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姍殺跌踩踏行情在鋼市上演,行業利潤行至低點。
近日,鋼價出現超預期的下跌幅度,鋼廠、貿易商紛紛陷入虧損,悲觀情緒籠罩着整個行業。已有十幾年鋼鐵從業經驗的王海傑,很多年沒有看到過這種現象了——產量過剩,需求下滑,部分貿易商恐慌砸價,鋼價底部不斷下移。
6月份以來,鋼價持續下跌,跌勢迅猛,並在6月20日走向極致。當日,螺紋鋼期貨價格出現了大幅暴跌,一度跌破了4100點,連續六個交易日收跌,下探至4074元/噸,創下近七個月價格新低。而螺紋鋼現貨價格也未能倖免,在周末進入混亂殺跌局面之後,當日同樣出現了每噸一百多元的跌價。
鋼價行至冰點,鋼廠虧損幅度也在不斷加深。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跟蹤數據顯示,6月23日,按兩周原料庫存測算的鋼廠噸鋼毛利已虧損至500元左右,上一次出現這樣的虧損幅度還是在2015年。
王海傑是唐山市豐潤區津豐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產量過剩、需求下滑”,是鋼鐵行業的現狀。據他介紹,目前下游經銷商拿貨較少,公司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了兩到三成。在目前鋼價跌勢未止的情況下,貿易批發商都不敢從鋼廠拿貨補庫,只能“躺平”。“賣不動”,是現在鋼鐵貿易環節上的普遍現象,王海傑說,“現在來拿貨的都是剛需。”“今年的情況確實有點難。出的汗比去年多,但是賺的錢比去年還少。尤其是這兩個月,已經開始有部分虧損。”廣東地區鋼材貿易商崔先生也告訴記者,今年鋼材需求很弱,目前公司銷量較去年同期出現腰斬。
據崔先生介紹,“受行業低迷環境影響,公司員工收入驟減,30個業務員中,上個月離職了6個,這個月又離職了4個,剩下的精兵強將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強預期”博弈“弱現實”,鋼價在一次次需求預期落空、持續探底之後,尚未出現反轉跡象。鋼廠、貿易商們距離黎明,或許還有一段距離。
暴跌溯因
鋼材價格剛剛經歷了一輪暴跌,且尚未看到企穩回升的跡象。
6月20日,上期所螺紋鋼期貨主力連續合約下探至4074元/噸,創下近七個月價格新低;熱卷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最低報4158元/噸,為2020年12月以來最低價。下跌,已連續六個交易日。年內,螺紋鋼、熱卷已由高點下挫超過20%。其中,有一半的跌幅是在6月內上演。
鋼材現貨市場也進入“暴跌”行情,據蘭格鋼鐵監測數據,截至6月20日,全國高線現貨均價、三級螺紋鋼現貨均價、熱軋卷板現貨均價、冷軋卷板現貨均價、中厚板現貨均價6月以來價格跌幅普遍高達10%左右。
截至6月24日記者發稿時,鋼材價格仍低位震蕩,上行動力明顯不足。
王海傑說,目前,唐山地區鋼廠鋼坯庫存已是歷史高位,經過近期鋼材大跌價,貿易商從鋼廠拿貨也明顯減少。對後市仍抱有擔憂,讓貿易商不敢大量補庫存。現在還在拿貨的,都是剛需。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國內鋼材市場在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的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需求釋放預期,但疫情多點散發及需求弱現實的衝擊,導致鋼市爆冷。上半年國內鋼市呈現出“強預期”博弈“弱現實”的局面,弱需求是影響鋼價的主要因素。
上海卓鋼鏈黑色研究院院長張磊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受疫情影響實際鋼鐵供需表現較差,市場價格受到壓制,因此有預期在上海恢復常態化之後,需求能夠得以恢復性釋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需求的低迷問題仍未解決,再疊加美聯儲大幅度加息抑制通脹,加之南方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影響需求等利空因素影響,導致了市場信心的崩塌,市場價格進入快速向下通道。
中泰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裴紅彬分析,鋼材需求差和預期轉向是本輪下跌的核心邏輯。一是疫情後鋼材需求的回補基本落空,二是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和下游需求面臨較大的壓力,雖然政策刺激不斷,但是由於目前先行的地產拿地、銷售,企業的投資意願、下游消費等情況尚沒有實質性改善,鋼材需求難以提升,造成了鋼材的庫存快速累積,形成了宏觀預期的轉向以及產業現貨的拋壓增大。
王海傑告訴記者,6、7月份受梅雨和高溫影響,本身就是鋼材消費淡季,今年還撞上了美聯儲加息時點,對鋼價形成進一步打壓。他直言道,“我們暫時不會主動拿貨,能賣就賣一點,賣不動就等着價格反彈。”
今年上半年,鋼材需求疲弱已是既定事實。以北京為例,據蘭格鋼鐵雲商平台監測數據顯示,3月至6月北京建材市場10家大戶合計日均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水平分別下降了 33.87%、28.93%、40.19%和44.38%;顯示5月驟然惡化後,6月仍在下行。
另外,從產量方面來看,6月上旬鋼鐵企業生產釋放力度仍處於高位。據蘭格鋼鐵雲商平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全國百家中小鋼企高爐開工率為81.9%,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估算,6月份全國粗鋼日產或將維持在315萬噸左右的水平。6月份產量或將仍處於較高水平。
供強需弱,今年鋼材社會庫存降庫速度明顯放緩。據蘭格鋼鐵雲商平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蘭格鋼鐵網統計的29個重點城市鋼材社會庫存為1450.8萬噸,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4.49%。今年最高點至今累計下降了12.59%,較去年同期放緩了23.23個百分點。
華東某鋼廠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部分區域的鋼坯庫存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庫存壓力主要在鋼廠和一級貿易商手裡,近年來也首次出現了鋼廠為了出貨主動壓價格的現象,這也是四月以來鋼價下跌的主要推力。
深度虧損下的減產疑慮
鋼材價格連續下行,鋼廠虧損面在快速擴大。
根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跟蹤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旬,監測鋼鐵品種利潤迅速惡化(按兩周庫存原料周期測算),並跌破盈虧平衡線,5月中旬每噸螺紋鋼、帶鋼、熱軋卷板、冷軋卷板生產虧損超過200元/噸,此後虧損幅度雖然有所收窄,但是隨着6月中下旬大跌,至今各品種毛利仍處於虧損狀態中,且虧損幅度有所加大。
以三級螺紋鋼為例,按照6月20日的即期成本測算,每噸虧損達到212元,較6月17日虧損增加101元。6月23日,因鐵礦石、焦炭價格下跌,即期原料成本測算的利潤有一定的修復,虧損幅度已縮減至百元上下,但兩周原料庫存的利潤仍明顯縮減,已虧損至500元左右,上一次出現這樣的虧損幅度還是在2015年。
上述華東鋼廠人士告訴記者,分長短流程來看,短流程方面,因前期廢鋼價格堅挺,短流程鋼廠已經處於虧損線以下一月有餘,目前噸鋼虧損大概在200元附近。長流程鋼廠方面6月後也已步入盈虧平衡線以下。近期鋼價大跌,長流程鋼廠虧損加劇,分區域和品種虧損已達200-400不等,產生現金流虧損,相當於2015年時鋼廠利潤水平。
鋼廠已經進入嚴重虧損,中間環節的貿易商的利潤情況也不容樂觀。王海傑表示,“貿易商也在虧損,整個產業鏈除了上游鐵礦石原料端還有利潤,鋼廠和貿易商都是在虧損中。”
王海傑介紹,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不同,公司的庫存周期一般為半個月至1個月,如果短期內鋼價出現大幅下跌,貿易商則面臨虧損風險。“比如5月初,公司從鋼廠拿的貨,經過這一輪下跌,加上需求不好延長出貨周期,基本上現有庫存都處於虧損之中。”
噸鋼利潤嚴重虧損,倒逼鋼廠主動減產。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鋼廠已經從月初的微利到目前的大幅虧損,這也迫使鋼廠的檢修減產力度逐漸加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0日,國內已有22家鋼廠發布檢修計劃。
裴紅彬告訴記者,因為鋼材價格的短期快速下跌,且前期原料較為堅挺,使得鋼廠普遍虧損嚴重,很多企業已經虧損到現金流,對於多數鋼廠而言,確實已經到了不得不減產的時候。
鋼廠能否通過減產走出泥潭?減產範圍是否會繼續擴大?目前業內仍看法不一。
上述華東鋼廠人士表示,近期部分高爐將檢修計劃提前,可以看到盤面利潤有一波明顯的觸底回升,但鐵水的實際成本目前仍在消化前期高價採購的原燃料庫存,成本下移仍需時間。
在裴紅彬看來,本輪限產是對鋼廠生產利潤的一個修復,對於鋼材價格的支撐,但是鋼價能否提升,一是取決於原料成本的支撐,二是取決於下游的需求能否有效提升。“從原料來看,鐵礦石和煤焦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但鐵礦石和焦煤的絕對價格依然在高位,後期預期仍有回落的空間。從鋼材下游的需求情況來看,目前還沒有看到需求的持續有效回升。”裴紅彬說。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鋼鐵生產企業由於虧損加重,部分鋼企為檢修減產情況有明顯增多,有助於緩解淡季需求弱勢下的供應壓力,對鋼價起到一定的支撐,但目前影響鋼材市場的因素偏多,供給端、需求端、成本端、市場心態、外圍環境等對市場均有明顯作用。外部來說,美聯儲加息及全球加息潮對大宗商品形成抑制,需求在高溫雨季下仍然偏弱,鐵礦石、焦炭下行成本支撐力度有所減弱,市場信心也明顯不足,市場在弱勢探底後將呈現企穩反彈行情。
對此,張磊則持不同看法。他分析稱,鋼廠主要減產的動力來自於噸鋼利潤的嚴重虧損,但在黑色系本輪暴跌過程中,原材料價格跌幅大大超過成材,這使得鋼企減產動力減弱,再加上部分地區因保增長要求,鋼企本身就在減與不減中左右為難,因此本輪減產力度,會比市場預期的要弱,這對鋼價起到的支撐也將比較有限。
低迷局面能否扭轉
“現在對我來說,壓力已經不大了。”讓王海傑現在感到慶幸的是,在此輪下跌之前,在看到需求端已經出現“賣不動”的苗頭時,他就將正常情況下的八九成庫存降到了四五成,後來在下跌過程中,通過採取比市場價優惠的價格策略,他又將庫存降到了現在的一成左右。
對於下半年鋼價走勢,王海傑表示並沒有太多的信心。他認為,隨着鋼廠減產、需求釋放,8、9月份鋼價可能會出現反彈,但如果需求達不到預期,還是會下跌。基於對下半年鋼價並不樂觀的預期,王海傑表示將採取“快進快出,保持合理的庫存”的經營策略。
崔先生也向記者坦言,“虧損的時候就面臨著信心的下降,資金鏈周轉就不太好。接下來公司一方面會努力發展新客戶、強化老客戶黏性,另一方面會採取‘快進快出’的模式,保證公司正常流水。”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對於鋼價下半年的行情,業內多持謹慎樂觀或謹慎偏悲觀的態度。
張磊認為,對比上半年來看,核心的建築鋼材需求有望改善,在房地產限購政策放鬆、引導性的需求改善以及基建領域的後程發力,或將扭轉上半年整體低迷的局面。製造業領域方面,工程機械、重卡等行業在建築業好轉的情況下有望受益,而其他汽車、家電等行業,也會迎來一定的恢復期,因此下半年市場或呈現出震蕩回升格局。但相對於之前兩年,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需求很難達到之前高位水平,因此價格由暴跌轉為暴漲概率不大。
鋼廠利潤方面,他分析,目前按照最新一期原料價格來看,國內華東多數鋼企已由前兩周的大幅虧損轉為微利,內陸鋼廠仍處虧損狀態。如果接下來鋼企減產面擴大,將會對原料需求形成一定抑制,這有望繼續改善鍊鋼企業利潤水平。此外,從近兩年粗鋼產量數據來看,國內鋼鐵生產呈逐年縮量趨勢,而原料供應一直居於高位,這對後期的鋼企利潤改善有一定支撐,預計下半年鋼廠利潤會恢復到200-500元/噸的區間。
王國清認為,隨着穩增長政策和淡季效應的逐步減弱,市場需求將明顯恢復,下半年鋼鐵生產相對上半年將是減量的過程,市場供需關係將明顯改善,市場價格有望震蕩上行,同時,原料端需求將有所減弱,疊加國家保供穩價政策的實施,原料價格將理性回歸,鋼企利潤空間環比上半年將獲得明顯修復。
上述華東鋼廠人士表示,鋼價暴跌之後,鋼市有邊際好轉跡象,鋼廠主動檢修下產量有明顯下降,一方面廠庫累積而社會庫存去化,表觀消費有所回升。對於短期需求的改善,可以理解為終端需求按需採購和部分投機庫存,後期需持續跟蹤需求改善的持續性,7月上旬結束前,預期不宜太高。整體上看,他認為三季度向好,8月份需求會迎來顯著改善。
對下半年鋼材的供需形勢和鋼價,裴紅彬則認為,整體依然持謹慎偏悲觀的態度。預計目前的宏觀和產業政策,以及供需形勢,鋼材價格難以暴漲。但三季度後期鋼材旺季逐步來臨,加上行業粗鋼限產以及被動的停產檢修等,供需矛盾預計會有所緩和,可能有階段性的反彈,反彈空間有限,整體還是在下行趨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