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第一自媒體“東京新青年”獲2000萬元投資,由個人出資。
留學生在日本
在日本,當地人比較認可傳統媒體,像報紙、電視之類,自媒體並不發達。王宇龍留學日本,於一家華人報社實習,期間他發現,在日本的華人群體有80-100萬人,他們獲取信息主要來源於華人報社(以中國新聞為主的報社)。區別於日本報社每天發刊,華人報社基本一個月刊發一次,讀者接收信息滯後。
2014年,國內像微信、微博等移動社交軟件崛起,新渠道孕育了新的媒體形式。在日本的中國人都有使用微信的習慣,加上王宇龍也是傳播相關專業出身,於是他借勢創立了自媒體賬號“東京新青年”。
早期,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都是側重招聘、留學相關的內容。
王宇龍在校期間擔任中國留學生會會長,經常組織線下活動,很多同學在找工作時會關注公眾號。除了口碑傳播,王宇龍還嘗試了一些討巧的方法進行地推。當時微信剛開放“附近的人”功能,王宇龍坐地鐵時每經過一站就打開“附近的人”,吸引他人前來關注。一天可以做到500-600人的增長。
在2015年4月份,“東京新青年”積累粉絲5萬人左右。
此後,“東京新青年”所屬的“哥倫布傳媒公司”成立,同時嘗試很多新的內容方向。比如,介紹了一些當地的創業項目。因為在日成立公司,政府有政策優惠,可以提供簽證。再比如,隨着赴日遊客的增多,“東京新青年”還介紹哪裡好玩、好吃、值得買等。基本就是當地的生活百科。
截至2018年2月,“東京新青年”已經積累了將近90萬粉絲,其中35%為在日華人,65%為旅遊人群,還有少許日本人。
從媒體延伸到生活服務
媒體變現,最直接的是廣告。“在日本,很多化妝品名企會找來,但廣告的天花板太低。”王宇龍認為,擁有粉絲後,不僅要提供信息,更主要的是延伸到生活服務。
圍繞華人相關的生活需求,“東京新青年”開發了一款APP“Hi日本”,上線了最剛需幾塊服務:
①線上物產店,即跟實體的貿易公司合作,線上售賣中國的食品,像老乾媽等;
②招聘就職,即企業付費發布崗位需求,相當於廣告模式;
③不動產找房,這塊是自營中介,將審核過的房源放在平台上,成交後抽佣;
④二手交易,類似國內“閑魚”、“轉轉”之類。

目前,“Hi日本”APP正在內測階段,只上線了iOS版本,已有近3萬人下載使用,後續會上線安卓及小程序等版本。
據悉,公司於2015年實現盈利,現在團隊在15人左右。服務的客戶包括資生堂、佳麗寶、雪肌精、sk2(化妝品)、seven銀行(金融)、松下東芝(電子)、優衣庫(服飾)、飛豬(互聯網)等。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新品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