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南京晶升裝備科創板上市申請,半導體排隊企業再添一員。
體量不大,業績高增,此前在藍寶石上敗走麥城的晶升裝備,此番衝擊科創板並非準備萬全,鈦媒體APP注意到,其快速生長的諸多痛點正逐一流露。
供應商變動頻繁,產品驗證周期長
作為半導體專用設備供應商,南京晶升裝備主要從事晶體生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碳化硅單晶爐和藍寶石單晶爐,應用於下游半導體級硅片、碳化硅單晶襯底等半導體器件基礎材料的製造。
其規模不大,經營模式較為簡單,從上游採購原材料,研發生產晶體生長設備,再賣給半導體材料廠商,主要產品是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碳化硅單晶爐、藍寶石單晶爐等定製化晶體生長設備,客戶包括國內半導體級硅片、碳化硅單晶襯底等半導體材料生產製造廠商,如三安光電(600703.SH)、東尼電子(603595.SH)、金瑞泓、上海新昇和浙江晶越滬硅產業-U(688126.SH)、神工股份(688233.SH)等。
2019至2021年,晶升裝備營收分別為2276.48萬元、1.23億元和1.95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519.77萬元、2933.53萬元和3417.73萬元。本次衝擊科創板,公司計劃募集4.76億元資金,布局總部生產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半導體晶體生長設備總裝測試廠區建設項目,開拓主力產品產能。

招股書顯示,TESLA ENGINEERING LTD,即特斯拉集團,是晶升裝備2021年第一大供應商。當然,此TESLA和馬斯克的特斯拉(TSLA)沒有直接關係,僅僅是同名。該集團總部位於英國斯托靈頓,成立於1973年,比硅谷的早了整整30年,主要做常導磁體、超導磁體、梯度線圈、複合材料、通用線圈、電機等產品。

英國Tesla集團概況 圖源:TESLA ENGINEERING LTD 官網
此外,天眼查顯示,晶升裝備2021年第二大供應商徽拓真空閥門(上海)有限公司是VAT Holding AG在中國的子公司,2020年第二大供應商賀利氏信越石英(中國)有限公司則隸屬於德國賀利氏股份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全部變更,2021年再次變更了三家供應商,儘管變動頻繁,這些外企雷打不動。
零部件受到海外企業掣肘,這正是半導體單晶爐產業一大短板。目前,半導體設備及材料行業主要由少數國際廠商壟斷,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半導體單晶爐市場仍以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產品為主,國際單晶爐廠商代表有美國的QUANTUM DESIGN、Kayex、德國的PVA TePla AG、Gero及日本的Ferrotec等。
儘管國內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國產化程度不高,但由於國外設備漫長的交期,國內廠商試圖取而代之者不在少數,代表廠商有晶盛機電(300316.SZ)、南京晶能(晶升裝備子公司)、京運通(601908.SH)、華盛天龍、上海漢虹、理工晶科、中國電科二所、天通股份(600330.SH)、北方華創(002371.SZ)等,部分廠商在6-8英寸已實現國產替代,但12英寸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目前國內可生產12英寸半導體單晶爐的廠商僅有晶盛機電、天通股份、京運通、南京晶能。
對於行業現狀,晶升裝備認為,雖然短期內為保證產品良率,半導體設備仍將以採購進口設備為主,但隨着國產設備不斷取得突破,持續通過客戶驗證且下遊客戶產能順利爬坡後,國產化率有望得到顯著提升。
在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下游驗證周期長的半導體行業,上述預期將會是相當長期的過程。
競爭者步步緊逼,藍寶石慘痛折戟
在上述的國內眾多玩家中,來自杭州的行業龍頭晶盛機電無疑是晶升裝備的最大威脅。
在招股書披露的主流硅片廠商晶體設備供應商名單中,晶盛機電出現頻率極高,多次現身晶升裝備已經覆蓋的客戶名單中,頗有“虎口奪食”的意思。年報中,晶盛機電稱:“公司主要經營活動為光伏和半導體領域的晶體生長及加工設備、藍寶石材料和碳化硅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與晶升裝備業務高度一致。
目前,晶盛機電除了具備12英寸單晶爐生產能力外,還研發生產出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單晶爐,今年一季報顯示,晶盛機電未完成半導體設備合同增加至13.43億元。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指出,在我國單晶爐市場中,晶盛機電處於主導地位,產品供應國內一線硅片廠商,份額佔比最高。

除了晶盛機電,主營光伏及半導體行業晶體硅生長和加工設備的連城數控(835368.BJ)規模不小。年報顯示,其2021年單晶爐銷售收入為 10.97 億元,一季報中,公司主要產品新簽合同金額為26.84 億元,主要產品可執行訂單金額約為22.00 億元。
在公司新近開拓的碳化硅單晶爐領域,需要直面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其研製生產的大裝爐量、高自動化硅單晶爐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主力產品,年報顯示,北方華創目前能為碳化硅器件提供長晶爐、外延爐、氧化爐、高溫退火爐以及刻蝕機、PVD、PECVD、清洗機等設備,2021年,北方華創實現總營收96.83億元,同比增長59.90%;歸母凈利潤10.77億元,同比增長100.66%。
而在晶升裝備提出的未來目標台灣市場,北方華創已捷足先登,2017年其子公司北方華創真空技術有限公司與台灣友達晶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首批7台硅單晶爐銷售合同。
如此複雜競爭格局下,晶升裝備此前折戟藍寶石業務,也就更值得玩味。

儘管藍寶石仍作為公司主業出現在招股書中,但實際上去年晶升裝備一台相關設備也沒賣出去,收入佔比為0%。公司稱,主要系藍寶石市場供需調整,下游主要應用端新增需求減少所致,“藍寶石應用領域市場面臨下游產業供需調整,產品需求規模預期下滑的風險。”
這跟晶盛機電的表述完全相反,後者認為:近年來藍寶石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加,包括智能手錶表鏡及後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攝像頭保護鏡片、指紋識別鏡片、保護蓋板等零組件,市場呈現出旺盛的需求態勢。2021年,晶盛機電在藍寶石材料上的營收為3.89億元,同比增長100.78%。
所以,簡單歸結為市場環境原因恐怕不太合適。幾年裡,晶升裝備藍寶石設備銷售均價和毛利率出現暴跌,2019 年、2020年藍寶石設備分別驗收 14 台和 2 台,毛利率分別為40.13%和4.37%。
這也對業績形成極大拖累,2019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2565.41 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519.77萬元,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為-497.46萬元。這些應收賬款至今未回收,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應收賬款主要系藍寶石單晶爐產品銷售形成,前期銷售的藍寶石單晶爐產品部分款項逾期無法收回,賬齡 1 年以上應收賬款餘額及佔比較高導致,公司已針對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單項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
藍寶石表現不佳背後,晶升裝備的研發實力的確不能說強勢。鈦媒體APP注意到,120人的晶升裝備,管理人員達到38人,研發人員為41人,碩士以上學歷者僅有11人,2021年研發費用為0.19億元。同期北方華創、連城數控、晶盛機電研發投入分別為28.92億元、1.18億元、3.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85%、5%、55.65%。

產品全線跌價,超20%員工未繳納公積金
值得注意的是,晶升裝備目前的產品正全線跌價,參考此前公司在藍寶石上的遭遇,這是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招股書顯示,2021年晶升裝備半導體級單晶爐收入出現下滑,並且該產品單價從1511.25萬元/台下降至1228.42萬元/台,跌價幅度為23%。碳化硅單晶爐雖然銷量大增,單價亦從71.59萬元/台下降至65.80萬元/台,較2020年跌幅約8%,較2019年跌幅約17%。
對此,公司表示,具有合理性:“因單台產品銷售價格相對較高,產品具有定製化,導致各類產品各期間銷售均價存在一定波動。”

產品不斷降價背後,晶升裝備客戶集中度非常高,以至於公司僅僅只有兩個銷售人員。招股書顯示,公司客戶集中在三安光電、東尼電子、金瑞泓、上海新昇和浙江晶越五家廠商,2019-2021年合計銷售佔比分別為92.21%、94.27%和95.44%。

鈦媒體APP還注意到,2020年,晶升裝備有19名員工未繳納公積金,繳納比例僅76.83%。2020年,晶升裝備有8名員工未繳納社保,該年社保繳納比例為90.24%,處於較低水平。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黃田,編輯|崔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