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A股是一個熊長牛短的周期市場,意味着大量的時間我們是處於熊市下跌周期的,而只有小部分的時間是處於一個牛市上漲周期。
從數據來看,10年里世界各國股市走勢相當喜人,A股則略有不足:
印度股市:10年升300%
美國股市:10年升186%
德國股市:10年升140%
泰國股市:10年升185%
日本股市:10年升118%
中國股市:10年升0.3%
其中美股64%的時間處於的是牛市周期,而36%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
日本股市65%的時間處於的是牛市周期,而35%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
德國股市68%的時間處於的是牛市周期,而32%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
巴西股市64%的時間處於的是牛市周期,而36%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
英國股市71%的時間處於的是牛市周期,而29%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
而A股則是42%的時間處於牛市周期,其餘58%的時間處於的是熊市周期。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牛市周期里,其實還是有很長一部分的震蕩洗盤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牛市初期,如果把這個時間也算上的話,A股可能只有30%的時間是上漲的,而其餘70%的時間都是在震蕩和下跌之中度過的。
所以,在A股投資,想要獲得不錯的收益,那麼你得拋棄熊市和震蕩洗盤的周期,因為在這些周期里,是很難達到賺到錢,並且跌多漲少的局面。而只有在牛市上漲周期里,買入的贏面和收益才會更大一些。
但是對於優秀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喜歡在熊市的末期,牛市的初期進行布局,因為只有這樣做,你才能夠獲得巨大的收益!!!這是僅僅在牛市裡買入操作所達不到的哦!!
原因有以下幾點:
1、便宜籌碼
要知道熊市的末期基本都是一個超跌,錯殺,以及充滿着恐慌氣氛的市場,所以這個時候感性戰勝了理性。大部分的股票會因為熊市的恐慌氣氛導致了利空被放大,利好被縮小。
並且投資者會發現,再不斷買入那些低估,錯殺的優質股之後,並沒有因為業績的提升,而造成股價的上漲。因此大部分的投資者會開始懷疑自己的縫合和判斷是不是出錯了,甚至質疑,是不是會進入更低一層的“崩塌”!
這就是市場情緒所導致的“恐慌性機會”!
就好比,在牛市裡一隻個股從10元跌至了6元,可能叫做機會;而在熊市裡,同樣這隻股票從10元跌至了6元,許多人就認為是風險。
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老人家一直叮囑隔夜水不要喝,但奇怪的是,同樣一杯水,從早上放到下午卻可以喝?邏輯是不是很乖?晚上10點放到早上6點的水是8小時,但是早上8點放到下午4點的水也是8小時,為什麼前者不能喝,後者就可以了??
所以,一旦進入了熊市末期,你會發現,大部分的股價都是低廉的,估值都是偏低的,但是敢於買入的人是非常少的。這個時候,情緒會戰勝思維,恐慌會主宰理智,讓你惶恐不安。
2、無人競爭
在熊市末期,是沒有太多的人會跟你爭搶這些優質、但是便宜的籌碼。因為熊市末期的特徵就是,明知道很便宜,很低估,但是沒錢買。
對於A股市場來說,還是一個散戶市值佔主體,機構市值占部分的散戶化市場。因此當大部分的散戶不敢買入,甚至沒錢買入的時候,其實市場上的籌碼就會造成一種供大於求的情況,導致不斷的下壓。
這個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資金,你可以不慌不忙地逢低,分時,分批抄底,因為根本不會低估而導致的供不應求!
3、時間夠長
熊市底部區域的震蕩洗盤時間是非常長的,原因其實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機構和主力需要有足夠多的時間來化解前期的套牢籌碼;
第二,就是機構和主力需要有足夠多的時間來慢慢震蕩洗盤,割韭菜,甚至拿到大部分比較低的籌碼。
因此在熊市的末期,不會僅僅停留1-2個月,甚至3-5個月那麼簡單,往往大級別的熊市底部區域都是停留至少半年以上,1-2年為最佳的洗盤周期。
這就意味着低估、便宜的價格區域不會稍縱即逝。在真正的底部區域里,低估、優質籌碼停留的時間是非常長的,長到足夠你花上幾個月,甚至一年來尋找最好的買入點。
所以,心急吃不了肉豆腐,有資金想要在熊市底部區域裡布局的,完全可以採取分批的布局方式,可以以周,可以以月作為單位,不需要天天買,也不應該天天在同一個價位附近多耗費資金。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等待更低的價格出現,更好的機會到來。熊市末期,卻的是資金,缺的不是好價格,好股票,以及好的布局機會。
4、有足夠的空間
為什麼一定要在熊市末期買?因為有足夠的空間!!這個空間指的是熊牛跨度的個股漲幅空間!!給你看一份數據,你就能夠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1)2005年998點到2007年6124點,漲幅超過100%的個股有1288家,佔比1471家上市公司里的88%!
2)2005年998點到2007年6124點,漲幅超過300%的個股也高達了949家!佔比當時1471家上市公司里的65%!
3)2005年998點到2007年6124點,漲幅超過500%的個股也高達了670家!佔比當時1471家上市公司里的46%!
4)2005年998點到2007年6124點,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也高達了323家!佔比當時1471家上市公司里的22%!
5)2012年12月創業板585點啟動,到2015年上證5178點結束,漲幅超過100%的個股達到了2437家,佔比2744家上市公司的89%!比2007年的88%還高出了1%!
6)2012年12月創業板585點啟動,到2015年上證5178點結束,漲幅超過300%的個股達到了1106家,佔比2744家上市公司的40%!
7)2012年12月創業板585點啟動,到2015年上證5178點結束,漲幅超過500%的個股達到了422家,佔比2744家上市公司的15%!
8)2012年12月創業板585點啟動,到2015年上證5178點結束,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達到了96家,佔比2744家上市公司的3.5%!
是的,你沒有看錯,每一輪大級別的熊牛跨度里,個股的漲幅就是那麼驚人,就好比2-3倍的漲幅基本都是“起步價”,閉着眼買都可以拿到這樣的個股。
但是你想要獲得這樣的收益,你就得懂得在熊市底部區域裡布局,道理非常簡單,如果說熊市末期買入一隻個股,在牛市裡獲得100%盈利的概率為88%,那麼你越早布局,這樣的概率就就越高,越晚則越低。
如果在牛市啟動了1/3後你才開始買入,那麼很可惜,你得到100%盈利的概率就會從88%降至58%,而獲得200%,300%,甚至500%以上的概率也會縮小1/3;
如果更不幸,你是在牛市啟動了1/2才開始買入,那麼你得到100%盈利的概率就會從88%降至44%,而獲得200%,300%,甚至500%以上的概率也會縮小1/2;
以此類推。
所以,越晚進入市場,你獲利的空間越小,接盤的概率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優秀的投資者,大部分能夠賺到大錢的牛散,都是喜歡在熊市底部區域裡布局的原因。這是一種極高的概率,極小的風險,以及極其有利的布局環境。
5、熊牛規律
股市是有規律的,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周而復始。
個股同樣也是有規律的,沒有業績支撐的,漲起來,也會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同樣的,有業績支撐的,跌下去,也一定會漲起來,時間的問題而已!
所以,無論市場如何,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裡都持有這隻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
尋找規律,尊重規律,執行規律,才是制勝的法寶!
結論:
在股市裡賺不到大錢的有三種人:
第一,就是還未進入熊市底部區域就已經沒有了資金的人;
第二,就是不敢在熊市底部區域里大膽布局,甚至下重注的人;
第三,就是把熊市底部區域里的籌碼拱手相讓,只見眼前盈投小利的人;
如果你是這三種人中的一種,恭喜你,股市賺大錢與你無緣,熊市是給別人的機會,牛市是讓別人造富的時間,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個過客,甚至還是別人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