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窒息了!
最近,台灣出了部現實題材電影,被稱為華語版《熔爐》。和《熔爐》一樣,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社會案件,講述的是發生在聾啞學校中的性侵事件。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這104分鐘的觀影過程,依舊讓人感到窒息,頭皮發麻。
《無聲》
在這部電影中,有不少熟臉。
女主角陳妍霏,在前幾天推薦過的《孤味》中就有出演。
雖然只有20歲,但小姑娘特有靈氣,很有春夏的神韻,演起戲來渾然天成,是個好苗子。
男主角劉子銓,前幾年的優質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男主角。
還有一位演員,劉冠廷。
《陽光普照》中有他,《大佛普拉斯》導演的新作《同學麥娜絲》中有他。
高分台劇《荼蘼》《花甲男孩轉大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還有他。
這挑劇本的眼光,真不錯。
這部《無聲》是導演柯貞年的第一部長片電影。
處女作就改編這麼有話題度的真實案件,挺有魄力。
雖然不及《熔爐》的力度和影響力,但女性視角給整個案件提供了更細膩的思考和更克制的呈現。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還蠻讓人驚喜。
故事的男主角名叫張誠(劉子銓 飾)。
他是一個聾啞人,剛從普通學校轉學來啟聰學校讀書。
這裡的同學和他一樣,都是聾啞人,沒有人會嘲笑他,這裡的老師用手語講課,不用擔心跟不上課。
學校環境優美,滿眼綠色,張誠毫不懷疑,自己將在這裡度過美好的學生時光。
在校慶晚會上,張誠遇見了貝貝(陳妍霏 飾)。
在群魔亂舞的變裝舞會上,貝貝穿着泳衣,盡情搖擺着身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張誠喜歡貝貝,貝貝也很熱情地和張誠交了朋友。
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走向,少男少女,春心萌動,談一場或酸或澀的感情,多好。
可惜,黑暗過早地進入了他們的世界。
校車上,張誠一如既往地偷瞄貝貝,卻發現貝貝沒在座位上。
看了一圈,發現校車後排有校服拉起來的帘子。
張誠走上前猛然拉開帘子,看到貝貝被幾個男生壓在身下,女孩拚命掙扎,但兩個男生緊抓着她,另外一個男生已經脫下了褲子……
張誠目眥盡裂,但當事人卻絲毫沒有被發現的慌張, 旁邊的學長小光還給他比了個“噓”。
而此時此刻,校車上的所有同學都對此見怪不怪,依舊在嬉戲打鬧,就連校車上的老師,在看到小光他們之後,也轉過了臉。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二天,張誠看到貝貝和那群侵犯她的男生們在一起踢足球,好像校車上的一幕沒有發生過一樣。
當張誠質問貝貝的時候,貝貝說:
“他們只是在玩”。
這是整部電影最讓我心驚的一句台詞。
貝貝說過這句話,老師說過這句話,全校的同學們也都默認着這句話,性侵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在校園內發生着。
其實,第一次在校車上被侵犯的時候,貝貝求助過老師。
老師說,“你們不是在玩嗎?”
同為女性,當貝貝告訴她自己痛的時候,這位女老師說,“老師要怎麼幫你,他們又沒有欺負你。”
老師沒有幫助她,同學們也沒有幫助她。
貝貝知道,沒有會幫自己,自己如果繼續求助的話,反而會被人討厭。
就這樣,貝貝沉默了,她告訴自己,那些男生平時都很好,他們那樣只是在跟自己玩。
讓人窒息的是,這個校園裡,不只有一個“貝貝”。
在張誠的堅持下,貝貝把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告訴了校園裡唯一正義的男老師王大軍(劉冠廷 飾)。
然後,關於性侵害的調查在校園內正式展開。
有個小男生,在小學四年級就被侵害,面對老師的問詢,作為受害者的他還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處罰。
有個男生,他性侵了貝貝,但他本人也曾被別人性侵過。
受害者有男有女,分布各個年齡段,很多人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最後調查結果顯示——
這個校園內的性侵案件足足127起。
在讓人心驚的現實面前,還有個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這所有案件都和高年級的學長小光脫不了干係。
大家說,是小光唆使他們那樣玩的。
面對老師,小光說他唆使大家的原因是:好玩。
把性侵當遊戲,這究竟是天生惡魔還是另有隱情?
總之,當聽到小光說出“好玩”兩個字的時候,我在震驚憤恨的同時,滿腦子都是“為什麼”。
相比較《熔爐》對案件走向,社會輿論的呈現,這部《無聲》顯得更加克制和溫柔。
影片的重心不在於去追究,而在於去探究。
去探究這麼大範圍的校園性侵案的成因。
去向沉默的受害者,去向放任黑暗發生的學校,問一個“為什麼”。
127起性侵案的發生,小光作為唆使者,前期讓人恨得牙痒痒,後期又讓人心生同情。
因為小光本人,曾經也是一個受害者。
在對小光的不堪過往進行呈現的時候,影片用了一個特別讓人震撼的方式。
通過監控,我們看到身量尚小的小光被男老師拉進了一間屋子,小光從屋子裡出來後,一臉的痛苦憤怒。
監控顯示,這是2006年。
依舊是通過監控,我們看到小光逐漸長大。
他出入這間屋子的方式從一開始的掙扎到並肩而行,再到一個人走進房間。
他走出房間之後,已經不再哭泣,甚至還仰着臉對着監控笑了一笑。
監控顯示,這已經是2010年。
4年的侵害,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一個男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像“房思琪”一樣,喜歡上了自己的老師,他用“喜歡”兩個字來合理化對方對自己的傷害。
與此同時,內心的傷痛無法排解,作為受害者的他轉而去傷害比他更弱的人,好像越多人像自己一樣被傷害,自己的傷害就會淡化一點。
像他這樣的情況,在那127起案件中並不新鮮。
受害者轉變成施暴者,這是需要我們去關注和警惕的事情。
除此之外,屠龍少年成惡龍的情況,也在發生。
作為影片的男主角,張誠是揭開127起案件的正義使者,但這個男主角也並不完美。
他決心保護貝貝,但面對成群的男同學時,他顯得太過弱小。
對方拗來更弱小的男生,告訴他,只要你碰他,我們就不碰貝貝。
屠龍少年最終成了惡龍,這也是性侵案件一再發生,受害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這一切現象都給我們提了一個醒:
心理關注。
學校老師和校長的默認與縱容,是因為侵犯小光的那位老師,來頭大,背景牛。
校長當初把這位老師“請”出校園,自認為自己已經功德圓滿,但施暴者走了,留下的受害者小光呢?
沒有人關心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更沒有人去引導他如何從傷痛中走出來。
當小光轉變成施暴者,性侵在校園中頻繁出現時,校長和老師又為了保全自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任邪惡在眼皮子底下發生着。
細想想,如果當初有人關心過小光,後來的127起案子可能就不會出現了。
但特別讓人憤怒與心寒的是,不管是在影片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起事件因為取證難等原因,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出於受害者是聾啞人的特殊身份,殘障人士的心理狀況影片的議題之一。
貝貝在被侵犯後,依舊願意和傷害他的人在一起玩,即便在真相大白之後,她擔心的也是同學們會不會討厭她,爺爺奶奶會不會傷心,老師會不會被趕走。
她自己的心理感受反而被放在了最末位。
因為她是聾啞人,從小她就沒有朋友,相比較自己所受的傷害,她更害怕沒有朋友。相比較在外面的世界做個沒用的人,她寧可忍受一次次侵犯。
片名《無聲》,這是一群無聲的人,但片中處處都是他們的怒吼。
“我怕被丟在外面的世界”。
“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常常覺得我很多餘”。
“我們不是壞人”。
在他們心裡,正常人的世界反而更讓他們痛苦,那些疏遠,排斥,無意識的嫌棄,不經意間的惡意,對他們來說都是傷害,對我們來說都值得去反思。
性侵受害者的心理重建,殘障人士的心理關懷,這是整個社會應該去認真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