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境內,警車、消防車出勤都是免費的,唯獨撥打120救護車卻需要支付車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要知道,救護車的救援費用,由於所在省市的經濟能力不同,也會有單次救援的價格差別。而且救護車的費用清單,除了要支付車費,在救援過程中,每一樣使用的器械、設備和搶救操作,都有着相應的收費標準。
比如北京市,在北京叫一次救護車,它的費用組成就包括40元每次的院前急救費,市內轉運醫療服務費120元每次,還有救護車的使用費,假若在三公里之內,每一次救護車的使用費是50元,超過三公里的按照每公里7元計算。
而且這還不算支付給隨車出動的醫護人員的費用,並且根據隨車人員的級別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價格。比如主任醫師跟副主任醫師、門診醫師,就有着不同的價格標準。
而且如果在運送病人的途中臨時增加需求,比如進行跨省轉運,那麼本次急救的賬單還會進一步增加。
除了這些,因為急救車上面有着很多的高精尖設備,負壓急救車除了相對高昂的售價,它還需要經常進行保養。這也就是說,每一次救護車的出動,對車輛以及設備來說,都有着相應的損耗,比如心電監護、除顫儀等設備,每次使用,都有着相應的價格。
也正是以上幾點,讓每一次救護車出動都會伴隨着高額的賬單,也讓不少人對救護車敬而遠之。因為這樣換算下來,平時打車需要五十塊就可以到地的路程,乘坐救護車可能就需要花費五百塊了。
如果救護車變成免費的,會發生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救護車沒辦法免費服務於我們呢?
其實,如果救護車變為免費制,那麼在未來救護車這一資源將會被再次搶佔。
要知道,我國國土廣袤,各個省市之間財力不一,有個別偏遠地區的醫院可能就就有那麼三四輛救護車,如果救護車變為免費,我們就不敢保證有的人僅僅是因為感冒發燒一類的疾病,為了圖省事方便,就直接打120要求救護車過來幫助自己。
這就有可能導致車輛資源的被佔用,沒辦法支撐原有的醫療體系,讓一些真正需要救護車救援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幫助,以至於造成病情的惡化,甚至威脅生命。
而且120和119、110不同,它沒有報假警的說法,並且120進行急救任務也沒有相應的評估標準。
所以說,哪怕真的有人因為感冒而叫了個救護車,他也大概率不會受到懲罰,而是簡單的口頭批評教育。長此以往人們便會意識到哪怕是搶佔醫療資源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下場,那為什麼還要費錢費力的打車去醫院呢?這就造成了救護車機制的惡性循環。
而也正是因為救護車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像110、119那樣子免費出警,因為在我國針對119、110有着嚴格的反報假警機制。
如果真的有人圖刺激去沒事兒撥打110、119,那麼等着他的除了批評教育,甚至還會有法律責任。而救護車就不一樣了,作為人民群眾健康的首要保護機制,它只能通過設置經濟門檻,藉此做到收支平衡,還能起到防止人們胡亂撥打120造成醫療資源搶佔的情況發生。
如今為什麼會有天價救護車的出現?救護車又有着怎樣的行業亂象?
在常規情況下,大家所叫到的救護車,它的收費都是公開透明的,並且有着相對規範的價格體系。但是在今天,有不少的外包公司,開始進入了醫療市場。也就是所謂的120急救公司。
因為救護車有着相對高昂的成本,上面那些精密的儀器也都價值不菲,更別說上面的東西都是消耗品,救護車還得日常維護。
而咱們平時聽到的那些天價救護車的新聞,那裡面的主人公大多數選擇的都是這種第三方救護車。
因為那些私營公司是以做生意為主,他們必須要保證自己盈利,這個時候因為病人所着急的家屬就成為了他們眼裡的肥肉,上了他們的救護車,家屬因為關心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往往根本不會在意錢的事情,更別提討價還價了。
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極為不對等的一鎚子買賣體系,如果涉及跨省轉運,甚至出現四位數的急救車費用。
而且在那些偏遠地區,因為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如果家屬們撥打120發現調度時間過長,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選擇那些小廣告救護車。
作為實打實的黑救護車,他們的收費更為混亂,更重要的是,他們車上的醫療設備比如那種需要日常維護和更換的,氧氣罐、除顫儀等根本就沒有人去大理,甚至他們就是一個麵包車刷了一個救護車的標誌,裡面只有一個擔架,什麼設備都沒有。
而廣大患者,在尋求救護車幫助的時候,更應該擦亮眼睛,別病急亂投醫,要儘可能地選擇正規專業的救援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救患者與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