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查了“台灣政策法案”,並於昨晚以17票贊成、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接下來如果美參議院和眾議院同樣以類似票數通過,該法案將被送給拜登簽署執行,從美國政界的輿論上看,這份法案的通過只是時間問題。
與其他涉台法案不同的是,此次的“台灣政策法案”不僅徹底打破了美方一貫的對台政策,撕下了美方對台灣地區“戰略模糊”的面紗,公然亮出了支持“台獨”的面目,更細化了實施步驟,明確指出將從五大領域“挺台”。
在政治領域,該法案效仿立陶宛,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為“台灣代表處”,將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改稱為“代表”,並需要國會親自任命,實質上充當了“大使”的角色,還指使國務卿撤銷禁止台灣官員展示“主權象徵”的行政指導,意味着美台交流已經由“民間性質”上升為“官方性質”,此舉不僅掏空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極大破壞。
在軍事領域,該法案提出向台灣當局提供進攻性武器,並在未來4年內向台灣撥款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及20億美元的軍事融資,要求美國防長與台灣建立全面的培訓計劃,還指定台灣地區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妄圖通過軍事手段助台“謀獨”。
在外交領域,敦促美駐聯合國代表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要求美行政部門幫助台灣加入美洲開發銀行,甚至要求美方持續質疑聯合國2758號決議;在經濟領域,推動與台灣的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將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在其他方面,規定將通過獎學金、邀請台灣參加雙邊和多邊峰會等方式“挺台”,還禁止美方官員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等。
該法案的尺度之大,不僅令國際社會大為震驚,同時也令白宮方面捏了一把冷汗,9月14日,美國安全顧問沙利文稱“部分條文令人擔憂”,據媒體報道,拜登政府在遊說參議院議員,試圖阻止法案通過,早在8月份,由於佩洛西竄台導致的中美關係惡化,拜登政府已經將該項法案延期審議。
中方對該法案同樣表示了關切,上個月,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強調,如果美方允許“2022台灣政策法案”通過,中美關係將面臨“破裂”,在9月1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毛寧指出,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推動有關涉台法案。
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美方的姿態應從兩方面看待,佩洛西竄台前,拜登政府同樣表現出了勸阻姿態,試圖展現無辜,但隨後卻相繼派出多批高官繼續竄台,該法案是否是美方唱的“雙簧”還不得而知,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謹防美國的“切香腸”行為。
另一方面,不論過程如何,該法案已經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其危害甚至遠超佩洛西竄台,它也折射出美國對中美關係的定位,那就是與其無法阻止兩岸統一,不如“先下手為強”,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也提醒了我們不應對外部勢力心存幻想。
台灣問題容不得絲毫含糊和妥協,可以預見的是,美方置中美大局於不顧,頻頻推行涉台法案,不僅不會讓中方讓步,只會迎來更加有力的反制,這對內憂外患的美國而言,將是最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