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沃野出貢品 芥菜處處盡朝暉

2022年09月15日02:52:28 熱門 1457

華容沃野出貢品 芥菜處處盡朝暉 - 天天要聞

華容芥菜者,乾隆御膳貢品也。

據《龍行天空•乾隆與江南》傳,帝與日清自武陵華容道鄂州至華容縣歇駕嶺,偶見農婦提罐過。帝詢之,嶺庄梅嫂為夫送午食。帝試察民食,婦揭罐,陣香撲;品之,味美,勝珍餚也。帝問:“何食?”婦曰:“水縈梅梗菜,農家小食也。”帝歸廷聞太后小疾厭食,諭湘布政使,傳華容水縈梅梗菜,食之疾愈,遂為御膳之貢品。

《華容縣誌》記載,該縣從魏晉時期種植芥菜,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華容濱江臨湖,史上水災多發,百姓農作物常遭災欠收。勤勞的華容人民發現芥菜可鮮食、可腌制儲存,是很好的度災度荒蔬菜,於是芥菜在該縣沃土上生生不息。

華容是“中國芥菜之鄉”。近年來,該縣堅持優勢優先,依託“華容芥菜”國家地理標誌品牌,按照“政府主導、市場主推和企業(合作社、大戶)主體”的原則,着力把“華容芥菜”作為富民強縣的農業特色產業來打造,成效顯著。2020年,全縣芥菜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芥菜加工企業4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芥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芥菜系列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部分國家,綜合產值達到80億元,有效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的融合發展,芥菜也越來越成為該縣發家致富奔小康的惠民產業。

華容沃野出貢品 芥菜處處盡朝暉 - 天天要聞

綠色食品也能創造幸福生活

金秋時節,艷陽高照,秋風送爽,金浪翻滾,稻香四溢,沁人心脾。可置身該縣三封寺鎮泰和村,則是一番不同的景象。這裡沃野千疇綠意盎然,田間地頭皆是長着肥碩的蒲扇般大小葉片的“貢品巨無霸”——芥菜。

在湖南宏綠芥菜特色產業園首創的“一季水稻兩季芥菜”模式種植基地,不時有職業農民在水霧簾下檢查洒水裝置,嚴格控制本地芥菜的種植溫度和濕度。“如今,我家12畝地每畝流轉費500元,再加上每年工資3萬多元,我的年收入翻了一番,妻子總算可以在家安心帶孫子了!”每天都要檢查洒水裝置的村民周友義黝黑的臉上洋溢着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憑藉多年種芥菜的經驗,他3年前當上了該園的管理員,不僅精心呵護着800餘畝芥菜地,農忙時還要為300多村民員工派工計酬。周友義告訴記者, 3年來,他的薪酬記賬本已經記了厚厚的3本,賬本里的數字全是產業園發展壯大和村民們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八月播種引進的漳州芥菜,九月播種本地芥菜,十月漳州芥菜收割時,本地芥菜也完成了育苗工作。”嘗到甜頭的該園負責人介紹說,漳州芥菜生產周期短、耐高溫,與華容本地芥菜秋播冬生春收、生長期在低溫寒冬正好實現無縫對連,有力提升了產業園的生產效益。目前,該園流轉土地830畝,全力推廣“一稻兩芥”生產模式,已實現年畝產水稻600公斤、芥菜10000公斤,畝均產值近8000元,純利遠超3000元。

芥菜作為華容特產,盛產於長江與洞庭湖交匯的淤積平原。這裡土壤肥沃、耕作性好、原生態無污染,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差大,再加上芥菜在低溫寒冬時節生長無需農藥的特點,因此芥菜才得以成為該縣最適宜種植和發展的綠色食品。目前,該縣芥菜種植面積中,有18萬畝通過了無公害產地認證,6萬畝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芥菜質地脆嫩,略帶辛味,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硒、鈣等微量元素。腌制後色澤淡黃,微酸爽口,生津開胃。採用與中國農科院共同研發的乳酸菌發酵技術,激發芥菜自身豐富的活性乳酸菌,每毫克芥菜乳酸菌達到六億個以上。該縣獨創的二次發酵工藝有效保證芥菜營養,嚴謹的三次腌制方法更是延長了芥菜系列產品保質期,最後經過嚴格的三大檢測體系確保芥菜系列產品的質量安全。如今,該縣超過13萬人從事芥菜產業,這個綠色食品產業已為該縣老百姓創造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華容沃野出貢品 芥菜處處盡朝暉 - 天天要聞

田間地頭也能“結”出累累碩果

隨着芥菜產業的發展,種植芥菜的大戶越來越多,種植的面積更是越來越大,那麼如何保障芥菜的種植收益?如何研發生產更多更好的芥菜系列產品?如何開發更廣更大的芥菜系列產品市場?帶着這些問題,記者在該縣芥菜工業園找到了答案。

“我們已建立28000餘畝、輻射8000餘農戶的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現已開發出健康調料小菜和健康蔬菜零食兩大類系列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已達1.1億元。”湖南開口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單萍自豪地說,依託當地生產、加工、運輸、營銷等全鏈條產業化體系,華容芥菜實行“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式生產模式。插旗菜業、宏綠食品、湘滿天、開口爽等7家省、市龍頭企業與各合作社、種植大戶均簽訂了芥菜保底收購協議。這才讓大家吃下了全力種好芥菜的“定心丸”,有力保障了該縣芥菜產業科學發展的原材料供應。

為促進芥菜產業集群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早在4年前,當地政府就投資10.8億元,在三封寺鎮開始興建華容芥菜加工產業園。園區總佔地面積1000畝,規劃設計有生產功能區、物聯功能區、科技研發區、污染治理區等多個功能區。截至2020年全縣芥菜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芥菜加工企業4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芥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芥菜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部分國家,綜合產值達到80億元。

2019年,華容芥菜被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心評估19.06億元的品牌價值,市場影響力指數達74.255%。近年來,芥菜系列產品多次在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部農博會、港交會、上海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展會參展,2019年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還成功舉辦推介會。

目前,“華容芥菜”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6年成功入選“湖南十大農業品牌”。2017年,“華容芥菜”獲評國家農業農村部全國區域農產品“百強”公共品牌。華容芥菜深加工產品中,有39個註冊商標,其中“插旗”為中國馳名商標,“開口爽”“華容道”等9個為湖南省著名商標。三封寺鎮獲評“湖南省首批十大農業特色小鎮”,插旗鎮獲評“首批全國示範農業強鎮”。2021年,該縣芥菜產業入選國家級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省級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另外,該縣不斷加大與中國農科院、湖南農大的合作力度,現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或受上級表彰。

小芥菜也能做出富民大產業

為把小芥菜做成富民強縣的大產業,該縣創新設立縣蔬菜產業服務中心的正科級事業單位,專職專責狠抓芥菜產業發展和服務,並以有基地、有園區、有品牌、有龍頭企業的“四有”發展思路,“四位一體”全力推進芥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芥菜種植區域化。逐步形成芥菜三大優勢產業帶:即沿湖(洞庭湖)10萬畝、沿河(藕池河華容河)面積10萬畝、沿江(長江)面積4萬畝,共計24萬畝的芥菜優勢產業帶。過去,由於灌排渠道不暢、田間道路不好等原因,給村民機械耕作帶來諸多不便。該縣積極爭取市裡做好“高標準農田+產業發展”文章,將項目建設重點向芥菜產業集中,有力推動了全縣芥菜產業發展,有效實現芥菜種植面積24萬畝、綜合產值80億元。

推進芥菜種子良種化。該縣堅持“科技興菜”戰略,把傳統生產和現代科技有機融合,每年投入科研經費100萬元,專門對“華容芥菜”品種品質開展優化科研攻關活動。目前,在插旗鎮建設芥菜良種繁育基地,對華容芥菜品種展開深入地提純複壯升級工程,為全縣提供優良的芥菜種籽,確保芥菜品質和單產穩步提升。

推進芥菜生產、加工標準化。該縣制定了《華容芥菜品種繁育技術規程》《華容芥菜栽培技術規術規程》《華容芥菜腌制技術規程》等標準文件,指導、監督農戶、合作社、企業按規程生產,實現生產過程全記錄、產品質量可追溯,成為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同時,建設芥菜標準化基地。路成網,因地制宜修建和硬化“網格式”路網,每千畝有一條高標準主幹道、每百畝有一條水泥機耕路;溝(渠)相通,確保溝渠硬化達100%,抗旱排漬設施齊全;地培肥,通過增施有機肥,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35‰以上,實現穩產高產;田連片,即集中連片、綠色種植,按每50畝安裝一盞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的要求,完善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蟲害設施。

推進芥菜加工集群化。該縣投資10.8億元在三封工業園規劃1000畝地,建設集加工、倉儲、交易、物流、展覽於一體的芥菜產業園。目前已完成10萬㎡廠房、4萬㎡綜合樓的建設,引進總投資2.7億元的優質芥菜加工企業洞庭明珠和開口爽食品,今年1月已正式投產。投資4億元的A、C區於2020年10月採取先招商,然後根據工藝流程設計建設的模式優化建設,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土建工程。湖南插旗菜業和海霸食品已簽約入駐,年底前完成裝修。同時投資近3億元建設插旗、新河、三封3個集中腌制區,解決分散腌制技術和全程監控欠缺問題。“到2025年,全縣芥菜產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力爭1家企業上市、1家企業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進入芥菜產業園的規模企業達到10家。着力把華容芥菜產業園打造成產業集聚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食品加工標誌性園區,把‘華容芥菜’打造成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強農品牌。”該縣對華容芥菜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措施多多、信心滿滿!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李美軍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