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分析師:財通證券 張益敏)
1. 專註技術紮實、市場穩固,業績質變可期
公司致力於中小尺寸偏光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正擴張大尺寸偏光片產線。2018-21年公司營收從8.83億元快速增長到23.04億元,CAGR +37.67%。 公司具有較高成本管理優勢,2021年毛利率為24.99%處於業內中上水平。
展望後期,產線爬坡+日元貶值原材料壓力緩解,公司毛利率有望明顯改善。
1.1.產品品類齊全、應用廣泛,客戶認可度高
公司致力於偏光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行業領先的偏光片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於 2007 年成立,2010年7月改製為股份公司,2017年於深交所上市。公司做黑白偏光片起家,後着重攻克 TFT 偏光片各項技術。
公司聚焦中小尺寸偏光片多年,在深圳光明工廠2011年投產的 3 號線生產線產能消化後,擴大寬幅 TFT 偏光片生產規模,2015 年 12 月公司完成對合肥三利譜收購、2022 年開始建設的合肥二期生產線,標誌着公司加碼大尺寸偏光片,未來放量可期。
主力 TFT 產品加大覆蓋,傳統黑白片穩步增長。
公司主要產品為偏光片,2021 年,公司主營產品偏光片的營收為 22.95 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 99.61%。公司偏光片產品按照應用場景可分為 TFT 偏光片類、黑白偏光片類(TN、STN、染料系列)、3D 眼鏡用偏光片類和 OLED 偏光片類。
其中 TFT-LCD 系列主要應用於彩色 TFT 液晶顯示屏,2021 年實現營收 21.92 億元,占公司總收入 95.15%;黑白系列主要應用於單色及假彩色液晶顯示屏,2021 年營收 1.03 億 元,占公司總收入 4.46%。
品類體系不斷完善。
隨着 TFT 系列產能的上升,TFT 系列產品的收入佔比相應增長,品類體系也不斷完善。
TFT 產品根據使用功能及具體膜材的差異,除了普通 TFT 偏光片外還包括寬視角偏光片、增亮偏光片以及減少色差的 IPS 零補償偏光片等,實現使液晶顯示器獲得更好的可視角度、在同等功耗下使 LCD 顯示器呈現更高的亮度等,相較於普通功能偏光片售價更高。
黑白偏光片業務在 2020 年出現過一定的波動,後續已經調整完成,隨着車載黑白偏光片的導入、產線的擴充,黑白偏光片今年訂單有一定提升,其增量來自一些黑白偏光片中的高端產品(染料片),由於車載產品高溫等要求苛刻,毛利水平也有望提高。
偏光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顯示屏、液晶電視等工業應用領域,以及 3D 眼鏡、防眩目鏡、攝影器材所用到的濾光鏡等,此外還有包括偏光顯微鏡、特殊醫療用眼鏡等在內的特殊應用。
TFT 系列偏光片目前主要做小尺寸產品,應用於手機、TV、平板、IT、3D 眼鏡等。下半年開工的合肥二期規劃兩條 1720mm 產線以及莆田新產線分別對應公司在大尺寸偏光片產品和車載 LCD 領域的布局;公司的黑白系列產品主要應用於下游設備儀器、計算器、傳統的車載顯示器、電子手錶、MP3 等產品。
技術沉澱構建成本優勢與客戶壁壘。
三利譜是國產偏光片生產商中少數具備全工序規模生產能力的廠商。憑藉長期的行業技術積澱、先進的偏光片技術,已成為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龍騰光電、信利、帝晶光電等液晶面板和液晶顯示模組生產企業的合格供應商,構建了成本優勢和客戶優勢。
隨着下游面板廠商不斷併購擴張,公司銷售逐漸集中。
2014-16 年,公司前五 大客戶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 36.84%、48.11%和 56.98%。近幾年客戶集中度趨於穩定,2019-21 年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4.21%、57.03%和 53.67%,對第一大客戶銷售佔比分別為 14.45%、19.95%、18.37%。
公司緊抓核心客戶基本盤,來自前五名各大客戶的營收絕對值增加顯著,第一大客戶營收貢獻從 2018 年 1 .67 億元左右增至 2021 年 4.23 億元,來自第 2-5 名客戶的總營收規模也從 2018 年 3.16 億元增至 2021 年 8.13 億元。
1.2.高層技術背景深厚,持股計劃深化員工聯繫
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張建軍。公司前三大股東張建軍、湯際瑜、周振清,分別持股 18.92%、7.40%、4.27%,皆為公司發起人。截至2022年 7 月 20 日,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 42.91%。公司主要有 5 個子公司,分別控制莆田、合肥、深圳三地的產線。
高層引領技術革新。
張建軍先生自公司設立以來,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與公司利益深度綁定。
公司董事及高管皆是業內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董事長張建軍帶領團隊深耕偏光片 20 余年,曾多次主持偏光片生產線的投產、參與制定行業國家標準、帶領團隊攻克了 TFT 偏光片製造的核心技術難點。
除此之外,公司高管孫政民、胡春明擁有生產技術與下遊客戶方面的豐富經驗。年報顯示2021年莆田三利譜和深圳三利譜光電技術新設研發部門,致研發人數增加120.77%,公司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招聘,建立完善的人才儲備體系,支持公司研發團隊凝聚力量。
持股計劃綁定公司核心員工。
公司於 2021 年 10 月發布員工持股計劃,覆蓋公司董事、監事、高管 6 人以及骨幹成員 282 人,旨在明確核心員工與公司的共同利益、激勵核心員工,保障公司長期穩定的業績增長。
根據計劃,公司 2021-23 年業績考核目標分別為歸母扣非凈利潤 3.00、4.00、5.20 億元,對應着 30% 以上的複合增長率。2021 年,公司年報顯示公司歸母扣非凈利潤 3.05 億元,完成了持股計劃第一階段的考核目標。
1.3.營收快速增長,盈利能力築底反彈
營收快速增長,盈利能力築底反彈。由於公司在 2012-18 年間進行了一系列產能調整和布局,且進度受到客戶審廠等因素的阻礙,業績在2018年前增速放緩。
後續隨着公司光明工廠、合肥工廠逐步滿產以及龍崗工廠投產,疊加下游市場高景氣度,2018-21 年公司營收從 8.83 億元快速增長到 23.04 億元,CAGR 達到+37.67%。
此後,產能及良率的提高間接消解了折舊及匯兌的壓力,帶動 2021 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188.91%,達到 3.38 億元。
受疫情影響,下游需求放緩,龍崗工廠的投產及爬坡速度延緩,2022 Q1 營收 5.52 億元,同比-0.73%。隨着疫情對原材料等方面的影響逐漸緩解,2022Q3 龍崗工廠 1490mm 產線有望接近滿產。
加上莆田工廠每年 3000 萬平方米產能的 1490mm 產線將於 2022Q3 投產,產能的提升預計可支撐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公司毛利率 2016 年合肥工廠投產開始爬坡,一定程度上導致公司 2017、2018 年毛利水平下降。
隨着合肥產線逐步完成產能爬坡以及行業景氣度提升,2019-21 年公司偏光片業務毛利率從 16.60%提升至 24.84%。
其中,由於黑白偏光片主要原材料實現了國產化,2021 年黑白偏光片毛利率 33.45%,略高於 TFT 偏光片毛利率(24.43%)。
受經濟等影響盈利能力較高的手機類產品營收佔比有所降低;且公司於 2021 年下半年投產的龍崗產線正處於產能爬坡期對公司毛利有所承壓,2022Q1 公司毛利率降低至 21.08%。
我們選取偏光片領域的深紡織 A、杉杉股份、力特光電、誠美材作為可比公司。
2021年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9.80%,公司毛利率24.99%處於中上水平,主要是有望 TFT 偏光片業務中公司佔比較大的小尺寸偏光片對應下游手機、IT 的產品,其毛利高於電視;另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具有較高的成本管理優勢,通過與廠商合作開發設備,新建產線成本和折舊壓力遠低於同行。
展望後期,龍崗產線後續即將完成產能爬坡、原材料價格壓力隨日元貶值緩解,加之高毛利車載、VR 有望逐步放量,公司毛利率預計將得到明顯改善。
長期看,公司主營的 TFT 偏光片產品處於 TFT-LCD 產業鏈“微笑曲線”上游,待公司上游原材料國產化推進後,預計毛利率可進一步提升至曲線中 40%的標準水平。
利潤率逐漸築底回暖,2021 年公司研發、管理、銷售、財務費用率分別 4.48%、 3.03%、0.76%、-0.02%;期間費用率為 8.26%,較 2020 年的 9.91%同比改善 1.65%。
其中,由於公司部分關鍵原材料需要從日本進口,應付賬款外幣主要以日元結算,而應收賬款外幣主要以美金結算,隨着日本貶值、美元升值,財務費用率持續走低,2022 Q1 降低至-1.03%有明顯改善。
2. 下游需求高景氣,面板配套國產化漸成趨勢
隨着面板產業向中國轉移,上游配套產業需求不斷擴大。按一塊LCD使用兩塊偏光片測算,2022年國內LCD面板對應的偏光片需求為4.37億平方米/年。
國內偏光片當下供給端十分受限,國產替代的空間巨大。此外,偏光片在車載、VR 領域呈高速發展趨勢。
根據 IHS 預測,使用3塊車載屏幕的乘用車佔比將從2021年1%提升至2030年19%;根據佐思汽研車載屏幕尺寸也呈增長之勢。
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台,同比+92.1%,預計2025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有望突破一億台大關。
2.1.偏光片國產化配套
偏光片(偏振光片)是一種將聚乙烯醇(PVA)和三醋酸纖維素膜(TAC)經拉伸、複合、塗布等工藝製成的複合材料。PVA 膜經染色後吸附碘分子,通過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均勻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過軸與拉伸的方向垂直。
自然光在通過偏光片時,振動方向與偏光片透過軸垂直的光將被吸收,透過光只剩下振動方向與偏光片透過軸平行的偏振光。
目前,LCD和OLED為主流顯示技術,但是由於OLED面板良品率低、壽命短等技術難題尚未完全解決,大尺寸面板尚未大規模應用,因此TFT-LCD面板為偏光片主要市場。
偏光片目前約佔液晶面板成本的 7%左右。
液晶顯示模組中有兩張偏光片分別貼在玻璃基板兩側,液晶顯示模組的成像必須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張偏光片,液晶顯示模組都不能顯示圖像。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偏光片在整體LCD面板成本佔比為7%,若除去人工成本與設備成本之後,偏光片目前約佔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未來市場發展與下游面板行業息息相關。
隨着面板產業轉移,上游配套產業需求不斷擴大。
美國和德國最早在面板的底層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日本於上個世紀90年代實現面板的產業化,主要生產的廠商包括夏普、愛普生、日立、東芝等。由於日美貿易衝突加劇,韓國和中國台灣於 2004 年在面板領域獲得突破,開始主導面板生產。
2012 年後,中國大陸面板市場憑藉國家政策支持、產業集群、成本優勢進行不斷的擴產。在 2017 年後形成以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為主的雙寡頭格局。據 Digitimes 預測,2022年我國 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產能佔比有望超六成。
據 Omdia,全球TFT LCD產能將從2021年的3.39億平方米增長到2026年的3.75億平方米。其中2021年京東方、TCL華星分別貢獻產能0.87億平方米、0.47億平方米,分別佔全球產能的25.66%、12.53%。
一般情況下,一條8.5代TFT-LCD生產線的偏光片需求量約為1,400萬平米/年。隨着國內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陸續建成投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下遊客戶普遍願意配套使用國產偏光片。因此,在本土化配套趨勢下,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新增偏光片需求最大的市場之一。
我們假設按照LCD面板使用兩塊偏光片測算,不考慮損耗,2022年滿產情況下國內LCD面板對應的偏光片需求為4.37億平方米/年。
國內偏光片當下供給端十分受限。
根據 Omdia 的數據,2022年全球偏光片供給為6.25億平方米/年,glut 值為1.96%,之後偏光片市場的供需情況將趨於緊張,2024年更是會出階段性短缺的情況,供需缺口超過100萬平米/年。再加上偏光片國產替代趨勢,國內偏光片供需兩端目前存在更大差異。
2021H2以來,雖然面板行業受俄烏衝突、通脹加劇、部分地區疫情反覆的影響景氣度下滑、面板價格下跌,但由於偏光片的價格主要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面板降價對偏光片價格影響較小。並且公司在 TV 中大面板上布局處於初期,業績隨產能增長趨勢不改。
2.2. 車載偏光片大有可為
車載顯示市場前景廣闊。
自2020年開始電動化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後,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逐漸成為如今車企競爭的關鍵領域。其中,車載顯示包括儀錶屏顯示車體信息、中控屏與流媒體後視鏡顯示路況與駕駛信息、中控屏將機械式按鈕融合,並可用觸屏方式集成更多功能、汽車副駕駛與後排娛樂顯示屏,提供了遊戲、視頻、辦公會議等更多個性化功能。
智能座艙滲透率正在不斷提升。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4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數字聯網座艙新車上險量為244.06萬輛,同比增長28.36%;前裝搭載率為42.57%,同比增加近15%。
根據 IHS 預測,2025年全球新車當中智能座艙滲透率有望接近60%,中國增長至76%, 滲透率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1) 單車搭載汽車載屏數量有望持續提升。
傳統汽車僅有儀錶和中控顯示,難以滿足消費者車內娛樂需求,隨着智能駕駛的升級,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車載屏能多方位提供路面信息,提醒駕駛員危險情況。
新能源車增加了HUD、車窗、天窗等更加智能化的屏幕設置,屏幕用量遠超傳統汽車,“一 芯多屏”產業趨勢有望在汽車電子行業形成強自我驗證,同時推動 ARPU 提 升。
根據 IHS 數據,2021年3塊的車載顯示屏幕(不含儀錶、HUD、後視鏡)的佔比不足1%,預計2030年 3 塊屏幕佔比可達19%,佔比提升明顯。
2)車載顯示逐漸向大屏化發展。
車載顯示屏作用於智能座艙的交互性與娛樂性,類似於手機面板,將更多通過傳統按鍵實現的功能轉移到屏幕上,大屏化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
根據佐思汽研,2021 年我國中控面板中 14 英寸以上佔比 已達 8%,預計2025年有望提升至 20%。
大屏化趨勢在新能源車上體現的更加顯著。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搭載 12 寸以上中控屏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出貨佔國內所有新能源乘用車的比例達48%,較傳統燃油車同尺寸段的佔比高出29個百分點;搭載8- 10寸和12 寸以上液晶儀錶盤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佔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比例分別為20%和45%,較傳統燃油車搭載同尺寸段的份額分別高出 13 個百分點和 20個百分點。
車載顯示面板在下游面板廠的 LCD 應用佔比加速提升。
Omdia 數據顯示,在一線面板廠商的LTPS LCD工廠生產線分配計划上,車載和筆記本將逐漸取代智能手機,成為LTPS LCD生產的主要應用市場。車載面板出貨量有望在 2020- 25 年間 CAGR 達到9.72%,2025年達到2.37億片,佔全球 TFT-LCD 的 9%。
積極加碼車載產能,打開成長空間。
由於車載顯示器在高溫和低溫環境下需要很強的耐久性,因此有着較高的附加價值和技術難度。2021年,公司高耐久的車載染料系偏光片在多家客戶實現量產;車載碘系偏光片性能已穩定在 95℃×500H 並將繼續提升。
公司長期聚焦中小尺寸偏光片的優勢將在車載領域得到發揮。其他國內偏光片廠商仍注重超大尺寸偏光片的生產,如杉金光電今年試產的均為 2250mm 超大寬幅產線。目前公司正在莆田建設 1490mm 產線,專用於車載顯示偏光片生產,預計 2022Q3 投產,後續有望受益於車載顯示行業高景氣。
2.3. 積極拓展 VR 新業務,Pancake 光學膜技術儲備豐富
全球 VR 市場規模擴張加速。Facebook 在 2014 年以 30 億美元收購 Oculus,開啟了 VR 發展史;2016年是 VR 產業發展的元年,各大公司相繼推出第一代 VR 產品並開始併產品迭代;在經歷2016-19年的低谷期後,隨着 5G 商用的逐步落地,VR生態逐步成型;2021年 Roblox 上市、Oculus Quest2 成為爆款產品,大幅拉動 VR 終端出貨量。
據 IDC 數據,2021年全年全球 AR/VR 頭顯出貨量達 1123 萬台,同比增長 92.1%,其中 VR 頭顯出貨量達 1095 萬台(Oculus 份額達到 80%),預計2022年全球 VR 頭顯出貨將達 1573 萬台,同比增長 43.65%。
2023年將會成為 VR 行業的一個關鍵年份,因為 Meta、Pico 和索尼都將推出下一代頭顯,蘋果也有望發布一款混合現實頭顯。
根據 Counterpoint 預計,全球 XR(VR/AR)頭顯的出貨量預計有望突破一億台大關,達到 1.1 億台,2021-25 CAGR 達到 77.43%。
行業格局方面,據 Counterpoint 數據,2021年全球主要 VR 品牌 Oculus、DPVR、Pico 出貨量市佔率分別為 80%、4%、4%,截至2021年末,Oculus Quest2 已累計出貨超 1000 萬台,成為世界最暢銷的 VR 頭顯單品。
而國內市場則是由國產品牌佔據主要份額,IDC 報告顯示,國內廠商愛奇藝奇遇2021Q4表現強勁,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 475.9%,市場佔有率達 22.5%,領跑行業。
從全年來看,在線上電商渠道,愛奇藝奇遇 VR 出貨量佔比達 27.4%,位列行業第二,與行業魁首字節跳動旗下的 Pico 合力瓜分了過半市場份額。
Pancake 有望成為未來 3-5 年 VR 升級的首選光學方案。
VR 光學方案技術主要經歷了非球面透鏡、菲涅爾透鏡和 Pancake 方案三個階段。
早期 VR 盒子如三星 Gear VR、暴風盒子和千幻魔鏡 VR 盒子,以及愛奇藝奇遇 Dream、PS VR 等頭顯使用了非球面透鏡。
由於非球面透鏡會出現邊角變暗,逐步採用菲涅爾透鏡,其優勢是成像清晰、視場角大、量產難度低、成本低,如 Meta Quest 2、Pico neo 3、Nolo Sonic、惠普 Reverb G2 等。
隨着消費者對 VR 的輕薄、以及成像質量、佩戴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摺疊光路原理的 Pancake 方案逐漸成為消費級 VR 光學的發展和進化方向,以 Meta、蘋果、Pico、華為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已經推出和即將推出 Pancake 方案的頭顯,Pancake 方案有望成為未來 3-5 年 VR 升級的首選光學方案。
Pancake 體積僅為菲涅爾透鏡的 1/4。
Pancake 通過摺疊光路壓縮了 VR 光學總長(TTL):圖像源進入半反半透功能的鏡片之後,光線在鏡片、相位延遲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之間多次折返,最終從反射式偏振片射出。
此種光學方案產品優勢在於輕薄化,相對於目前主流 VR 頭顯重量減輕了一半以上,有效提升舒適度。
7 月 25 日,創維 VR 舉行新品發布會,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短焦 6 DoF VR 一體機。PANCAKE 1 搭載的 Pancake 摺疊光學方案,體積僅為傳統菲涅爾鏡片的 1/4,厚度減少 50%以上,主機重量僅 189g。
Pancake 光學關鍵點是產品和貼膜。Pancake 光學模組生產主要包括光學設計、透鏡加工、透鏡貼膜、組裝、檢驗和封裝六個流程。
當前,產品和工藝被海外光學膜巨頭壟斷,因此是目前國內 VR 光學發展的關鍵點。
1)Pancake 要求線偏振光要有比較高的偏振態以及透過率。
更輕薄的方案需要更低的雙折射、更穩定的偏振態傳輸。因此,反射偏振膜和 1/4 相位延時片的質量是成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全球只有 3M、旭化成等少數企業的產品能夠達到 Pancake 設計要求。
2)貼膜的方式主要包括曲面貼膜和平面貼膜兩種,平面貼膜技術難度較低,但是會犧牲部分光學性能和成像質量。
曲面貼膜工藝通過事先製備好的平面膜層,通過熱彎成型技術使其成為特定的二維曲面,貼於透鏡表面,曲面貼膜帶來更大的 FOV 和更優質的成像質量,但是曲面貼膜工藝難度較大,容易邊緣褶皺和翹起,良率低。由於工藝要求高,目前膜供應商 3M 等開始推出了貼膜交付方案。
加速 Pancake 光學膜產業布局。
公司 VR 相關產品已經開發 2 年,其中涉及偏光片,是公司原有技術的自然拓展。
公司針對 Pancake 摺疊光路系統能提供兩類解決方案:一類是偏光片在 Pancake 模組顯示端的應用,另外一類是在近眼端的線偏側貼合和 QWP 側貼合,並通過激光切割或 CNC 切割來對該類偏光片進行加工。
公司已經布局 VR 生產設備,與客戶聯合開發 VR 產品,並積極與下游廠商驗證 VR 產品,根據公司公告,新品有望於2022下半年率先出貨。公司目前專註於偏光片材料,並將偏光片與其他膜材貼合,將產品精度和設計水平逐漸提高,該業務在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新動能。
3. 技術實力保障地位,加速擴產市佔提升
公司深耕偏光片領域,業務拓展腳步不停,目前超高耐久車載染料偏光片已實現量產,超高耐久車載碘系偏光片認證中;VR 方面具備偏光片技術,又能夠進行高精度處理、裁切的國內公司目前只有公司和台灣力特,競爭格局穩佔優勢。
公司目前實際擁有 6 條在產生產線;莆田在建新產線預計年內投產,規劃產能在 600 萬-1000萬平方米/年;合肥二期,計劃年內開工,2023年年內投產,規劃產能 3000 萬平方米/年,預計2024年公司總體產能將達每年 7000 萬平方米。
3.1.構建核心技術壁壘
偏光片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相較於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企業而言,中國大陸企業起步較晚,2020年前競爭格局一直是由 LG 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三大廠商主導。
隨着新興市場持續的技術積累,大陸廠商由主打低階 TN/STN/PM-OLED 產品升級,加速導 入 TFT/AM-OLED 產品。
根據 CINNO Research 報告,2021年偏光片廠商銷售額前三名分別為住友化學 Sumitomo、日東電工 Nitto 以及完成對 LG 化學偏光片產線收購的杉金光電 Shanjin,三家約佔整體市場份額的 63%左右,日韓廠商的市場集中度有所降低。
研發端持續投入,不斷攻克技術課題。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 為 1.03 億元,同比增長18.15%,占營收比為 4.48%;2022Q1 公司研發費用 0.31 億元,同比增長 26.90%,占營收比為 5.65%。
偏光片打破壟斷,布局持續推進。
公司深耕偏光片多年,已完全掌握 PVA 膜染色、延伸、複合,壓敏膠開發技術、翹曲控制技術、外觀自動檢查技術以及設備設計和集成技術等關鍵技術,成功打破了日韓的技術壟斷。
公司已具備滿足下游眾多應用領域要求所需偏光片的生產能力。產品有效厚度最薄可達79μm,並可提供 90μm 、120μm、130μm、150μm、210μm 等不同厚度的定製產品。
據公司2021年報,除之前提到的車載產品進展外,公司盲孔屏用低收縮打孔偏光片全面量產;115 微米柔性 AMOLED 用偏光片部分客戶測試通過,同類產品在穿戴應用上2021年已大批量量產;後續超高透過率 LCD 偏光片、組合厚度 150um 的 LCD 偏光片持續開發中。
2022 H1 公司公告了 8 新專利的取得,其中包括能夠提高離型膜剝離效率的偏光片、吸余膠裝置及多層膜貼合裝置等涉及偏光片生產的核心技術。公司研發效率較高,未來預計能夠在降本增效、核心技術方面繼續擴大優勢,穩固技術壁壘。
長期聚焦毛利較高的中、小尺寸偏光片產品。
公司在車載、VR、手機、工控以及小尺寸 TV 領域都具備行業領先的核心競爭力,中小尺寸(7 寸以下)偏光片相比中大尺寸,小尺寸膜材的處理對精度要求更高,比如 VR 業務,具備偏光片技術,又能進行高精度處理、裁切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利譜和台灣力特光電有相關布局。
據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中小尺寸偏光片出貨量為 208.15 百萬套,其中包括消費類 181.25 百萬套、穿戴類 26.9 百萬套(含 OLED);主要合作終端 為小米、OPPO、VIVO、榮耀、三星、傳音、亞馬遜、聯想、中興等。
大尺寸貨量為 88.13 百萬套,主要合作終端為亞馬遜、三星、夏普、谷歌、百度、話說、聯想、戴爾等。
3.2. 公司產能規划行業領先
未來產能擴張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企業。近年來,日韓企業的產線擴張計劃相對保守,而我國偏光產業近年來投資熱潮不斷,LG 化學偏光片產線被杉杉收購;日東電工暫停擴產,轉而通過提供設備設計與定製以及技術服務的方式,與中國企業合作建設產線。
整體上全球偏光片產能呈國內迅猛擴張、逐步替代日韓份額的趨勢,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預計到2025年年底,我國大陸地區的偏光片廠商產能佔比將超過50%。
據各公司公告,2021年國內三利譜、深紡織、杉杉股份三家廠商計劃擴產每年1.62億平米的產能。
2024年公司總體產能將達每年 7000 萬平方米。
截至到2022年 7 月,公司實際擁有 6 條在產生產線,其中光明工廠 1 號生產線已合併到龍崗 6 號生產線,承接 OLED 和 LCD 產線中、後工序的生產。
龍崗工廠 6 號生產線目前達到約 70%的稼動率,預計年內達到滿產;莆田 1490mmTFT 全製程產線工程已經在收尾階段,預計2022Q3投產;合肥二期第一條 1720mmTFT 全製程產線計劃2022H2開始建設,2023年投產。
若爬坡進展順利,公司預計在2024年擁有每年7000萬-1 億平方米的產能規模。合肥二期產線也標誌着公司將兼顧大尺寸偏光片的供應,基於客戶端的優勢,公司預計在營收、份額方面有較大的提升。
擴產投資效率業內領先,新建產能單位投資低於可比公司。
公司近年順應國產替代趨勢,積極擴充產能,基於自身豐富的產線自建經驗,通過自主設計、翻新設備廠房的方式,以較低的固定資產投資,保障產能穩定擴張。
據公司公告,三利譜募集資金投資的合肥二期產線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 11.21 億,年設計產能 3000 萬平方米,預計每平方米產能需固定投資 35-40 元。
同期,杉金光電的單位產能固定投資需求在 50-70 元的水平;盛波光電的單位產能固定投資需求在 54 元左右,均遠高於公司水平。
裁切線寬和水平具有優勢。
根據公司2021年 12 月 28 日發布的“關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變更及延期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公司將原計劃建設的幅寬為 2500mm 的超寬幅 TFT-LCD 用偏光片全製程生產線個變更為國內首創 1720mm 生產線,配套裁切大尺寸 TV 偏光片。
公司1720mm寬幅生產線可以使用國產化原材料裁切兩片 65 寸上片,還能夠進行 65 寸和 32寸套切裁切。
據Omdia,超寬幅生產線效率會隨着尺寸提升而降低,因此該項目生產43/55/65寸的裁切利用率較高,成本比超寬幅要10%左右。
目前公司主要客戶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股份等面板廠高世代線生產的 TV 主要是43/55/65 寸這幾種主流尺寸,合肥二期產線可以完全匹配。
此外,2021年公司取得 7 項專利證書,包括偏光片檢測裝置、提升偏光片材料利用率的裁切方法,公司在成本、效率和良率上都具有優勢。因此,2023H2 投產的合肥二期第一條產線旨在拉開與競爭對手在成本端的差距,有效提高公司毛利水平和提升市場份額的能力。預計未來公司將在盈利水平上佔據有利形勢,支撐市場開拓進程。
4. 盈利預測與估值
4.1.盈利預測假設與業務拆分.
假設:公司最近幾年處於加大投資力度建設新產線的階段,我們假設新產線的建設順利,下游需求平穩增長,建成後產能勻速爬坡 2 年達滿產,且不存在導致偏光片需求出現巨大波動的技術迭代。
TFT 系列:隨着2022年莆田工廠、合肥二期項目新增生產線投產,我們預計公司 TFT 系列偏光片產能在2022-24年為3400/3800/5200萬平米,呈逐年遞增的態勢。
車載、VT 等小尺寸產品單價較高,新產能爬坡將帶動公司 TFT 偏光片產品整體的售價、毛利率的提升。
預計 TFT 系列業務2022-24年將實現收入28.91/38.01/47.90億元,銷售毛利率為20.00%/21.50%/22.00%。
黑白系列:黑白系列偏光片體量較小,公司計劃收購福建莆田工廠為 9 號產線,我們預計公 司黑白系列偏光片產能在2022-24年為120/240/240萬平米。
受益於車載產品的導入,平均售價有望提升,預計黑白系列業務2022-24年將實現收入1.09/1.73/2.28 億元,銷售毛利率維持在34%-35%之間。
4.2.估值分析
選取杉杉股份、深紡織 A、激智科技和潔美科技作為可比公司,根據Wind一致預測數據,2022-24年行業平均 PE 分別為22.38/15.05/11.97倍。
公司在偏光片領域的技術優勢,受益國產化替代的趨勢及公司產線爬坡,疊加向VR、車載新興產品結構優化。
預計公司2022-24年歸母凈利分別為3.24/5.01/6.80億元,EPS為1.86/2.88/3.91元,對應PE 分別為24.45/15.82/11.65倍。
5. 風險提示
1)擴產被迫延期風險。
公司規劃中的產線產能較多,如在建設、安裝設備、試生產等過程中遭遇局部地區疫情擾動,或將導致產能釋放延期、打亂生產計劃。
2)技術路線風險。
OLED 顯示需要用的 1 張偏光片不同於在 LCD 中用的偏光片,若技術路線傾向發生較大變化,而公司產品研發與之脫節,將對公司產品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3)車載顯示產品認證風險。
公司莆田 8 號產線計劃前期先用 IT 類產品來爬坡產能,在取得認證後轉向高價質量的車載顯示產品,如認證情況不順利將影響公司的產品部署計劃。
4)VR 產品銷售不佳風險。
公司給採用 pancake 光學方案的 VR 設備供應偏光片,如終端 VR 產品銷售不佳,該部分業務也將難以快速放量。
5)原材料供應集中風險。
PVA 膜和 TAC膜是公司生產過程中的核心原材料,目前以日本供應商為主,國產化進展較低,如上游經營發生意外或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將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
請您關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更多精選報告請登錄【遠瞻智庫官網】或點擊:遠瞻智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台|戰略報告|管理文檔|行業研報|精選報告|遠瞻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