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海運費連番飆漲引發世界經濟貿易關注。
一邊是海運費的連番飆漲;
一邊是製造業、外貿進出口商的苦不堪言,鮮明對比之下,國際航運業一度成為眾矢之的。
◆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Freightos推出的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顯示,截至12日,中國/東南亞-北美西海岸和中國/東南亞-北美東海岸的海運價格繼續小幅上升,均突破2萬美元大關:分別為20586美元/FEU(40英尺標準集裝箱)和22173美元/FEU,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同比上漲500%以上,去年同期價格都在3800多美元。
◆德魯里也報告稱,截至9月9日,上海-洛杉磯的現貨運費為11568美元/feu,同比上漲199%,而上海-鹿特丹的現貨運費為14287美元/feu,同比上漲564%。
第一槍!達飛
9月9日,全球第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擁有570艘集裝箱船的法國達飛輪船CMA CGM,突然打響第一槍,宣布“凍漲運費”:即起至明年2月,維持所有即期集裝箱運價。
CMA CGM在凍漲聲明中還特別表示,“面對航運業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們選擇將與客戶的長期關係放在首位”。換句話說,這家航運公司正在接受利潤的小幅下降以支持客戶,儘管情況表明未來幾個月現貨海運費可能會上漲。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有業界人士當即表示,CMA CGM給競爭對手拋了一個滾燙的球,為了留住客戶,各大航商面對CMA CGM的此舉壓力山大。接下來CMA CGM會像個英雄一樣單打獨鬥?Or掀起骨牌效應,航運業競相效仿、降低運價?
答案來了...
有骨牌效應,但沒有掌聲響起...
第二槍!赫伯羅特!
9月12日,在法國CMA CGM打響第一槍時隔不過3日,全球第五大集裝箱航運公司(HAPAG-Lloyd)也加入了“凍漲”行列。
據悉,這家德國集裝箱航運公司已經有幾周沒有進一步上調運價了。
赫伯羅特表示,“我們認為即期運費已經見頂﹐我們不追求進一步調漲運價﹐希望海運市場開始慢慢平靜下來”。
第三槍!第四槍!...馬士基、ONE、韓新海運?
CMA CGM和HAPAG-Lloyd凍漲運費的舉動,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其他航運公司的關注,是跟?Or不跟?
有消息稱,當前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以及日本ONE公司也將宣布暫停運費上漲。
如此一來,在全球十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中,已經有5家宣布凍漲運費,預計凍漲到明年2月。
不過,航運商“自斷手腕”,市場並不領情
對於航運巨頭“自斷手腕”的行為,製造業、供貨商、託運人等利益相關方,卻似乎並不買賬...
一是,認為有避免被制裁的嫌疑
有託運人談到幾大航商設定運費上限的問題時,透露這幾家航商到明年農曆年前已經無艙可賣,運費停漲對市場作用不大,並認為他們是擔憂運價暴漲引起關注,進而促使當局採取制裁行動,故採取權宜之計。
“他們似乎是別無選擇下的舉動,因為不少國家已經開始就高運費問題展開調查,如美國、泰國、韓國等。”一家託運人表示。
如美國,由於海運費連番飆漲﹐託運人表示苦不堪言﹐瘋搶艙位的亂象引起美國當局的關注﹐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因此調查航運公司的附加費。
另有市場人士解讀,此次幾家航運巨頭“凍漲”的宣示性意義濃厚,並且這樣以退求進的做法,意味他們希望海運費保持在當前的高價位而不會被下調。
二是,附加費並沒有涵蓋在“停漲”範圍內
有市場諮詢機構表示,海運費凍結僅僅是凍結現貨運價,此舉並不一定排除附加費還將額外增加的可能,而這已成為進出口商的重大負擔,且附加費用通常被排除在運費基準之外。
有貨運攬業者吐槽稱﹐達飛此次凍漲現貨運費﹐並不包含附加費用﹐自9月9日至明年2月不漲即期運價﹐但根據該公司的公告,10月附加費仍收2000美元﹐且來回程都收。因此實際上運價最終仍取決於市場供需。
另一名託運人相關利益者表示,“我們不會將之視為橄欖枝,當前從中國運送一個40英尺的標準集裝箱至美國東海岸,運費已經超過了2萬美元,遠遠高於兩年前的3000美元,即使不再漲價,航運公司也已經賺爆了。”
— 簡 評 —
幾大航運巨頭紛紛“凍漲”,航運市場會“冷卻”嗎?
◇有分析人士表示,幾家航運公司運價凍漲,幾乎不會改變全球集裝箱航運供不應求的現狀,爆火的運價不會“冷卻”,供需面的變化還是來自季節性需求強弱,這會反映在各大航運公司10-11月的營收上,預計第四季有望成為航運業的獲利高峰。
◇業界人士建議接下來繼續關注兩個方面的動向:
一是,其他航運公司的跟進狀況;
二是,實際現貨運價的走勢。
來源——海事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