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跑路,充值卡作廢;美容美髮店撤場,預存的錢打水漂;教育機構閉店,家長交的課程費無處索要……隨着預付經營模式的擴張,所引發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
上周消息,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集中宣判涉健身房預付式消費服務合同案件,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十幾萬元,這也再次讓預付消費成為熱議話題。

近年來,銀川各類健身房跑路的新聞屢見報端,諸如帝壹陽光游泳健身匯、清水游泳健身中心、御泉灣芊奕健身房等,都給消費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銀川吉加健身多家門店陸續閉店,眾多會員四處維權,直至最近這起案件才塵埃落定。
事實上,不僅是健身行業,餐飲娛樂、美容美髮、培訓機構、兒童攝影等行業都是攜款跑路的重災區。

預付消費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背後的雙贏邏輯。對於消費者而言,提前充值往往能享受更大優惠,對於商家而言,則有效鎖定了客源並能提前回籠資金。
然而,這看似互惠互利的消費模式,正在漸漸走向歧路。預付卡消費前期缺乏有效監管,後期維權困難,一些商家便肆無忌憚地圈錢走人,加上疫情影響,也有不少抗風險能力弱的商家跑路,預付卡消費風險陡增。
商家圈錢跑路的行為,不僅損害了部分會員用戶的權益,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對群眾消費熱情的打擊更致命。

面對種種亂象,監管部門不能再任其發展,還需要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更堅決的態度,將這股歪風邪氣遏制住,牢牢守護消費者的權益。
目前來看,對預付卡消費的監管關鍵在於重心前移,只有有效監管預付資金,嚴格審核經營主體資質,才能減少商家圈錢跑路現象。同時,要提升商家違規成本,完善舉報和投訴渠道,進而形成監管合力。
元旦假期將至,很多商家都將推出預付優惠等促銷活動,監管部門要早早介入,為消費者提前掃清隱患,給預付消費裝上“安全閥”,讓大家敢放心花錢,消費市場才能迸發出更大活力。
下面一起關注一周榜單
向上滑動閱覽








“分享+贊+在看”
告訴身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