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由中國船廠建造的俄羅斯自有鋪管船“Academic Cherskiy”號近日抵達波羅的海,將完成俄羅斯-德國主要天然氣管鋪設工程——“北溪2號(Nord Stream 2)項目剩餘的管道鋪設工程。
船舶跟蹤數據顯示,“Academic Cherskiy”號在今年2月離開了納霍德卡港口,之後多次改變航向,目前這艘船正在繞行丹麥,在5月3日停靠加里寧格勒。
據悉,“Academic Cherskiy”號將用於完成“北溪2號”剩餘160公裏海底管道的鋪設。預計“北溪2號”管道將在2020年年底至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建設。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天然氣輸送至德國,並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美國一直阻撓這一項目,認為“北溪-2”項目將使歐洲各國加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會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和戰略安全。
“北溪2號”項目原本計劃在去年年底完成管道鋪設,然而,去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國防法案,對“北溪2號”項目進行制裁,制裁適用於參與“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企業和鋪管船。
受制裁影響,全球最大的海洋油氣田開發平台安裝及管路鋪設承包商Allseas宣布退出“北溪2號”項目,Allseas所擁有的全球最大船舶“Pioneering Spirit”號也將中止管道鋪設工程。
在Allseas及“Pioneering Spirit”號退出之後,俄羅斯決定使用自有鋪管船完成剩餘的管道鋪設工作。俄羅斯能源部代表人士公開表示,即使面對美國諸多阻撓,北溪2號項目的天然氣管道也會順利建設完成。俄方強調,現在俄羅斯已經計劃用一艘“鋪管船”來完成剩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目前北溪2號還有160公里完工,原本打算半個月就可以投入使用,但現在隨着主要承建商的跑路,很有可能會延後完工時間。
圖:普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擁有一艘鋪管船,可以幫助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號”。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在2016年收購了“Academic Cherskiy”號,將其用作“備選”,一旦歐洲企業停工退出,這艘船將成為俄羅斯最後的“救命稻草”。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Academic Cherskiy”號全長150米,寬36.8米,吃水6.8米,總噸位為25336噸,甲板面積1800平方米,IMO編號8770261,該船配備了DP3動態定位系統,擁有1台1800噸Huisman起重機、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以及2台40噸TTS起重機。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Academic Cherskiy”號原名“Jascon 18”號,由Sea Trucks Group Limited(STG)在2011年下單訂造,其船體由中國韓通船舶重工建造,舾裝工作則由新加坡Kwong-Soon船進行,最終在2015年10月交付。
2016年5月,Gazprom證實收購“Jascon 18”號,將其更名為“Akademik Cherskiy”號,並移交給俄羅斯管道建設公司MRTS,雙方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底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合作夥伴。2015年,Gazprom向MRTS提供了10億美元的貸款,俄羅斯媒體稱,這筆資金被用於購買“AkademikCherskiy”號。
據了解,“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總長約2400公里,跨越波羅的海直接連接德國與俄羅斯兩國本土,繞開烏克蘭,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繼而送往其他歐洲國家。該項目耗資近100億歐元,是俄羅斯和Gazprom近年以來繼中俄天然氣管道之後最重要的管道計劃。
“北溪2號”由Gazprom以及包括殼牌在內的五家歐盟能源巨頭共同投資,每年至少能夠將55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歐盟,至少持續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