為,從前,受制於較低的貿易便利度及較差的交通通達性,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成本居高不下,這使改善貿易條件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訴求。
根據預計,未來十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額或將實現年增長 10%,達近 3 萬億美元。“出口的增長成為其中的關鍵一環,中歐班列的開通使得貨物運輸可以從西部省份的樞紐城市途經新疆,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運輸成本到達漢堡、杜伊斯堡和華沙等歐洲城市,而不再完全依靠沿海城市的海路途徑來完成。” Adam Rush認為,這其中的廣闊空間,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內陸省份,是個強大的驅動力。這對於四川來說,是個巨大的機遇。

與用戶國實現共贏
實現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
“企業‘走出去’,意味着進入一個開放、複雜的環境,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規則等都可能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如何更好地開展本土化經營,融入當地社會,實現“一帶一路”所提出的和諧包容原則,這是中國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Adam Rush建議,隨着競爭的持續加劇,企業傳統單打獨鬥式的競爭策略,顯然已不合時宜。要在沿線各國政府、金融機構、出海企業等構築起的共同體中,共謀“一帶一路”最大公約數。所謂共享,就是和客戶、合作夥伴去尋找共享點,甚至和競爭對手去尋找共享點,不斷推動國際業務發展。以中國中車為例,在進軍白熱化的歐美市場時,獨創性地總結出四種共享方式:與競爭對手共享;與客戶共享;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共享;與歐洲的大學、科研機構、諮詢機構等共享。
此外,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中,帶動相應技術、標準走出去,充分擴散、利用起來,在造福沿線地區的同時,也帶動了中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沿線國家全方位開展合作,為“中國名片”知名度的提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反之,隨着“中國名片”在世界各地獲得認可,對“一帶一路”的進一步推進也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