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芳芳,祖籍江蘇蘇州,祖父蕭冰黎,居住於古鎮現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蕭宅。是蕭氏的名門望族。
從影四十年,蕭芳芳演齣電影300多部,是一個不斷努力實現夢想的超凡女性。
童星時期她一度被港台影迷譽為是中國的秀蘭·鄧波兒。她演唱的電影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被引入台灣電影。
1995年,她憑藉電影《女人四十》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及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98年,她創立了護苗基金,積極宣傳“保護兒童免受性侵犯”的訊息。
2000年後蕭芳芳受耳患困擾,使身體狀況欠佳,因而減少演出專註進修,取得了兒童心理學碩士學位。
2009年,蕭芳芳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其善用天賦的才華為香港電影界作出傑出貢獻。
不驕躁,重修養
蕭芳芳雖然小小年紀就踏入演藝圈,可是對個人修養的提升一直保持高度自覺,少時得到母親的師友傅雷親筆致信指點,學習書法,信件後來還收錄於傅敏所編的《傅雷談美術》中。
1970年,她毅然赴美留學,3年之後取得大眾傳播學學士學位。
第一個香港“學士影星”的頭銜並未讓蕭芳芳滿足。重返香港拍攝了一部電影后,蕭芳芳又再次赴美希望攻讀博士學位。可惜因為身體原因,這段學習之旅戛然而止。
幾年的學習生涯,讓蕭芳芳開始研究在電影里保持“玉女”形象。在根據瓊瑤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女朋友》中,蕭芳芳甘願為剛出道的林青霞“做配”。
事實證明,她的這一決定相當值得。那一年的台灣電影金馬獎,毫不猶豫地把最佳女配角的殊榮給了蕭芳芳。
從新浪潮到柏林影后
很多演員在接受採訪時都會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但在蕭芳芳,這個理論並不成立。“玉女”成功轉型文藝片女星後,蕭芳芳還曾嘗試合作編導並主演警匪片《跳灰》。該片手法新穎,風格鮮明,獲得業界高度評價,被譽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前奏之作。
之後,蕭芳芳又發掘了自己的喜劇才能。她先是自組電影公司,將她在電視熒屏上塑造的傻大姐林亞珍搬上大銀幕。
又憑藉《海韻》一片榮獲西班牙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接着,在由許鞍華導演的《撞到正》一片中擔任女主角,該片榮獲1981年倫敦電影節最佳外語影片獎。
這之後,蕭芳芳又拍了一系列喜劇片,並創下了當時港台女明星的最高片酬紀錄。
上世紀80年代初,蕭芳芳邂逅了有“香港才子”之稱的無線電視台高層管理人員張正甫。一見鍾情的兩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有了兩個女兒。
1985年,澳大利亞電視台邀請張正甫出任行政高職,蕭芳芳毅然決然地跟隨丈夫遷居澳大利亞。“在我人生的三個身份中,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永遠是凌駕於‘演員’之上的。”蕭芳芳如是說。
息影:近失聰但永遠不說退休
“我永遠不會說退休。”這是蕭芳芳對喜歡自己的觀眾的承諾。但因為耳疾,如今的蕭芳芳可以把別人當面的大吼不當一回事,“他就算罵我,我也只聽到一點雜音而已。”
這樣的狀態讓蕭芳芳自1996年後便真的不再觸電,甚至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邀請她客串,也被蕭芳芳婉言拒絕。
最近一次接受採訪時,蕭芳芳半開玩笑地說:“前陣子有導演想邀我復出拍戲,跟我說一天只要拍兩個小時就夠了。然後我女兒問我,他們是要你表演一個女人越來越老的狀態么?否則一天兩小時,不是要拍十年才能拍完一部戲?”
內地觀眾最熟悉的蕭芳芳電影,莫過於她與李連杰合作的《功夫皇帝方世玉》。那個身手好、幽默的苗翠花至今為影迷津津樂道。在1995年,年近半百的蕭芳芳接受許鞍華導演的邀請,出演《女人四十》。表演張弛有度、臻於化境的蕭芳芳再奪香港金像獎影后桂冠,還繼張曼玉之後成為香港第二位柏林影后。
據說當時蕭芳芳雙耳近乎完全失聰。台上揭曉獎項讀出她的名字時,她已經聽不到,要靠鄰座提醒才能上台領獎。可就在這樣的身體狀況下,蕭芳芳還在1996年出色演繹了《虎度門》中的冷劍輝,向童星時代合作過的粵劇名伶任劍輝致敬。
在該片中,蕭芳芳展示了其年少時自學的戲曲表演。憑藉此片,蕭芳芳榮膺當年的金馬影后以及亞太影展影后,被媒體稱為“電影女神”。
雖然已久未有新作問世,不過年輕時在片場就手不釋卷的蕭芳芳並不寂寞,她曾笑言:“聾子不看書,日子怎麼過?!”
在傅雷、沈從文、老舍、蕭紅等大家構築的文字世界中,71歲的蕭芳芳的生活依舊豐富而充實。
現在蕭芳芳已經回到了故鄉,低調尋根,回到了我們蕭氏族人的土地,和宗親們一起回饋蕭氏,一起把家族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