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燁
●圖/丁國超
竹林,月夜,
美酒,民謠,
和年少輕狂的豪言壯語。
那一夜,我記得了你的笑聲,
如山中銀鈴,
清脆悅耳,聲聲不絕。
▼連導航也找不到的山中小屋
從熱鬧的庾村沿狹窄山路往上開去,一間間村舍、民宿,從車窗外掠過。轉過幾道彎,周遭安靜下來。在小溪邊的停車場下車,再由旁側一條竹林小徑步行100多米,一幢白色小樓呈現眼前。這裡,只有綠意蔥蘢的竹林,只能聽到鳥兒的歡唱,風吹竹葉的沙沙聲,和山泉水的叮咚流淌。很難想象,在離莫干山鎮中心不過5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這樣一處隱秘的山中居停。
最初吸引我們的,正是Nigel發來的一段google earth視頻,一大片深綠中一點白色,這便是山瑤鈴。“房子隱藏山裡,除非無人機,否則根本看不見。”
連導航也找不到,有客來訪每每需要主人親自到大路邊迎接,這絕佳的位置是Nigel尋覓了許久,發現的一處寶地。
與很多上海人一樣,Nigel對莫干山有種莫名的嚮往。2008年起,每年夏天,他總會帶着家人到莫干山來小住幾日。他也因此成為最初一批莫干山洋家樂的客人,住過西坡,睡過鳥巢。
2014年常去吃飯的鶴萊山莊老闆向他建議,既然年年來,何不幹脆在莫干山租個房子做民宿?Nigel從上海找來了設計師,一起看了好幾處房子,最終選擇了莫皋塢的一處民房。
“我這是離劍池最近的民宿,沒有之一。到鎮中心步行20分鐘,走到劍池1.6公里。更讓我動心的是,它不靠路邊也沒有鄰居,一般人甚至都找不到,整個視野非常純粹,就是竹林、藍天。”
▼沒什麼風格,只是像家一樣舒服
說起山瑤鈴的風格,Nigel有些猶豫地笑了,“說不清,怎麼舒服怎麼來。”
從一開始,Nigel給山瑤鈴的定位就是“家庭居住為主”,所以超過35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只做了四間客房,因為“老人、小孩一大家子過來度假也足夠了”,大量的空間留給了下沉式客廳、寬敞的吧台、挑高的餐廳和開放式廚房。
山瑤鈴是老房改造,但Nigel並不喜歡一味老舊,他更多地選擇了新式元素,同時將舊物化為點精之筆。
外牆粉上了純凈的白色,室內也是整片的白。地面、檯面、柱子大量採用了摻彩砂的白水泥,從粗到細要打磨七次,再上蠟拋光,做下來比實木還要貴,而且每年還要再打蠟維護,但要的就是“好看”。
他喜歡窗戶大一點,亮一點。可土牆一開窗就要倒掉,“我們就先開一條縫,然後用木頭頂起來,再開一條縫,再頂起來,最後全頂完了,開一個窗戶,中間再澆一個梁,把它撐住。”
下沉式客廳往下挖了八十厘米,用白水泥做成了整體的沙發和檯面。除了全屋地暖外,沙發下也安裝了地暖,“冬天腳踩着是熱的,坐着也是熱的,就像上炕一樣。”但這“窩着的舒適感”全是工人徒手挖出來的,“地下都是石頭,山裡機器又上不來,只能人工挖,游泳池和客廳挖了一個多月。”
當然也少不了木頭的元素。Nigel淘來一扇老榆木舊門板,打磨塗漆,加上四個腳,便成了客廳的茶几。另外五六扇舊門板選擇可用部分,一個直拼,一個橫拼,做成了餐廳的兩張長桌。舊的松木地板鋪在屋頂,配上淘來的老舊木樑架、斑駁發黑的柱子,自帶老房的滄桑感。
最難淘的是樓梯。“原來的樓板都蛀了,我們又不想用新的,就去收別人拆房的舊樓梯,尺寸要剛剛好這麼長這麼高。最後足足等了兩個月才收到,一整個拿過來,鋪在了山瑤鈴。”
▼烘一個蛋糕,泡一杯拿鐵,做一頓大餐,開一個PARTY,除了五糧液和紅酒其他全部免費,“當自己家一樣”才是打開山瑤鈴的正確方式
進屋,換上拖鞋,隨手將包往沙發上一扔,突然有種錯覺,自己就好像是這幢小別墅的主人,而這正是Nigel希望給客人的感覺。
吧台上沒有酒水價目表,只有一溜各式小家電。“鬆餅機,我這有預拌粉,客人調一下自己烤;美式滴濾咖啡機,老外用得比較多;意式咖啡機,咖啡豆倒進去,拿鐵、卡布奇諾都能做。”製冰機、酸奶機、榨汁機、冰淇淋機也一應俱全。打開櫃門,是做蛋糕的全套設備,高粉、低粉、模具、秤、打蛋器等等一樣不缺。
除了紅酒和五糧液外,這裡的其他飲料、食品,都是免費提供。無論是星巴克的熱巧克力、川寧茶包和各式散茶、可樂,還是進口德國黑啤,采了自家門前樹上楊梅泡的楊梅酒。
山瑤鈴奉行自助式服務,除了Nigel和一個做飯、打掃衛生的阿姨外,沒有店長、管家。所以,別在這裡吆喝“老闆、泡杯茶”,自己泡茶、沖咖啡、洗水果,清晨在後院菜地摘一把生菜做個色拉,晚上下廚房一展廚藝。這裡調料之齊全令人嘆為觀止,光做西餐的香草就有羅勒、百里香、迷迭香等近十種,“菜鳥”也不難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由於只有四間客房,山瑤鈴在周末都是包棟出租,特別適合轟趴,這裡還配備了3D投影儀、體感遊戲機、卡拉OK機,Nigel還在停車場做了個小小的高爾夫練習場。而且由於旁邊沒有鄰居,晚上怎麼嗨也不會有人投訴。
平日山瑤鈴則只接待一組客人,“哪怕客人只訂一間房,我也會把其他房間關掉,給他們整棟的空間,保證私密性。”
▼淡季自己度假,旺季與同好分享,不刻意追求利潤率,享受做民宿的快樂
因為嚮往詩意的棲居而選擇開一家民宿,卻因為回本的壓力不得不苦心經營,對於不少民宿主人來說,理想的風花雪月最終變成了一門俗氣的生意。
但Nigel的山瑤鈴從一開始就與經營保持了適度的距離。“希望是一半一半,淡季家人可以度假,旺季對外出租。也沒想過要多賺錢,能跟上班時的收益差不多就夠了。”
做了山瑤鈴之後,Nigel辭去了貿易企業的工作。“平時還是跟家人一起住在上海,有客人我就過來。”服務也比較簡單,給客人介紹各種設施的用法,完了他會識趣地迴避,出去爬爬山,或者找其他民宿主喝茶。“客人有事打電話就行。”
去年6月山瑤鈴正式落成,Nigel終於可以在莫干山度過一個悠長的夏天。“天天帶兒子爬山,在小溪釣魚,撲蝴蝶捉昆蟲,小朋友開心得都不想回上海了。”11月後的淡季,岳父母則成了山瑤鈴的主人,在山裡住了兩個月。
山瑤鈴的名字來源於山裡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那感覺就像在山裡搖鈴。”每天早上5點多,他就被這些清脆悅耳的“搖鈴聲”從睡夢中喚醒,白天爬山,晚上他喜歡在天台上用天文望遠鏡看星星。
Nigel組建了莫干山非官方的民宿主微信群,也結交了一群好友。當然朋友中更多的是山瑤鈴的客人。因為喜歡家一般的輕鬆自在,和在莫干山中開轟趴的別樣體驗,山瑤鈴頗受年輕人歡迎。
如今的Nigel熟悉莫干山就像本地人一樣。“我可以帶客人0元游莫干,只需要帶上足夠的水。走小路,比大路至少節約三分之二的時間,一個下午就可以逛完景區。”
蓋一幢小屋,結識三五知己,在山林中虛度時光,開民宿不就是為了這簡單的快樂?
▼山瑤鈴·居食館
地址:湖州德清莫干山莫皋塢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