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峰,系白水河社區水平組居民,現年50歲,瘦高身材,精神抖擻。口裡叼着一支香煙,右手拿着豬瓢給豬餵食......左臂懸掛着半隻空衣袖,卻是白水河社區出了名的“一把手”。

2013年,劉明峰43歲,懷揣着要在外大幹一番事業的夢想,帶着妻子在外務工,卻因為一次意外事故,造成劉明峰左手被機器切斷半截,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劉明峰發家致富夢想逐漸幻滅。
2014年,鑒於劉明峰肢體殘疾、家有老母生着重病、小孩上學的家庭困難這些實際情況,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此後,劉明峰孩子上學有補助,母親治病報銷比例90%以上,基本花不了多少錢。同時,扶貧幹部經常到家走訪了解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網格員隔三岔五就來家裡了解情況,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就業信息等。
劉明峰重塑了對生活的信心,看到了希望之光。儘管現實給劉明峰帶來百般磨難,但他沒有向生命妥協,而是卯着勁努力為生活創造甜。
2014年,在結對幫扶走訪過程中,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楊俊松親手寫了一幅“身殘志堅”的書法作品送給劉明峰,他視若珍寶,掛在了牆壁最顯眼的地方,說那幅字給予他無窮力量,雖身體殘疾但意志不能消退。
劉明峰養起了豬,規模不大,有五六頭。他說每天都是早睡早起,晚上九點就休息,早晨五六點天還沒有亮便起床幹活,準備豬食,到礦山打臨工......開啟忙碌的一天,干起活來似乎渾身都是勁。
鄰里鄉親都說:“別看劉明峰缺了一隻胳膊,他的力氣可不比擁有健全雙手的力氣小,好多雙手握大鎚力度也不及他單手使用大鎚。”

2016年,劉明峰意欲擴大養殖規模,縣文聯前後支持了1200元、1000元的水泥、沙子幫助修建圈舍,2017年,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楊俊鬆通過縣殘聯幫助協調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5000元,2018年初,300餘平米20餘間圈舍的豬圈正式落成。
在黨和政府政策扶持下,劉明峰靠着自身的勤勞努力,全家在2016年順利脫貧。
在修建豬圈的過程中,劉明峰沒有請工人,除了蓋頂差不多全程都是他自己親力親為。2020年3月,劉明峰賣了20餘頭300多斤的肥豬。這份勤勞致富的精氣神絲毫不輸四肢健全的人。
劉明峰戶住房為磚混結構100平米安全住房,2017年至2018年人居環境改造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天,網格員小高到他家走訪,他突然對小高說:“我也準備修房子。”
聽到這句話,小高心裡咯噔一下,正準備向他解釋他家房屋不在這次改造之列的話語。
他看出了小高的擔心,笑着說:“小高,你別緊張,我說修房子是我自己修,不用國家出錢,黨和政府助我脫了貧,現在自己有能力建樓房,我想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加兩層。”
說修就修,他從銀行貸款10萬元自己加蓋了兩層,同樣如此,除了蓋頂打地皮,平時差不多都是他一個人忙活。還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轉眼間,一大棟三層小洋樓矗立在進入白水河社區的大道旁。
由於小孩在甕安上學,所以妻子吳文慧在甕安帶小孩上學很少在家,但劉明峰每天忙完都不忘收拾打掃家庭室內外環境衛生,走進他家給人感覺家裡十分整潔乾淨,井井有條。2020年11月,白水河社區脫貧攻堅工作隊開展環境衛生評比,工作隊專門為他家送去了衛生標兵“流動紅旗”。
勤勞敲開致富門,單手創造幸福花。
如今,劉明峰一邊發展養豬產業,一邊打着臨工,下步還打算種植小葉苦丁和魔芋,一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自信地說:“富貴不是天生,貧窮也不會生根。只要勤勞不懶惰,日子定會越過越紅火,邁上小康生活。”

高鄧琴 整理
編輯:溫成鴻 編審:冉婷婷 李嶠橦
審核:李永春 監製:王富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