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2022年09月06日08:54:26 熱門 1538

自古希臘的人民將祭典活動演化為人人可參與的戲劇這一娛樂形式起,幾千年來,劇場都是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通過戲劇判古喻今,審視自我,而劇場,作為這一豐盛文化的載體,常常在形式和風格上推陳出新,成為一個城市的代表性建築。下面,小編將帶你去看世界上最有趣的 24 個現代劇院建築。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01


韓國釜山電影中心
建築設計:藍天組 Coop Himmelb(l)au

據藍天組設計負責人沃爾夫·德·普瑞克斯先生介紹,該項目的基本概念主要展現了開放與閉合空間、公共與私人領域的重疊。設計的目的是針對公共交流、文化節目、娛樂活動、科技創新及建築設計等方面創造一種全新的交互空間,在城市景觀中塑造一塊充滿活力的豐碑。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Duccio Malagamba


© Duccio Malagamb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Duccio Malagamb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藍天組



02

------

深圳歌劇院

建築設計:讓·努維爾建築事務所

深圳歌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結果揭曉,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讓·努維爾領銜的設計團隊提交的“海之光”方案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讓·努維爾設計團隊的方案以抽象和具象相結合的方式回應場地和命題,從城市、山、海多維角度思考,以音樂與大海的相遇為主要創意。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讓·努維爾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讓·努維爾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讓·努維爾事務所



03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建築設計:OMA 建築事務所

OMA 認為“當代藝術是沒有理由蕭條的”,TPAC 是一個嘗試劇院內部運作的機會,由此得到了一個動態的外觀。因此,TPAC的三個劇院插入到一個中央立方體中,將舞台、後台和服務空間組合成一個單一的、有效的實體,使舞台可以為不可預見的場景進行修改或合併。項目將包括三個劇院,:其中大劇院有1,500個座位,多功能劇院有800個座位,該劇院為了能夠體會到更好的表演,採用了靈活的布局,還有一個容納800座位的球型劇場。這也許是最具標誌性元素的外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Chris Stowers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OM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OM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OMA




04

------

The Shed 藝術中心

建築設計: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建築事務所

“The Shed” 開放式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未知的未來提供永久的靈活性,並能夠及時應對規模、媒體、技術和藝術家不斷變化的需求。“The Shed” 37米高的可移動外殼由一個裸露的鋼斜架建造,外覆一層半透明的墊層,墊層由聚氟乙烯(ETFE)和輕質特氟隆聚合物製成。這種材料具有絕緣玻璃的隔熱性能,並且僅相當於絕緣玻璃的一小部分重量。“The Shed” 的聚氟乙烯面板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面板,在一些地放其長度接近21米。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Iwan Baa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imothySchenck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imothySchenck



05

------

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建築設計:Herzog & de Meuron 建築事務所

建築建造在易北河畔一座貨棧歷史建築之上,為高聳的玻璃結構。建築包括3個音樂廳,一個大型音樂教育區,能俯瞰全城的平台和一個酒店。音樂大廳,3個音樂廳中最大的一個,將會容納2100人,其聲環境由享譽國際的聲學家豐田泰久設計。在建築中,人們可以享受一次視覺的旅程。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Iwan Baa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Iwan Baa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Iwan Baa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Iwan Baan



06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愛樂音樂廳

建築設計: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為了設計烏拉爾愛樂樂團的新家,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以“回聲的物理聲波” 創造一個鼓舞人心的場所,滿足愛樂樂團的成長計劃,創造一個為全體市民服務的新公共廣場。扎哈事務所的方案基於“音樂共振在連續光滑的表演產生波動的特性” 轉換為流動的、懸浮的元素,漂浮在一個新的城市空間之上,所有這些都包含在一個巨大的窮穹頂之下。方案的中心是一個1600座的音樂廳和400座的私人音樂廳“與懸浮的穹頂變形的表面相依偎” 上升遠離地面,這種元素創造了一個在下方暢通無阻的大廳,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聚集空間的城市人口。在這個方案中,相互連接的公共空間以俯瞰城市萬聖堂的屋頂露台的形式連續排列。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扎哈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扎哈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扎哈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扎哈事務所



07

------

卡馬爾劇院

建築設計:隈研吾建築事務所

新劇院的幾何設計靈感源自於卡班湖上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冰花”。在冬季,建築的體量將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並成為湖泊的一部分。在夏季,這個位於水邊的建築則將通過透明立面的多樣折面反射以實現與景觀的統一。由此,建築通過其形體,表達了韃靼文化、建築和藝術的特徵中的“銳”和“志”。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Galiasgar Kamal Tatarian State Academic Theatr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Galiasgar Kamal Tatarian State Academic Theatr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Galiasgar Kamal Tatarian State Academic Theatr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Galiasgar Kamal Tatarian State Academic Theatre



08

------

悉尼歌劇院

建築設計:約恩·烏松

歌劇院及其創建背後的歷史與建築本身一樣豐富。1956 年,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為設計兩個表演廳(用於歌劇和交響樂音樂會)舉辦了一次公開競賽,希望將悉尼建成一個主要城市。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贏得了比賽,他的作品由幾張簡單的草圖組成,吸引了作為評委之一的著名的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評審團認為:"所提交的圖畫簡單到了圖解的地步"。"施工於1959年3月開始,分三個階段進行:地基和俯瞰悉尼港的裙樓的建造,外殼的建造,以及內部的建造。外殼結構包括一個預製混凝土外殼的肋骨系統,由球體的各個部分組成。烏特松希望這些貝殼被描繪成大型風帆,與它所處的深藍色海洋形成對比。為了實現這種美感,貝殼上覆蓋了1,056,066塊由粘土和碎石在瑞典製造的瓷磚。伴隨着瓦片的擺放,花了11年時間才完成了這個標誌性的屋頂結構。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Virtual 360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Flickr - User: Heaven's Gate (Joh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Yellow Book/New South Wales Government State Records



09

------

哈爾濱歌劇院

建築設計:MAD 建築事務所

因為位於哈爾濱的濕地環境中,哈爾濱歌劇院的設計呼應了這座北方城市狂野的精神力量和嚴酷的氣候條件。建築就像是由風和水塑造而成,完全融入到了自然和地形之中,注入了當地的特徵、藝術和文化。“我們希望哈爾濱歌劇院成為一座屬於未來的文化中心,一個可以進行大規模演出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整合了人群、藝術和城市身份的動態公共空間,並且與此同時融入到周邊的自然環境之中,”MAD創始人,建築師的馬岩松說。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ufton+Crow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dam Mørk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ufton+Crow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AD 事務所



10

------

匈牙利“音樂之家”

建築設計: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

藤本壯介的匈牙利“音樂之家”是位於一個布達佩斯城市公園內、致力於音樂的當代文化地標,其於近期正式向公眾開放。匈牙利音樂之家被認為是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它棲息於公園的樹林之間,並有着水平連續的大面積玻璃體塊,同時還有着由多孔板打造的屋頂,從而讓建築成為自然環境的延續。音樂之家通過將建築、策展與景觀融合,打造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所有這一切都將有助於打造音樂和聲響的最佳效果。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LIGET_BUDAPEST_Palkó_György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LIGET_BUDAPEST_Palkó_György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LIGET_BUDAPEST_Palkó_György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LIGET_BUDAPEST_Palkó_György



11

------

上海大歌劇院

建築設計:Snøhetta 建築事務所

全新的上海大歌劇院坐落於世博後灘,緊鄰黃浦江岸。作為藝術家和公眾的藝術殿堂,全新的上海大歌劇院蘊含了動態的理念。正如歌劇演員表演時的身體舞動,抑或一面扇子的動態展開,均為大歌劇院的外表面和內部空間注入靈感,從門廳大堂延申至三個觀眾廳。如扇子般展開的屋面形成了可上人的表面以及屋面之下的空間,同時,屋面的幾何展開自然的形成螺旋樓梯,連接了地面與天空,並創造出面向上海核心城區和黃浦江岸的絕佳觀景點。大歌劇院建築設計的動態意向同樣滲透於其視覺品牌設計,包含了具備高識別度的展開扇子圖案的標識,飽含東方地域特色,精美而簡潔。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IR and Snøhett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Brick Visuals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IR and Snøhetta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IR and Snøhetta



12

------

布里斯托老維克劇院(更新改造)

建築設計:Haworth Tompkins 建築事務所

Haworth Tompkins 建築事務所為一級保護建築布里斯托爾老維克劇院完成了新的門廳和演播室,該劇院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連續工作的劇院,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連續工作劇院。經過五年的精心研究、諮詢、設計和施工,該項目旨在向更廣泛、更多樣化的觀眾開放前廳區域,並將劇院置於布里斯托爾公共生活和公共空間的中心。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hilip Vil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Fred Howarth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Fred Howarth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aworth Tompkins



13

------



公園劇場

建築設計:倫佐·皮亞諾建築事務所

2013年,意大利特倫托市向四年前經歷過毀滅性地震摧毀的拉奎拉市捐贈了倫佐-皮亞諾設計的劇場,以幫助這個中世紀城市的重建。劇場的形體創造了一種不穩定的假象,由三個完全由木材製成的相互連接的立方體(共1165立方米)組成。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arco Caselli Nirmal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arco Caselli Nirmal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arco Caselli Nirmal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倫佐·皮亞諾事務所


14

------

蘇州灣大劇院

建築設計: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吳江太湖東岸,是蘇州灣啟動總體規劃的標誌性項目。2013 年,當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設計師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來到東太湖看到這一片空地的時候,開闊的平原、無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吳江太湖新城的規劃更是充滿雄心,如曼哈頓一般繁榮的景象躍然紙上。藍圖上的城市以一條垂直湖岸的寬闊步道為中軸線,人們可以在那裡相遇,文化中心處在軸線盡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贊巴克意識到須要有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邵峰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邵峰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邵峰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事務所



15

------

索菲亞王后藝術歌劇院

建築設計: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建築事務所

巴倫西亞歌劇院既是巴倫西亞的主要表演藝術設施,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地標,有助於鞏固和其建設區域並創造活力。該方案主要包括:禮堂,配置1706個座位,用於歌劇製作、音樂會和芭蕾;室內樂廳,可容納380人,供合唱、戲劇和其他活動(講座、會議等)使用;另一個禮堂,可容納多達1520人,配備先進的電影和視頻放映系統,可使用特殊的視頻屏幕觀看錶演。毗鄰主樓的是一個可容納400個座位的實驗劇場和舞蹈禮堂,並設有畫廊空間,供美術和裝飾藝術展覽使用。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lan Karchmer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lan Karchmer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lan Karchmer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事務所



16

------


南昌保利劇院

建築設計:PES 建築事務所

該項目創造了一個 "文化和商業園區",一系列的公共客廳為創造知識、經濟和社會價值提供了框架。借用中國傳統村落的類型學理念,該方案被分解成三個體塊:大劇院/歌劇院、多功能劇場和藝術教育及展覽空間。這些都由一個貫穿整個項目區的中央通道連接。這些鬆散的體塊的形式類似於三條在池塘中盤旋的魚,允許人們在它們周圍自由流動。建築的木質幕牆的外紗是由具有不同程度的半透明和不透明的陶瓷和玻璃磚組成的像素矩陣,是對南昌地區陶瓷製造傳統的致敬。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S 建築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S 建築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S 建築事務所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S 建築事務所




17

------

冰島哈帕音樂廳

建築設計: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 Batteriid 建築事務所

位於海陸交界處的冰島“哈帕-雷克雅未克音樂廳和會議中心”其靈感來自冰島美景與極光。其閃閃發亮的外觀映射着天空,海洋,城市和豐富的生活。該項目是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和當地設計事務所Batteríie Architects一起設計完成的。外立面設計由建築師與冰島美術家Olafur Eliasson以及德國工程公司GmbH緊密合作完成。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enning Larse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enning Larse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enning Larsen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 Batteriid建築事務所



18

------

智利公共表演空間

建築設計: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Sitio Eriazo是一個專門從事對廢棄的,無用的城市空間進行改造重建的團體,他們的成員大多是來自戲劇、藝術和建築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位於智利瓦爾帕萊索,這裡目前有很多垃圾場和廢棄的場所。2014年,Sitio Eriazo團隊取得了許可,搬到了Ecuador 428號一個正在開發中的空場地,利用回收的廢棄物製成工具,材料建立了一個靈活的活動空間,能夠容納劇院,馬戲團和音樂表演等。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19


墨西哥城塞萬提斯劇場

建築設計:Ensamble Studio

Dovela(楔石)是一種氣泡石,即“太陽石”。這種阿茲台克玄武岩巨石石料發掘於墨西哥城的憲法廣場,是這個劇場的靈感意向。建築深入地下,一共向下建有五層,主要功能包含一個劇場演出廳和一個報告廳。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Roland Halb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Roland Halb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Ensamble Studio



20


Andon Zako Çajupi 劇場

建築設計:Bolles + Wilson

位於阿爾巴尼亞的科爾察劇場原先是蘇聯時期建設的演出場所,在此次翻新中,劇院去除了蘇聯古典建築風格後,又回到了具有巴爾幹風格的藝術風格(Balkan Art déco)中來。 新方案給劇院外立面的主題是面孔,以代表戲劇藝術的悲喜面具為主體,加入了很多陶塑立體人像。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Roman Mensing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Roman Mensing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Bolles + Wilson



21


竹林劇場

建築設計:DnA 建築事務所

松陽縣的很多古村落都生長着漫山遍野的毛竹林,遠看甚是壯觀,但是竹林里卻無可停留空間,所以我們想結合毛竹的天然屬性,在竹林深處的較平坦的場地上,把四周的毛竹有秩序的下拉,圍合出類似穹頂的狀態,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可停留的場地,利用生長的竹子來圍合開放休憩空間。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王子凌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王子凌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王子凌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DnA



22


槙文彥‘前澤住宅’露天劇場+白花亭

建築設計:APL design workshop

在面向日本海的小城市黑部市,由慎文彥設計的前澤花園住宅內,有一片由起伏的草坪和樹木組成的廣闊的的自然花園。花園的一角設有一個與周圍景觀渾然一體的圓形露天劇場。該劇場採用了之前所設想的平緩草坪斜坡,包括了直徑幾米的圓形土丘和一個半圓形的高坡,高坡的台階是由鐵路枕木製成的。草坪斜坡和半圓形高坡之間隔着圓形土丘。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KITAJIMA Toshiharu/ Archi Phot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KITAJIMA Toshiharu/ Archi Phot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KITAJIMA Toshiharu/ Archi Photo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PL design workshop



23


嵩山少林和尚飛行劇場

建築設計:Mailitis Architects

少林和尚飛行劇場坐落在河南登封嵩山柏樹山山頂,建築概念充分考慮了四周的自然環境和歷史遺產。建築形態由兩種象徵——山和樹——發展而來,該劇場可以作為任何形式的表演的平台,尤其是飛行表演。其建造過程結合了現代和古代的技術——激光切割的鋼材作為結構,支撐着手工製作的台階,台階所用石材來自當地。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nsis Starks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nsis Starks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Ansis Starks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Mailitis Architects



24


澳大利亞 Ulumbarra 劇院

建築設計:Y2 建築事務所

Sandhurst監獄建於1861年,作為市政府管轄區的一部分俯瞰全城。本迪戈高級中學圍繞着監獄,1800年左右在一坐狹窄的教學樓里擁有11到12名學生。2006年監獄綜合樓將轉換為大學,開始了一系列的諮詢,試圖將這一文化遺產校園與社區改造為高品質的表演藝術中心。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ter Clark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ter Clark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Peter Clarke

24座城市,24個劇院建築代表 - 天天要聞

© Y2建築事務所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