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名將之所以知名度甚高,源於從上世紀80至90年代起,日本經濟繁榮,文化輸出全世界,特別是對歐美國家的大規模文化輸出,比我國早起步了幾十年。黑澤明大師的電影讓武士文化一度風靡全球,《戰國無雙》和《幕府將軍》等遊戲,不止在東亞各國,在歐美地區也同樣擁有大量擁躉。
因此前幾年,一個美國論壇投票評選世界名將,幾十萬歐美人士參與,評出了【世界歷史前二百名將榜】。
結果揭曉: 第43名:豐臣秀吉,第57名:織田信長,第93名:武田信玄,第175名:德川家康,這幾個人居然能一起上榜,再對比中華武將的名次,也令該榜單的公信力全無,在中國淪為全不可信的笑話:
第30名:韓信,第45名:岳飛,第54名:努爾哈赤, 第72名:李世民,第103名:曹操,第114名:完顏阿骨打, 第125名:徐達,第134名:李靖,第139名:慕容恪,第141名:項羽, 第149名:班超, 第157名:孫武, 第161:朱元璋, 第167名:耶律大石, 第182名:孫臏, 第188名:戚繼光, 第200名:康熙帝,
事實上,日本戰國時代,去掉只有南部沿海一小塊地區的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三島總面積:23.05萬+3.79萬+1.88萬=28.72萬平方公里,也只相當於中國的一省。光是一個雲南省的面積,就已經達到39.4萬平方公里,比日本三島之和大得多了。
一個省分出了所謂的六十六“國”,這些“國主”(大名)說他們是縣長,確是恰如其分,絲毫不冤枉了他們。換句話說,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本質上只是相當於中國一省之地的各縣土豪互相砍殺的歷史。
這些名為“大名”,實際上為村長(領主)、鎮長(城主)、縣長(國主)、至多到市長(關東管領、九州探題)級別的土豪們的村戰、鎮戰、縣戰、市戰的歷程,之所以竟誕生了許多所謂的"名將”,其根本原因,當然是因為而koei公司創作的電腦遊戲《信長之野望》《太閣立志傳》《戰國無雙》系列,也因此在互聯網普及的早期流行一時,得到廣泛傳播。
當然,作為《信長之野望》等戰國遊戲的絕對主角,控制了日本中樞政權(所謂“天下人”)的著名統治者織田信長,確實在日本歷史上是堪稱千年一出的人傑。他滅亡了足利氏室町幕府,終結了持續百餘年的"戰國時代”,開啟承上啟下的“安土—桃山時代”,並為豐臣氏政權和德川氏幕府最終完成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織田信長頗具戰略眼光,通過一系列連橫縱合手段,擊敗一個個勁敵,將直轄領土版圖從剛繼位時的半個“國”(縣)擴張到二十多個“國”(縣),並實施了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政策,比如“樂戶樂座”“兵農分離”“關所撤離”,在日本都極具革新意義,也對後來的豐臣氏桃山政權和德川氏江戶幕府影響深遠。
作為一個16世紀的人物,織田信長通過和西歐傳教士的頻繁交往,極大開拓了其全球視野、施政措施、外交觀念,超越了時代數百年。
日本史上真正能相比的,也就是明治維新時代的那些近代化精英,如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阪本龍馬、高杉晉作、西鄉隆盛……
織田信長在世時,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樣的不世梟雄,固然老老實實為其臣屬,明顯遜他一籌。織田信長之前的日本“天下人”,平清盛、源賴朝、足利尊氏、足利義滿等,同樣遠不及他。
因此,織田信長,也包括他的後繼者豐臣秀吉,在詳細的亞洲古代史中,也算得是可以佔據一個章節的重要人物。他們被設定相對高的數據,不帶偏見的說,是完全合理的,也是有資格和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去作比較的。畢竟很多中國史上的名人名將,從今天看也不過就是省長級別。
然而,遊戲中其餘那些單看數據和他們差相彷彿的眾多所謂“名將”,其水分確實很大,比如只是統治了今天栃木縣(下野國)、神奈川縣(相模國)、埼玉縣和東京(武藏國)地區的“相模之獅”北條氏康,居然在很多代《信長之野望》系列中,不論統帥、武力、智謀、政治等數據,樣樣都比豐臣秀吉強,於是連日本玩家們都紛紛吐糟,這簡直就是“對日本所有歷史教科書的挑戰”。
包括極受遊戲熱捧的兩大軍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他們遊戲中的超強數據,比織田信長有過之無不及,然而論真實歷史上的一生功業和後世影響力,就差得實在太遠了。
要知道織田信長全盛時,約八百萬石領地,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勢力最鼎盛時,各自約一百二十萬石領地,這是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那位高舉孫子“風林火山”四如旗,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趕走他老爹,繼承了祖傳數百年的基業,成為山梨縣(甲婓)縣長,然後花數十年時間侵吞了長野縣(信濃)、靜崗縣(駿河、遠江)大部,以及群馬縣(上野)的西部,升格為市長,卻在進攻愛知縣(尾張、三河)時因為重病退兵身死。
這麼一個一生奮戰不過四個縣基業的人,遊戲中長年各項能力總和第一的強人,要真放在我中國歷史上,又該是什麼檔次?如果拿這位“甲斐之虎”去每代三國遊戲都必登場的著名土豪,“吳郡之虎”嚴白虎一類人物相比,當然有些“黑過頭”了。那麼和被追封為“東吳武烈皇帝”的"江東之虎”孫堅比呢,想必絕不辱沒了他。
孫堅出身寒門,父親只是個種瓜農民,從軍屢立戰功,擊平各方叛亂,憑着一刀一劍得以拜將封侯,在討伐董卓戰爭中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屢克西涼和并州鐵騎,斬華雄,敗呂布,克虎牢而復洛陽。董卓求和不得,被迫西遷長安以避其兵鋒,其時孫堅之聲威可謂一度震撼神州。
曹操和劉備雖然年齡與孫堅相仿,但此時的聲望和功績,也遠不能與孫堅相提並論。此後,孫堅雖然在攻取荊州時,誤中流矢而陣亡,但其人雖沒而英氣長存,將星長耀九天!
相比之下,同樣是功敗垂成身先死,一生汲汲於“上洛”卻半途而終的武田信玄,比起白手起家的孫文台如何?再對比武田信玄高居美國人那版“世界名將榜第93名”的排名,而對比其他中華武將的排名,相信第930名也肯定輪不到孫堅,簡直無力吐槽。
而且,光榮遊戲中通過武將列傳、人物事迹所普及的所謂“日本戰國歷史”,採用的也根本不是真正嚴謹的當時史料,而是大量私人筆記,地方軍紀的相關段子,不論怎樣誇張地給自家貼金的段子,都根本不辨真偽的直接採用。因此,各類原本歷史上只是鄉村勢力的土豪級別的人物,能力誇張到猶如真正名將。
日本這類給要吹噓、粉飾、洗白的人物誇張貼金的私人筆記,實在太多,本質上只是編小說、編故事,從來就不是真正嚴謹的史料,也找不到任何能佐證這些記載的權威文書。
就以殺害了織田信長的兇手明智光秀為例,此人在遊戲中也被科普了大量他被織田信長毆打虐待、才奮起反抗的相關事迹,是綜合數據極高的一位“名將”,甚至和豐臣秀吉這位傳奇“天下人”差相彷彿。
然而,這種種事迹的出處,基本來自於洗白明智光秀叛主行徑的一本奇書《明智軍記》。
真實歷史上的明智光秀,前半生事迹完全不可考證,真實年齡也不可考證,但可以確定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名門後裔,也和歸蝶夫人沒有親屬關係,“美濃明智氏”純系冒充,基本就是個盲流。
為了功成名就,明智光秀一直積极參与織田信長的爭霸戰爭,積極支持織田信長那些所謂的"暴虐"之舉,比如火燒比叡山,殺死無數僧眾婦孺,比如設計引誘波多野兄弟出城,再將他們誘殺,明智光秀都是主要執行人,而從來就被有過任何所謂的"勸諫"。
當時在日本的西方傳教士的筆記,評價明智光秀是兩面三刀的奸詐之人,擅長謀略和背叛。朝廷公卿的日記,寫明智光秀利用職權侵佔他們的莊園,令其敢怒不敢言。
而和明智光秀相反,根據這些傳教士和公卿的日記,以及可信史料《信長公記》的記載,織田信長才是真正尊敬日本朝廷的忠臣,他恢復了被鎌倉幕府、足利幕府欺凌了數百年的朝廷權威,穩定了日本京都地區的秩序,讓此前渾如乞丐的皇族和公卿們,都得以豐衣足食、安享供奉,因此也深得他們感恩,他們更絕不會圖謀串聯,勾結明智光秀去謀害信長了。
然而,通過遊戲相關“歷史”的種種科普和美化,一個真實歷史中,年齡肯定比織田信長大,可能已經過了60歲的老頭子,就在遊戲里莫名奇妙變成了一個紅蓮業火焚盡萬千敵寇的翩翩美少年,因此得到不少擁躉喜愛。
一個忘恩負義、篡逆弒主的糟老頭子,更莫名其妙成為了出身名門氣質高貴、無辜受辱憤而反抗、忠君愛國誅滅魔王的大英雄,真是神奇啊。
因此,日本戰國遊戲,本質不過娛樂而已,除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少數貨真價實的梟雄人傑外,即使放在中國,也肯定會是某個時代的傑出卓越人物,其餘絕大多數所謂的“戰國名將”,其差相彷彿的遊戲數據,僅僅也就是遊戲製作公司高興而已。
而類似於把武田市長吹成了兵法之神的《甲陽軍監》這種東西,和《封神榜》一樣當神話小說看就行,絕對不要當真。 作為中國玩家, 千萬別和上面那些耗費大量心血精力,排列出一個全無公信力的“世界名將榜”的美國人一樣,當真被洗腦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