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法考小夥伴們終於領證啦!22法考生現在的心情怎麼樣呢?想必一定是非常羨慕,並且暗自下決心:明年我也一定領證!
合合菌要提醒大家:法考改革後,雖然考查方式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但是考察難度的加大和分值比重的調整,需要每一位22法考生予以重視!
今天,就和合合菌一起看看法考難度趨勢和分值比重分析吧!
01
法考難度趨勢總結
1.“因例設題”比重持續加大
雖然原司考4張試卷2天連續考完便於考生一次性通過考試,但也存在部分考生通過突擊攝取記憶性知識、快速獲得應試能力並高分通過的情形,這說明原有考試製度僵化、未能充分考查出考生在法律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的能力。
持續加大案例題目比重的目的也在於化解前述問題:實踐中的案例其具體情節並非和知識點一一對應,使用實際案例作為考查資料,既保證考查內容的總體仍在考試範圍內,但題目已經不是直接地考查知識點本身,又真正考驗考生能否掌握並熟練運用每個知識點進而從錯綜複雜的事實中釐清法律關係、做出合理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案例題的考查主要通過主觀題體現,但案例題的比重加大這一趨勢亦體現於客觀題的命題之中。
隨着案例題目比重的持續加大,總體題目的難度也必然隨之上升,考生必須有充分的理論知識儲備與心理準備,還要重視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的學習,注重對相關知識點和裁判思路進行分析與掌握。如此方能有效應對。
2.“開放性試題”數量增多
法考改革明確要求“多出活題、不設標準答案”。
在客觀題中如果出現不同學說的考查,一般會提示學生應根據某種學說的觀點選擇相應的正確答案,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而在主觀題中,更多的是會給學生留下一定自由討論的空間,允許依據不同學說進行闡述。
現實生活領域內複雜的案例並不會僅有一個明顯正確的標準答案,基於不同學科的立場,甚至同一部門法內的不同法條都可能從不同的角度推導出一個頗具道理的正確答案。而對於某些理論界早已存在爭議或者理論界與實務界觀點差異明顯的題目,更多的還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不必過多擔心。
02
各科分值統計
從法考改革至今,客觀題各部門法的分值一直處於“版塊”輪動之中,不再像司考年代那樣有固定的分值區間。
但從整體來看,各部門法的浮動範圍相對是穩定的,主要是會在新法出台等背景下進行小幅變動。
(考生回憶版分值統計,存在一定誤差,僅供參考)
從分值上來看:
1)民法在客觀題佔46分左右,可謂是“第一分值大戶”。
2)平均分值在10分及以下的學科有:法治思想、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中國法律史、知識產權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因此,分值佔比高的部門法,更側重理解,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牢基礎。
分值佔比低的部門法,更側重記憶,只需花少量的時間簡單理解,課後大量刷題、背誦即可。
03
合合菌寄語
面對變化,要能抓住背後的第一性原理,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一輪一輪的複習鞏固,讓自己的知識儲備在考試時達到最佳狀態。
不攀比、看自己、多做題、不懷疑!
你,2022法考必過!
合合菌期待明年給你發領證通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