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陶知閑
編輯 | 陳菲遐
成長股的典範陽光電源(300274.SZ)暴雷了。
這家公司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2021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收241.37億元,同比增長25.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83億元,同比減少19.01%。更令人擔心的是,公司第四季度單季營收87.63億元,同比增長18.79%;歸屬凈利潤僅0.78億元,同比大跌89.73%。與此同時,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45.68億元,同比增長36.48%;凈利潤為4.11億元,同比增長6.26%。
分業務來看,2021年陽光電源營收佔比最高的兩塊業務光伏逆變器及電站投資開發,分別實現90.51億元和96.79億元,同比增長20.44%和17.65%,占收入比例分別為37%和40%。備受關注的儲能系統同比大增168.51%,營收佔比也由6.06%上升至13%。
這是一份低於預期的“成績單”。4月20日陽光電源股價大幅低開,最終被按在了20%的跌停板上,當日市值蒸發270億元,創下2021年5月以來的新低。距離2021年8月的高點,股價已腰斬。
素有逆變器之王之稱的陽光電源到底怎麼了?
成本暴漲
毛利下跌是本次陽光電源凈利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從2021年上半年至2021年全年,電站系統業務毛利率13%下滑至11.91%;光伏逆變器由38.15%下滑至33.8%;儲能逆變器由21.23%大幅下滑至14%。相較2019年,公司各業務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儲能逆變器業務更是由36.51%下滑至14.11%。

陽光電源毛利率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漲價。對於電站系統業務來說,其成本端壓力來源於上游硅料價格暴漲所帶來的傳導作用。
近年來光伏產業鏈出現了上下游供需錯配,上游產能擴建周期長,下游光伏行業預期裝機量高,由此導致硅料價格大幅上漲,並傳導至整個光伏產業鏈,其中硅片、電池片、組件各環節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光伏系統初始投資成本同比上升4%,為多年來首次上升。受漲價因素影響,裝機節奏延後。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GW,同比增長13.9%。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數據,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33GW,同比增長5.5%,僅實現小幅增長。
上游硅料價格暴漲更為明顯。截至4月18日,國產多晶硅料(一級料)價格已上漲至39.52美元/千克,相較2021年初的13.15美元/千克上漲200%。硅料價格暴漲直接導致組件成本承壓,由此不僅抑制終端電站實際落地,也同時增加相關成本。
對於陽光電源另一塊業務光伏逆變器特別是儲能系統業務來說,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IGBT價格上漲。2月14日,英飛凌發布漲價通知函,由於市場供不應求及上游成本的增加,英飛凌無力承擔溢出的成本,已醞釀漲價。與此同時,其它主流進口品牌如富士、三菱、賽米控也相繼進行漲價。其中,富士在4月7日向代理商發布漲價函,由於各種原材料供需緊迫未得到緩解,原材料供應面臨困境,為保障穩定供應只能不得已地接受原材料的漲價。此外,儲能系統中,電芯受上游鋰電價格上漲因素制約,也出現成本端的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成本端,陽光電源費用端暴漲也導致凈利潤率大幅下滑。2021年公司凈利潤率僅為7.06%,創出自2013年來第二低的成績(2019年為7.01%),而受疫情因素影響的2020年,公司凈利潤率還達到了10.24%。
具體來看,2021年、2022年第一季度陽光電源銷售費用分別為15.83億元和3.74億元,分別同比大增62.58%和99.01%,遠超同期營業收入的增幅(25.15%和36.48%);研發費用為11.61億元和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03%和65.2%。2021年公司加大海外渠道建設,總體銷售人員數量由2020年的923人增長44.5%至1334人,技術人員由1824人增長50%至2734人。
除了費用端,資產減值損失大幅提升也直接影響了陽光電源凈利潤。2021年公司合計計提減值準備4.81億元,其中主要為應收賬款壞賬損失1.97億元,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2.37億元。由於組件等成本過快的增長,影響了電站落地,使得相關電費收入延期,由此導致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增加。此外,儲能項目也受交付時間影響,帶來合同成本減值損失的上升。
根本原因還是貴
對於陽光電源來說,暴跌的根本原因還是貴了。目前公司市值為1071億元,對於一家增速顯著放緩的行業巨頭來說,66.6倍市盈率(TTM)顯然貴了。從行業地位來說,雖然市佔率等各方面陽光電源都處於行業領先,但面對上游成本端壓力,依舊無法擺脫成本制約,無法轉嫁成本,這本身便證明了公司的競爭力。
自2021年股價高點以來,陽光電源股價已下跌60%,市值蒸發超1600億元。今年4月22日,公司即將解禁2842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91%,解禁類型為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份,主要是此前定增募資的機構投資者,其中包括景林、摩根大通、高盛等國內外著名投資機構,其成本價為128元/股,目前已浮虧44%。
當成長股成長遇阻,營收和凈利潤呈現拐點跡象,陽光電源面臨戴維斯雙殺。光伏逆變器行業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