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股以連續三日收漲的氣勢為為本周收官,三大股指中,標普500指數累漲3.6%,為自7月初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周;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指累漲4.1%,止住三周連跌的勢頭。

逼空股也迎來大反攻。高盛追蹤美股被做空力度最大個股的指標顯示,本周三到周五,空頭押注最多的這些個股累計漲超12%,創5月末以來最大的三日漲幅。

在包括一、二把手在內的美聯儲高官發表“鷹氣十足”的講話之後,市場定價顯示,9月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幾乎“板上釘釘”,11月加息50基點(加息75基點的概率升至16%),12月加息25基點。

此外,衡量通脹預期的美債盈虧平衡利率(尤其是短端利率)大幅下行,其中2年期美債的盈虧平衡利率已降至2021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如此激進的加息路徑預期下,美股本周仍完成反彈,無疑凸顯了市場對“軟着陸”的渴望。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自美聯儲今年加息以來一直堅定地站在“軟著陸”陣營。Hatzius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經濟仍有可能軟着陸,並認為明年開始出現溫和衰退的可能性為33%,低於《華爾街日報》通過對經濟學家調查得到的50%。
至於為什麼認為美國會實現軟着陸,Hatzius本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Hatzius指出,從歷史上看,在美國自二戰以來的三次軟着陸(1965 年、1984 年和 1994 年)中,美聯儲均沒有沒有試圖壓低通脹,只是阻止它進一步走高。但在像現在的情況下,當美聯儲着手降低通脹時,確實總會把經濟推入衰退。
但他進一步指出,後者發生的時期主要局限在20世紀70和80年代,當時的通脹預期非常高,需要高失業率來降低公眾的工資水平和物價。但是,今天的情況大不相同,通脹預期要低得多。例如,常規債券和通脹指數債券(Inflation-Indexed Bond)之間的利差顯示,未來五年的通脹率預計為2.4%,密歇根大學和紐約聯儲的調查也處於同一水平。
因此,Hatzius認為將實際通脹率降至2%的水平並不需要嚴重的貨幣緊縮。
此外,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1.5萬人,略高於預期的30萬人,就業市場依然強勁,無疑也提振了市場“軟着陸”的預期。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