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據電子時報報道,業界人士稱台積電的45nm、28nm等成熟製程工藝產線在今年下半年產能有所鬆動,這讓不少芯片設計廠商開始嘗試與其商量調整漲價幅度。但台積電否認了下調的可能性,這意味着明年大部分智能產品都將存在不同程度的漲價。
(圖片來自:特斯拉官網)
目前來說,台積電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近60%的份額,不僅可以稱之為“半壁江山”,說是掌握半導體的命脈都不為過,而今年台積電代工費漲價的消息,讓無數合作廠商都感到害怕。由於今年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表現不佳,智能手機、PC和智能穿戴設備都開始削減訂單,這也代表着廠商們不再需要採購大量的芯片,有所預料的台積電在年初已經確認上漲6%的代工費的消息,合作廠商們也只能默默接受。最新消息中,台積電的部分成熟製程,尤其是在智能電車所需芯片的45nm、28nm等工藝出現了產能調整,即使如此,台積電也拒絕通過優惠政策補回產量。
(圖片來自:pexels)
台積電在今年底氣還能這麼足,也許還要感謝三星這個好對手。原本在智能手機領域中與台積電打得有來有回的三星,在年初被曝出隱瞞良率不佳失去高通旗艦芯片訂單的傳聞,這也是讓其在口碑嚴重下跌的原因之一。當然,三星是否有對高通隱瞞良率這事沒法查證,但高通確實是緊急將驍龍8+ Gen1芯片的代工廠商由三星更換為台積電,似乎也暗示了實情。而在智能電車領域中,三星更是從一開始就沒有優勢,據統計,目前熱門且具有先進技術的電車芯片大致有14款,其中11款都由台積電代工,僅有少數企業與三星合作。
(圖片來自:微博“高通開發者社區”)
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台積電漲價對消費者、廠商或是自身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目前智能電車的核心芯片幾乎都在使用成熟製程工藝,這類工藝最大的問題就是利潤單薄,即使是攬入大部分該類芯片訂單的台積電,這部分收入也僅佔據財報中3%的份額,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了。台積電的解決方案是選擇與車企們共同進步,逐步採用22nm、14nm等更先進的製程,無論對於利潤空間還是智能電車的發展,都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漲價只會迫使車企們不敢輕舉妄動,台積電自身也被困在微薄的利潤里,消費者還要遭漲價之苦。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