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0大年度案例後,我看到了2022年抖音電商的5個趨勢

2022年09月28日19:36:23 熱門 1942

編輯導語:2021已經結束,回顧過去的一年裡,不少人步入了抖音電商行業,2021可以被標榜為抖音電商的爆發年。雖然是抖音電商的爆發期,但整個行業里可以稱得上成功的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相信在接下來的2022年,整個抖音電商會慢慢步入成熟期,本文將會與大家分享作者發現的2022年抖音電商的5個趨勢,感興趣的朋友可不要錯過了。

盤點10大年度案例後,我看到了2022年抖音電商的5個趨勢 - 天天要聞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抖音電商爆發的一年。既然是爆發年,就意味着有很多人是剛剛進場,也意味着整個生態還很不成熟,大家都還在摸索中前行。

認真回顧一下,我們會發現去年聲勢雖大,但真正賺到錢的人並不多。

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相當一部分人是受了環境的影響,矇著頭進場的,既沒有成熟的方法論,也沒有可靠的團隊,最後是高高興興進場來,灰頭土臉回家去。

今年,這個情況會大幅好轉,因為整個行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模式也逐漸清晰。不賺錢的生意是不可持續的,2022年,是從爆發期到成熟期過渡的一年,也會是抖音電商開始出利潤的一年。

如果想搭上早班車,就需要在年初儘早布局。

元旦期間,我對羅永浩、大狼狗夫婦、佰草集、美少女嗨購、洪陵羊絨等10個優秀賬號進行了系統性的盤點分析。

發現了2022年抖音電商的5個趨勢,分享出來,希望和大家一起把抖音電商做好。

一、趨勢一:主播員工化,日播常態化

找不到好主播是直播電商的一大難題,癥結在於主播的水平高低對直播銷量起了決定性作用,導致稍有能力的主播就會漫天要價,而且還留不住,因為人永遠都是這山望着那山高,老闆們要接受這個現實。

今年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解法就是把主播拉下神壇。

通過優化直播間話術和運營動作來抵消對主播個人能力的依賴,以羅永浩直播間為例,讓主播變成一個執行者,變成一個可標準化的職業。

簡單算一筆賬,目前好的主播時薪是300元,每天播6個小時,是1800元,每個月播20天,就是36000元,這個薪資大幅高於整個行業的平均薪資。且對企業的經營也有風險,一旦主播出走,直播間的銷量可能會直接垮掉。

把主播這個職業標準化以後,員工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上崗,只要按照標準化的話術和直播間運營設計的流程執行即可,減少對個人能力的依賴,主播的時薪會回落到100元左右,這是比較合理的。

主播員工化之後,第二個動作就是日播常態化。

2022年品牌自播每天6小時起,全年不間斷,會成為常態。因為整個直播團隊都是自己的內部員工,直播的時間越長企業的邊際成本就越低,利潤才能最大化。

直播追求的不再是流量的爆發,而是以一個穩定的狀態進行平銷,更像是把線下門店搬到了線上了,主播就是售貨員,每天營業1小時和營業6小時,銷量差了可能不止6倍。

所以,第一個趨勢,企業會追求穩定、追求標準化、追求利潤最大化;主播要提前做好準備,行業成熟以後,會有大批主播被降薪、甚至失業。

二、趨勢二:破價不可持續,組貨能力至關重要

全網最低價,這個直播電商的標籤在今年會被打破。

現在行業有一個現象,如果一個商品在天貓京東賣59元,那在抖音的售價一定會低於59元,一是消費者會去比價,二是主播自己也會拿着友商的截圖,證明自己直播間賣的更便宜,用來沖銷量。

這是一種病態。

興趣電商帶來的用戶比平台電商購買意願更強,這是一個優勢,在抖音完全可以賣出更高的客單價,賺更多的錢,但是80%的直播間都變成了品牌低價走量的場子。

這個問題想得到解決,考驗的就是直播運營的組貨能力。

組貨常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規格不變,賣組合裝,例如,天貓單價100元的商品,在抖音可以賣220元,包含兩件商品+一個贈品;二是重新做規格,天貓賣兩瓶裝的,抖音可以賣三瓶裝、甚至四瓶裝的。

抖音電商做得好,完全有能力超過天貓、京東的銷量,所以第一要扭轉觀念,不再把抖音當作破價走量的渠道,要把抖音當作第二增長曲線來做。

抖音的優勢在於,平台電商需要用戶主動搜索,而興趣電商是打開門做生意,你站在店裡介紹商品,整個商場的人都可能被你吸引,轉化,購買。

所以,第二個趨勢,拒絕破價,組貨第一。

三、趨勢三:從單點突破到全面布局

如果2021年只是在關注短視頻和直播,2022年就必須要開始全面布局了。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抖音電商既不等於短視頻電商,也不等於直播電商,而是短視頻電商+直播電商+搜索電商+小店電商+私域電商,部分場景下還要再加上一個本地電商。

在爆發期,只吃某一個方向,是有機會的。但到了成熟期,只有全面布局才能拉低成本,形成護城河。特別是對於品牌方,先發優勢可能直接決定了競爭的結局。

看待抖音電商,還是要回歸到“興趣電商”這四個字,興趣的引發靠的是好的內容。

所以抖音電商存在這樣一個增長飛輪:用種草和短視頻獲得流量溢出,用直播間收割溢出的流量,同時會增加搜索的權重,再疊加搜索關鍵詞的優化,進一步加大流量的溢出。

抖音電商是一個網狀的形態,由一個個單點連接交錯而成,所有就出現了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機會點。

舉幾個小例子:

某個藍V賬號,通過首頁的裝修,對背景圖、簽名、置頂視頻的優化,做出品牌信任感,然後不開直播,只把流量引到首頁,通過品牌背書引導進粉絲群,在粉絲群做成交,銷量比直播號還高。

賣豪車的“豪車毒老紀”,通過篩選自己目標用戶喜歡的達人,去達人視頻的評論區大量評論“尊貴的庫利南車主”幾個字,硬是做成了現象級的營銷事件,我每天在朋友圈看老紀秀豪車諮詢訂單,很多都是從別人的評論區引的流。

所以,第三個趨勢,當大紅利不再了,要學會去吃多個單點的小紅利,從點到線,從線到面。

四、趨勢四:低粉達人矩陣式帶貨有大機會

抖音電商的打法延續了字節跳動的企業文化,叫做大力出奇蹟。

大主播、大渠道、大供應鏈、大預算,對於商家來說,這種打法在爆發期很管用,爆發期一過ROI就會變得特別低,所以就不能一直盯着大的,也要去小的裡面找找機會。

把小紅書的螞蟻雄兵種草法應用到抖音上,就是一個新的趨勢。

過去大家把抖音上10萬、20萬粉絲的達人叫做小達人,這也是帶貨合作的底線,粉絲再少的就不考慮了,根本看不上。

今年,這個標準可以再降10倍,1萬粉絲的賬號可以被定義為小達人,如果粉絲夠垂直,幾千粉絲的賬號也很有價值。

這些小達人的處境其實很尷尬,自己有一點點粉絲,想變現,但是沒有途徑,因為流量滔滔的時候,品牌方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他們,所有人都在圍着頭部、腰部主播轉。

但這些小達人其實很有價值,而且,價格便宜,是絕對的優質流量資產,非常值得一試。

只需要幾個人的商務團隊,每天去大量談合作,投放效果好的加量,效果不好的直接放棄,對於一些小品牌來說是個很好的出路。

小紅書時代的做法是,大量搜集和自己產品匹配的小博主,然後每天監控這些人的粉絲數變化,一旦發現哪個博主的粉絲數增速變快,第一時間去談合作,這時候是性比價最高的時候。

一是這類小博主鮮有人找他們合作,所以價格很低,二是在粉絲數爆發前確定合作,粉絲數漲起來以後會吃上很大一波紅利。

所以,第四個趨勢,把老流量平台驗證過的方式,挪到新流量平台上,通常還是管用的。

五、趨勢五:搜索關鍵詞值得被重視

很多人還不知道一個數據,其實2021下半年抖音的搜索就已經超過百度了。只是直播和短視頻的風頭太盛,讓大家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抖音搜索這個金礦。

把搜索關鍵詞研究透,即便不去投付費流量,對短視頻起量作用也很大。

關於關鍵詞,我看過豐年老師的一個觀點,很認同,核心點是這樣的:

很多人受一些培訓課程的影響,在起號時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定位”,然後是“粉絲要精準,要不然沒價值”,其實在一開始就要求粉絲精準會極大增加起號的難度,完全沒必要。

流量是漏斗形的,在做選題時要讓關鍵詞覆蓋的用戶群儘可能寬一些。如果選題是“如何做好千川投放?”那可能永遠都起不來量,因為太專業了,看的人少,但是把選題定為“如何快速起號?”就很容易爆。

先把相對精準的流量吸過來,然後再用下一層漏斗去洗流量。一邊吸、一邊洗,如此反覆,這樣賬號權重有了、精準粉絲也有了。拍短視頻最忌諱自嗨,自己覺得很厲害,但實際上根本拿不到曝光。

有時候眼裡看着目標,繞個彎可能更容易達成,徑直走過去,一不小心就掉坑裡了。

另外,平台的下拉框也會有一些關鍵詞,有關鍵詞就說明有搜索量,有搜索量就意味着有需求。找到這類和需求對應的關鍵詞或長尾關鍵詞去拍視頻,就很容易爆。

所以,第五個趨勢,把關鍵詞用好,就掌握了流量密碼。

一切事物都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只有很好的順應趨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史貴鵬,微信公眾號:風起社,作者工作信息:新電商創業者社群「風起社」主理人。

本文由 @史貴鵬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