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大文豪泰戈爾的一句詩。告別這個世界似乎是安靜的,但偏有人,要把這場告別做得轟轟烈烈,比如梅艷芳。
今天,電影《梅艷芳》上映。其中最有衝擊力的場景,應該就是她於去世前四十五天,在告別演唱會上,穿着一襲潔白曳地長婚紗的場景。紅毯上,她強忍住疾病帶來的疼痛,唱起一支《夕陽之歌》,盛裝,跟自己告別。
梅艷芳的一生並不長,年僅四十歲,但她留下了太多作品,這可能與她出道早有關吧。1963年,梅艷芳出生於中國香港,幼時父親早逝,上有兩兄一姐,母親苦苦經營着“錦霞”歌舞團為生。據說梅艷芳四五歲時,就與姐姐梅愛芳登台表演,貼補家用。
後來,梅艷芳唱過一首寫自己的歌,叫做《歌之女》,裡面有這樣幾句詞:“我記起當天的一個小歌女,她聲音不太嬌。唱出隱隱滄桑她唱出空虛,但眼睛始終閃也耀。或有天她都可叫座,她也許有天不再餓……”這幾句唱出了她唱歌的初衷,也說出了她的嗓音特點:音色深沉,滄桑。
1982年,她以深沉的音色演唱了徐小鳳的《風的季節》,奪得了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現名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冠軍,自此正式出道。
一開始,年輕的梅艷芳還以鄰家少女的形象面向公眾,但TVB電視劇《香城浪子》主題曲《心債》這首歌,讓大家發現梅艷芳如此適合演唱幽怨、深沉的歌曲。於是,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艷芳》開始走成熟路線,梅艷芳一炮而紅。
說梅艷芳,不能不提一個人,一個貫穿她星途始終的人,那就是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梅艷芳最後的婚紗造型也出自他的手筆。他幫梅艷芳設計了很多款形象:英氣的、成熟的、叛逆的、妖冶的、性感的……如今觀眾動不動就聽到有的歌手說自己“百變造型”,藝人們也都會標榜自己在演唱會上有多少套服裝,大家都聽膩了、看慣了,也就不當回事了,其實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梅艷芳和她的演唱會開啟了這樣多變的審美。
梅艷芳的人生中,還有一個人必須要提,那就是張國榮。兩個人是朋友,是知己,他們之間也有些若有若無的情愫。據說《胭脂扣》中張國榮飾演“十二少”的機會,是梅艷芳幫他爭取到的。
這部電影獲得了金像獎、金馬獎的無數獎項,但現在回看,它彷彿是一個讖言,在劇中曾打算共赴死亡的梅艷芳與張國榮,最終都在2003年去世。2003年4月,張國榮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梅艷芳帶病參加了張國榮的葬禮,途中幾度昏厥。同年12月,梅艷芳辭世。
梅艷芳的感情路也是大家都深感唏噓的話題,從她年少時在日本遇見的男友,到後來因戀情引發滿城關注的趙文卓,再到後來緋聞中出現的曖昧友人,梅艷芳有過多段感情經歷,但最終都沒有結果。一首《女人花》彷彿她一生坎坷情感經歷的真實寫照。
其中趙文卓這段似乎最令人遺憾,梅艷芳曾說:“如果不是那個誤會,我可能就是趙太太了。”梅艷芳辭世後,趙文卓深情寫道:“此生至愛,一路走好。”
時光對梅艷芳太吝嗇了。2003年9月,她開發布會公開承認自己患上癌症,堅強地說要與病魔鬥爭到底。作為一位影響力如此之大的明星,敢在公眾面前公開自己的身體情況,這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幾個月後,梅艷芳帶病踏上紅館舞台,舉辦“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舞台上,她穿着一襲婚紗,問觀眾:“我好看不好看啊?”她說,自己要嫁給這個舞台。
一首《夕陽之歌》結束,她轉身,沿着長長的紅毯走向舞台遠處的門,走得有些吃力。走到頭,她轉身揮手,大力跟觀眾們說:“拜拜!”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辭世。她告別了這個世界,留給了世界一個絕美的背影。
可惜,她去世後,母親和哥哥爭財產的故事沒完沒了的上演。其實在梅艷芳去世之前,她就已經給母親安排好了足夠多的遺產,但這些不曾給她溫暖的家人,依舊通過各種辦法求取更多的財產,每每聽說,都讓人不勝唏噓。
借用張愛玲的那句話吧,對於梅艷芳來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她的一生那樣坎坷,但那又如何?她的告別,勇敢得如煙花絢爛。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本期記者、編輯:韓軒
本期監製:賈薇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