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夢閣主
道教門派多達86個,選擇性地給大家介紹了主要的門派,前期說到了正一道、上清派、靈寶派、劍仙門、太一教,這一期來說說道教重要哲學流派的重玄派,和正一道並列的全真教。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重玄派
在道教門派里有一種門派,雖說是宗教,卻更像是一個哲學門派,它就重玄派。
重,即為重複之義。門派取自老子《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重玄派對哲學頗為研究,重在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思維與修行上融會貫通,成為內丹學的支柱理論。
重玄派起源魏晉,以東晉道士孫登以“重玄”為宗解釋《道德經》而奠定宗門。之後又吸收了佛教的“雙遣法”,融入莊子的“忘心”,將道教哲學深化為一種“重玄”哲學,即為既遣有、無,又遣非有非無;有無雙遣,本跡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放入重玄之境。
這個門派最大的特點就是採取了佛教的天台宗的思想來闡述老子的玄理,發展了道教的教理,變得更具思辨性。這個門派跟其他道教門派不同,該門派業務上很少驅邪除魔,而是從人的思想上去啟發一個人,傳揚的是哲學知識和思辨能力。
不要小看這樣的門派,重玄派在唐代可是道教門派中最有影響力的,佛教中人幾乎無人能與他們進行論道思辨。該門派出現了很多歷史著名的高人道士,比如道法了得的葉法善天師、西華法師成玄英、唐初高道李榮。
重玄派對道教的影響力就連當時的皇帝李隆基注釋《老子》也採用重玄派的學說。
與正一道南北並列的全真教
說起全真教,大家自然再熟悉不過了,全真教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個重要的武林門派,不過作為道教門派,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小說里的。
全真教是金朝時候興起於北方的新教派,但影響力迅速擴大,元朝以後與南方的正一道形成,北全真,南正一的格局,延續至今。
全真教,創教之人就是王喆,因號重陽子,世人稱之重陽真人,亦或王重陽。王重陽出身就是富二代,還想當官。但是在官道上一直不順利。像極全真三祖呂洞賓當年考科舉不順的樣子。又時逢亂世,金人大舉南下,遂棄官歸隱。於終南山下甘河鎮遇正陽祖師鍾離權、純陽祖師呂洞賓,二祖覺得王重陽頗有仙道,便授其一些仙道口訣,即畢遁去。
次年,王重陽於醴泉縣再遇劉海蟾祖師,劉海蟾祖師得知王重陽曾受師傅呂洞賓所點化,將其收做徒弟,並授道全真教義,金丹秘錄,劍法。並寫下五篇秘文,告誡王重陽看完即刻焚燒。王重陽看完大徹大悟,回家散盡家財,遠嫁女兒。於終南山鑿了一個洞穴,題字為“活死人墓”,進入洞中閉關,七年不出。出關之後,於終南山開宗立派,並向東傳道,沿途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人為弟子,即為“全真七子”。
這裡為什麼寫王重陽創教的傳說,因為全真教的始祖並不是王重陽,而是太上老君授意東華帝君轉世演化全真道的王玄甫,王玄甫為全真始祖。王玄甫之後授道鍾離權,鍾離權又在老君的旨意下集齊八仙,尋找到了呂洞賓,並且點化和授道呂洞賓。呂祖得道後遊歷人間,於五代時期,收劉海蟾為徒,授其道法。劉海蟾故辭官,修道終南山,號正陽子,後於終南山得道飛升。宋末年間,王重陽入仕不爽,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後於終南山奇遇劉海蟾,受其點化,劉海蟾並授道王重陽、張紫陽,王重陽於終南山鑿“活死人墓”閉關,七年出關,於終南山創立全真教。所以王玄甫(全真始祖)、鍾離權(全真二祖)、呂洞賓(全真三祖)、劉海蟾(全真四祖)、王重陽(全真教祖),因此後人稱之“全真五祖”。
王重陽吸收了儒教、佛教二家的思想,主張“三教合流”,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門派為全真教。
供奉:太上老君、全真五祖
宗旨: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
主經:《道德經》、《全真立教十五論》、《清靜經》、《孝經》等
自由度:住觀修行,嚴守戒律,不得吃葷腥、不可娶妻生子(與正一道相反)
代表人物:王重陽、全真七子(尤其是丘處機,關於他的故事文章後面有推薦文章哦)
全真教的創立讓中國道教又進入一個興盛時期,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成為道教主流,影響深遠。
(到這裡道教門派系列上、中、下三篇結束了,之後為大家帶來一期重要支教的番外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