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2022年07月15日22:48:05 熱門 1164

原名:疑今察古【黃門司諫“倒扒獅”】,作者:查健


言歸正傳,清咸豐三年(1853)“倒扒獅子石牌坊”遭兵燹,現僅存南側兩根石柱和南側門橫坊,坊上至今可見明代石坊鏤雕的窗棱紋和雲龍紋飾等建築雕刻風貌。然而,安慶少數文化學者“回憶”,認為解放初期“倒扒獅石牌坊”尚存,五十年代石牌坊石獅子不存,文革期間因老街“中亞商店”山牆與石牌坊南側兩根石柱相依,因此躲過一場浩劫,從而保存至今。

筆者認為“倒扒獅石牌坊”於清咸豐三年(1853)遭兵燹是可信的,因為眾多史料都有記載,如民國四年《懷寧縣誌》記載:“坊為明刑科給事中劉尚志立,在梓潼閣街東,咸豐三年,坊遭兵燹,惟二石柱,及柱二旁倒扒獅子尚存。”民國四年(即1915年)早於安慶解放(即1949年),當時倒扒獅石牌坊只存“二石柱”及柱兩旁“倒扒獅子”,是符合實情的,可以採信。至於安慶少數文化學者的“回憶”也許有誤,或走訪當地老人將石牌坊尚存的“石獅子”誤聽成“石柱”,又以訛傳訛成“石牌坊”,也是有可能的。

“倒扒獅石牌坊”附近多位老人回憶和長輩口述,石牌坊兩根石柱的兩側石獅子是有,但並非倒扒(趴、爬)着的,為何稱呼倒扒(趴、爬)獅?筆者困惑多年,古人有云:“疑今者,察之古。”經過查詢史書,諮詢古建築專家,了解歷史並論證,筆者認為安慶著名的“倒扒獅子”實際不是“石獅子”,而是中華圖騰龍的一種變異瑞獸“狻猊”。民間流傳“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了九個兒子,可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版本較多,說法不同,分別概括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螭吻、饕餮麒麟、椒圖、蚣蝮”等。

龍生九子系列畫像之左“狻猊”、右“螭吻”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民間關於“龍生九子”一說:“囚牛(老大)、睚眥(老二)、嘲風(老三)、蒲牢(老四)、狻猊(老五)、贔屓(老六)、狴犴(老七)、負屓(老八)、螭吻(老九)。另有一說:贔屓(老大)、螭吻(老二)、蒲牢(老三)、狴犴(老四)、饕餮(老五)、蚣蝮(老六)、睚眥(老七)、狻猊(老八)、椒圖(老九)”。民間還有另一說:“螭、麒麟、犼、貔貅四獸也是龍生九子之一”。

龍子和龍一樣,也是不斷發展、沿革逐漸形成的,雖然有關龍子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龍子的昆仲數目是取得共識的,即龍有九個兒子,“龍承九子,子子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但它們怎麼會留在人間各司一職,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這還要從劉伯溫說起。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

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中的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

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倒扒獅[黃門司諫]石牌坊與中亞商店山牆相依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歷史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遍及南北。在北方內蒙古的三星他拉,於1971年發現了玉雕的“豬龍”,據專家考證大約距今六千至七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陶壺龍紋”;遠隔千里之外的江蘇吳縣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種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即是古越人的“龍”圖騰崇拜的象徵。這說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了關於“龍”的圖騰崇拜。

“龍”的形成起點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時期的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脫離自然界中的具體動物形象,成為集諸種動物靈性與特長於一身的特殊動物。到唐代,“龍”成了天子的專利。龍紋只能用於皇帝的衣服器物,“龍”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之後,關於“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彙集了多種怪異獸的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徵,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只要知道“龍生九子”的形成過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龍生九子”有這麼多的說法。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倒扒獅[黃門司諫]石牌坊南柱與北柱石礎基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狻猊(拼音:Suān ní,音:酸泥),別稱:金猊、靈猊、狻麑。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塑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着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筆者查閱史書及網絡,有關“狻猊”記載:“狻猊,獸名,又稱‘桃拔’”。就連安慶被世人稱為“此地宜城”這一傳說的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郭璞,也有此獸記載。例如:

1、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記載“烏弋地暑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2、清王先謙《漢書補註·西域圖改》記載“烏弋山離國在今波斯國南境。”

3、班固撰《漢書·西域傳》記載“烏弋山離國,有桃拔、師(獅)子、犀牛。”

4、《漢書》唐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祿(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5、《爾雅·釋獸》記載“狻麑如虦貓,食虎豹。”

6、南朝宋范曄編撰《後漢書·班超傳》記載“是歲貢奉珍寶符拔、師(獅)子。”

7、《穆天子傳·卷一》記載“狻猊口野馬走五百里。”

8、唐李賢注引《續漢書》記載“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9、東晉郭璞注“即師(獅)子也,出西域。”

10、東晉郭璞注“狻猊,師(獅)子,亦食虎豹。”

11、唐杜甫《天狗賦》記載“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12、唐高僧慧琳曰“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13、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象》記載“少時,有狻猊來,眾象皆伏。”

倒扒獅石牌坊北石柱遺址上小紅樓(樓內地面有石件大的八塊,可見五塊)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狻猊”在漢代或是“桃拔”,“桃拔”、“符拔”、“天祿”這類辟邪神獸稱為“符拔”,一角為“天祿”(鹿);二角為“辟邪”;無角叫“符拔”。而“符拔”就是“桃拔”,“桃拔”、“符拔”、“天祿”、“天鹿”、“辟邪”等應總稱為“辟邪”。“辟邪”大致細分有三種:

一、辟邪:有翼的獅虎,有的翼獅徑稱“辟邪”;

二、天祿:天鹿,麒麟一類吉祥動物;

三、桃拔:符拔或扶拔,早期由羚羊尊化而來的似獅神獸。

史書記載中的“桃拔”、“符拔”、“扶拔”,現今學界一般認為是與“天祿”、“辟邪”等有關的一種外來動物的名稱。它的出名要比“麒麟”晚,主要是漢通西域以來,且明顯是與古稱西域的今中亞和西亞各國有關。

過去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以“桃拔”或“符拔”、“扶拔”和“獅子”為兩種動物,比如認為“桃拔”是“麒麟”的別名,或無角的“麒麟”(即麒),或猜測“桃拔”是西亞、中亞的某種其他動物。因為孟康對“桃拔”和“獅子”的解釋是分開的,李賢也是但釋“符拔”。

儘管古書文獻記載比較模糊,學者理解頗多分歧,但有兩點可以肯定。第一,“桃拔”是與“天祿”、“辟邪”相同,或至少是有關(即“天祿”、“辟邪”的統稱,或無角的“天祿”、“辟邪”);第二,“天祿”、“辟邪”,見於出土發現,一律都是以成對的帶翼獅或獅子的形象出現,而與出土“麒麟”的形象有別。可見“桃拔”不是“麒麟”,也不是傳統動物,如:“獅子”;它是形似“獅子”的一種瑞獸,是“狻猊”的前身。因外來西域動物“獅子”而轉化,古稱“桃拔師子”(或排拔師子),經過中國華夏文明的改變,而成“天祿”、“辟邪”等。

倒扒獅[黃門司諫]石牌坊鏤雕的窗棱紋和雲龍紋飾等明雕風格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明季時,因“桃拔師子”與“倒扒獅子”諧音,安慶民間將“桃拔師子”這一複雜古文化產物,演變為易懂的“倒扒獅子”,恰好桃拔的演變體“狻猊”又與“獅子”外形相似,故而保甲一方、刻有“聖旨”、“黃門司諫”、“青瑣納言”的黃門坊(聖旨,朝廷立;青瑣,舊指宮廷;納言,侍中的別稱),因古代“狻猊”石刻的精美,而使古城安慶百姓將“倒扒獅子”這一俗稱,取代正式名稱達數百年之久。

倒扒獅子大街,作為安慶古府城最重要的主幹道,歷經宋、元、明、清、民國,逐漸發展成明清時期、近代安慶府(省)城內的商業中心,距今至少已有七百五十餘年的歷史,它既是安慶府城兩條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安慶府城內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此街陸續入駐眾多國內知名老字號,如“雙合成(劉麻子)、老寶成、胡開文、老人和泰、屈臣氏、亨得利、立德昌、正泰昌、寶成、寶慶、老鳳祥、盈生泰、王泰和、王協和、味芳村、大陸、梁飲和、天成、鄭同德、萬花春、李德裕、信德堂、鴻章、永發祥、鶴年堂”等,很快倒扒獅街被美譽為“皖省第一街”(即:安徽省第一商業街)。

倒扒獅[黃門司諫]石牌坊東九頭十三坡之馬王坡舊址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倒扒獅街西高東低,站在“倒扒獅石牌坊”下,向東可俯視安慶府城中心“四牌樓”,石牌坊東側一百多米處就是安慶古城著名的“九頭十三坡”之一的“馬王坡”。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這裡是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以外最高軍事中樞“太平天國英王府”。

湘軍攻克安慶,這裡變成湘軍的根據地大本營“督帥行署”,而後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組織“淮軍”,中國第一台“蒸汽機”,也是在這裡誕生。

“督帥行署英王府”成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也成為中國洋務運動、中國近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中國現代工業、軍工業、機械工業、製造業、造船業、新聞事業、出版業、印刷業等行業,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之國貨街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國貨街”,原是倒扒獅街東段的一部分,明清時期統一稱“倒扒獅大街”;清末光緒年間稱“四牌樓正街”,上世紀初四牌樓正街改稱“四牌樓西街”。

民國八年(1919)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消息傳到安徽省城安慶,省城各界立即作出反應。

5月8日上午,安慶兩千餘名學生在黃家(花)操場召開聲援大會,並通電全國。

5月10日,安慶學生團成立;翌日,又成立安徽省學生聯合會籌委會。

5月20日,省城總商會配合安慶學生聯合會的行動,做出抵制日貨的決議。北洋軍閥安慶督軍倪嗣衝下令制止學生運動,並派軍警逮捕貼標語散傳單的學生,激起民眾公憤。

5月25日,安徽省學生聯合會成立;同日,新成立的安徽省學聯決定,在省城安慶大南門外迎賓館設立國貨檢查所,並在三牌樓、四牌樓、倒扒獅等主要商業街,開設國貨販賣部。

6月6日,安慶商會會同各路商團組成檢查組,沿街巡查,嚴厲抵制日貨。

6月8日至10日三天,安慶商家聯手罷市。

6月11日,整個安慶城區總罷市,大街小巷所有商店全部關門,兩千餘名碼頭工人也同時進行罷工;大規模提倡國貨和抵制日貨的活動,使安慶成為全國關注的政治風雲中心之一。

之後由學生代表提議,經安徽省國民政府批准,將商家雲集的“四牌樓西街”改為“國貨街”,以紀念安徽及安慶這場聲勢浩大的愛國主義運動。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之倒扒獅步行街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1985年,安慶市人民政府對“倒扒獅古街”進行傳統(商業)步行街式改造,當時城市管理者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為了使沿街兩旁商鋪整齊嶄新排接,拆除了不少破舊的文物古迹與西洋風格的歷史建築,新建一批現代磚混結構、傳統仿古明清徽州建築,時稱“飛檐琉瓦,畫棟雕梁,古色古香”。經過數月封閉式整修恢復,重新開市後的“倒扒獅步行街”商賈雲集,達到了建國以來最興旺的頂峰時期。(遺憾的是1987年,安慶市將“倒扒獅步行街”解放初曾掛牌的重要文物古迹“太平天國英王府暨督帥行署舊址”主體建築拆除。)

1986年,安慶市人民政府又在倒扒獅街西街口重建一座混凝土雙柱單門石牌坊,每柱東西兩側各自倒扒(趴,同爬)着一隻獅子,總共四隻倒扒獅子支撐着新建牌坊的柱子,這樣的“倒扒獅子”雖說是一種誤解,但也給這條百年古街留下一些傳奇色彩!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圖一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圖二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圖三

安慶有條老街——“倒扒獅”(下)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