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生死劫 金融海嘯又一波

2022年09月29日16:15:15 熱門 1691
德意志銀行生死劫 金融海嘯又一波 - 天天要聞德意志銀行生死劫 金融海嘯又一波 - 天天要聞

西裝革履,紅裙雪茄,金融業給人印象大抵如此;然而當全行業下滑的時候,大鱷巨子呼吸困難,終致勝地不常,盛宴難再。兩百年老店德意志銀行,歐洲最大經濟體中的最大銀行,世界上四大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宣布三年內全球裁員1.8萬人,相當於德銀全球總僱員的20%,裁員成本74億歐元。壯士斷臂,揮刀自宮,預計2022年將瘦身至74000人左右,於困境中求生存,力求鹹魚翻身。

最後一搏?

除了裁員之外,德銀亦宣布取消全球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此舉將削減25%的年度總成本;縮減投行規模,並削減部分固定收益業務;成立一家“壞賬銀行”,將德銀約2889億歐元的20%槓桿風險,以及740億歐元的內附權資產逐漸減少或處理掉,成本收入比達到70%,從而降低經營成本,恢復持續盈利能力。

過去出行動輒商務艙頭等艙,現在不得不取消差旅,開起視頻會;過去紅酒茶點免費水果一應俱全,現在不得不在空蕩蕩的會議室忍飢挨餓。細節的變化,提示着人們業績有多糟。香港環球貿易中心(ICC)的頂層,是著名的麗思卡爾頓酒店,其下屬的天龍軒以及相連的Ozone酒吧,均位於102層,落地玻璃俯瞰港島,直視太平洋,是德銀管理層和員工常常流連會談的場所,身在其中,如身處雲中。現在,則有德銀員工被拍到在ICC附近的地下酒吧借酒澆愁。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雲泥之判,高下立辨。

德意志銀行生死劫 金融海嘯又一波 - 天天要聞

德銀的未來,恐怕還有更多的危機。

德銀是老牌銀行,始創於1870年。當時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威廉一世國王親自批准了德銀營業,收盡工業增長的紅利。1873年爆發經濟危機,大量銀行破產,德銀迅速兼并5家銀行。到1876年,德銀的資產已經超過德國其他所有銀行。1914年一戰爆發時,《法蘭克福日報》宣布:德意志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這成為德國國力鼎盛的標誌。一戰二戰,德銀伴隨國家命運,海外資產遭強制清算,被強制拆分成10間地區性銀行,直到1957年才重新合併為德意志銀行,並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1989年,德銀收購英國摩根建富銀行這個150年巨頭,向投行邁出第一步,德國公司加速互相控股,德銀走向世界。1999年,德銀收購美國第八大銀行信孚銀行,逐漸獨立於德國本土,在紐約和倫敦也舉足輕重。2007年時,德銀有三分之二員工是在德國本土之外工作,四分之三的利潤源於投行相關業務,投行員工一度達到3.82萬人,是高盛所有員工之和。

雖然專註本土,但德銀亦很早就進入亞洲。早在1890年,德銀就在上海設立德華銀行分支,1899年設立香港分支。2008年,德銀雄心勃勃,將其原在長江中心的亞洲總部搬至香港環球貿易中心大樓,面積擴大三倍。2019年,據市場消息,德銀將退租ICC三層共11萬平方尺樓面,約可節約年租金1億港幣(1270萬美元)。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德銀當前股價連2006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市值只是區區一百多億歐元,明年就已150年的古老銀行,市值不如年齡,確實有些可悲。很難想象,曾經叱吒風雲的德銀巨無霸,現在市值不及其他同類銀行的一個零頭,僅有法巴的三分之一、摩根大通(2960億歐元)的十分之一。併購主體淪為併購客體,同行只需搬來現金庫就可全盤買下,這些過山車般的數字,已將德銀往日的輝煌封存在記憶里。

即使這樣低的市值,仍然無人問津。德銀的一位大股東表示,對於大多數活躍的基金經理來說,如今的德銀是不值得投資的,而且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改變。重組德銀將是一項耗時十年的任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儘管挺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但在自身成本高企、連年虧損的情況下,德銀近幾年身陷罰款和洗錢醜聞之中,難以自拔。2016年,美國司法部向德銀開出140億美元罰單,稱其在金融危機期間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違規,當時傳聞德銀將可能因此倒閉;2017年,美聯儲對德銀罰款1.57億美元,稱其外匯監管不力和“沃爾克規則” (沃爾克規則旨在隔離自營交易和商業銀行業務)合規項目存在缺陷;同一年,美聯儲因其反洗錢監管不力,再罰4100萬美元;2018年6月,紐約監管機構指責德銀操縱外匯市場,罰款2.05億美元;2018年,170名德國警察突襲德銀,調查其為客戶非法洗錢千億歐元;2019年,美國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直接表示德銀是“全世界最大的洗錢銀行”。德銀已經支付170億美元應對各種法律訴訟費用和罰款。近日,美國媒體又在深挖德銀向特朗普貸款一事。早在1990年代,特朗普無力償還3億美元貸款,其酒店、賭場、房產和航空公司將被破產拍賣,美國銀行避之不及,是德銀拯救了特朗普,向其曼哈頓摩天大樓提供了第一筆貸款。2000年後,其又向特朗普的芝加哥酒店項目、特朗普大廈貸款6.4億美元,至今還有部分未償還。德銀為何願意貸款?這中間是否還有更大的關聯隱秘?德銀的未來,恐怕還有更多的危機。

是否太遲

德銀也許早該採取措施了。它已經連續數年虧損,2018年儘管扭虧為盈,但盈利僅為2億多美元,少得可憐。當前全球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較之前幾年更富有挑戰性及競爭性。止血固然必需,但連續多年虧損之後方才出此重手,是否為時已晚?金融危機後,歐洲銀行業普遍深陷困境,資產規模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受損,資產品質有所惡化。而戰略性收縮國際經營網絡,是歐洲銀行業的普遍選擇。各大銀行均在積極瘦身,通過裁員減少成本開支;業務上減少國際分支,回歸歐洲業務;對區域業務亦有所取捨;對於新興市場雖保持興趣,但在投資方面普遍採取審慎態度;對於股權投資有所收縮,增加風險補償能力,同時加大科技金融力度,加大零售業轉型,提升金融服務水準,減少高風險業務敞口。德銀並不是其中最早最積極的一個,但由於其龐大的體量及分量,所以仍然是帶給市場最大衝擊的那一個。

德銀的數字化改造成本與員工成本並列雙高,已經持續數十年,但是進展並不順利。早在 2001年它就為個人投資者推出了線上投資平台 maxblue。基於與網銀互通的個人交易數據,德銀客戶可以使用 maxblue App 於任何時間進行賬戶查詢或證券交易,可以對所有證券交易所和場外市場進行持續跟蹤,並對資本市場的最新變化迅速作出反應。如今為適應數字化發展進程,德銀又在 maxblue 平台推出了機器人投顧服務 AnlageFinder。這項智慧投顧服務是德銀與金融科技公司Fincite 合作開發的,對 maxblue 的客戶免費。它利用特有的程序演算法為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建議。但是,德銀至今也無法進行手機支付及無線支付,在數字化銀行方面,成本高企,進展卻不如人意。數字化銀行的興起,既是銀行迎難而上的自我革新,亦是銀行在負息環境中縮減成本大力裁員的理由。AI既是技術進步,同時亦可能是銀行裁員的借口與噱頭。滙豐2011年曾經裁員3萬,去年澳銀裁員20%,瑞信宣布未來十年裁員20%。德銀此次大裁之後,並未明確未來方向。盈利的最佳方式,自然是找到盈利目標和盈利方式,最差方式才是緊縮緊砍勒緊褲腰帶。如今德銀的所謂戰略,似乎並未找到未來方向,裁員與裁撤部門成為缺乏盈利點情況下的被動方針。數字化及零售服務的提升與聚焦,或許將是其斷臂再生的突破口。

德意志銀行生死劫 金融海嘯又一波 - 天天要聞

金融危機後,歐洲銀行業普遍深陷困境,資產規模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受損,資產品質有所惡化。

也有若干好消息。比如,今年初一隻美國控股基金入股,購入3%的股份。另外,還有猜測稱卡達有可能增持。兩個事件都應與眼下德銀股價極其划算有關。也許還會有其他的機會。撼山易,撼德銀難。德銀是塊硬骨頭,一戰和二戰之後,曾經被大卸十塊的情況下不曾倒下,並再創輝煌。自2016年以來,德銀實質上已經裁員萬人,從10萬餘人下降至9.1萬人,此次宣布裁員1.8萬,並非突發事件。明年的3月10日,將是德銀150歲生日。有過驕人業績、有着輝煌歷史的德銀,曾經2.2萬億的資產規模,超過不少中小型國家GDP總量。這樣一頭金融大象的一舉一動,自然對全球資本市場影響深遠。德銀首席執行官澤溫在寫給員工的聲明中表示:“這是德銀幾十年來最為根本性的轉型,我們正在打造一家更能夠賺錢,更精簡,更創新且有韌性的銀行。”

一個巨大問題將是:在步入第150個年頭之際,德銀究竟會進入何種境地?年老色衰,尾大不掉,徹底垮掉?還是積極瘦身,與時俱進,走向未來?德銀有自己的戰略,也有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會否引發新一輪金融海嘯?2019年下半年無疑將極其關鍵,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