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2022年07月15日01:56:18 熱門 1252

只要保持定力、利用好優勢因素,堅持改革開放,不管外部條件如何惡劣,中國巨輪,依然能夠乘風破浪。

——林毅夫


文 / 巴九靈


在國際上,流傳着這樣一個“魔咒”:

當一個國家的GDP達到美國的60%,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就會在“美國至上”價值觀的驅使下,對挑戰者痛下殺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逐漸強大,GDP一度達到美國的60%,隨後,美國對日本展開了一系列制裁和打壓措施,如今日本的GDP只有美國的24.3%。而蘇聯和美國對峙了幾十年,但是最終也落了個被迫解體的下場。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71.8%,而中美之間的關係,也已經在合作的基礎上,多了一份競爭和對抗。

中國能否抵禦美國的壓制?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出生於中國台灣地區,獨自橫渡海峽的金門連長林毅夫,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歸國的海歸經濟學博士,林毅夫長期以來都是備受倚重的“中南海經濟智囊”。他立足中國國情,對中國現象有獨到的見解,他也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具有國際視野。在他的新書《論中國經濟》中,我們能站在他的視角上,詳細了解中國經濟的現狀,也能夠藉助林教授的智慧,瞥見中國經濟的一角未來。


01.中國的底氣


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預計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經濟總量最高的國家?在作者看來,中國的底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第一個是開放經濟自1978年開始,中國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在農業上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農民積極性,又在東南沿海設立經濟特區,重新建立和外國的經貿聯繫。

◎ 第二個則是宏觀相對穩定。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在向市場經濟轉型,但是,它們的轉型很大程度地受到了“新自由主義”影響,這種當時的主流思想倡導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

然而,以蘇聯為首,遵循這種轉型策略的國家幾乎都遭遇了挫折。因為“新自由主義”忽略了對那些資本密集、技術先進的重工業的補貼和保護,而離開了政府的干預和支持,這些企業就很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遇潰敗。

但是中國卻不一樣,在轉型中,我們實施的是“雙軌漸進式轉型”策略,對於傳統的鋼鐵、汽車等重工業和一部分缺乏自生能力的企業,我們給予補貼保護,從而維護了社會穩定。而對於服裝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民營企業,中國又秉承了開放的態度,給予民營企業家追求個人財富和價值的機會。


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 天天要聞


所以,儘管在西方經濟思想看來,雙軌制是離經叛道的策略,但是它卻出乎意料地讓中國穩定地邁過了轉型門檻,而在中國之外,越南毛里求斯等國家,也正是靠着這種雙軌制,成功轉型。

從理念和制度上的不斷摸索到全面領先,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底氣。


02.中國的挑戰


中國經濟正遭受哪些威脅?在作者看來,中國經濟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兩大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開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停產停工,消費下降,經濟停擺。儘管政府較快地控制住疫情蔓延,經濟迅速恢復,但德爾塔等高威脅變種病毒的出現,以及無法預判的疫情封控措施,都會對中國經濟正常運轉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大挑戰是中美摩擦。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就通過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試圖緩解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隨着拜登政府公布了《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美國繼續對中國在科技領域進行制裁和打壓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我們要看到,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當它在“美國利益至上”的策略下不斷對中國實行壓制,中美關係就必然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必然會在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背景下繼續向前發展。


03.應對和發展


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化解這些挑戰?

在林毅夫教授看來,想要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定力,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

直到2030年,中國每年還有8%的增長潛力,可以實現每年5%~6%的增長,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照“十九大”的構想,2050年,中國將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均GDP將達到美國的50%,那麼到時候的美國,就會“心悅誠服”。


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日本右派心裡很不舒服,開始製造釣魚島事件,中日關係緊張,但隨着中國經濟的大力發展,中國GDP達到日本的2.8倍,中日關係反而走向緩和,所以,埋頭髮展,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和美國的6.2萬美元、歐洲的4萬美元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些差距,意味着我們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上還有巨大空間,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發揮“後來者”優勢,進行追趕。

況且,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可用的政策和手段非常多,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只要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尤其是按照新發展的理念,以國內大循環為發展主體,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就能在制度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十四五”期間的穩步增長。

從宏觀上看,我國政府的負債佔GDP比重只有60%不到,而發達國家的負債佔比普遍超過100%,這就意味着我國財政政策擁有更加充足的利用空間,這足以支持政府實施像減稅減費、金融支持等一系列幫助經濟發展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製造、5G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如果我們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很快就能夠利用國內市場,發展規模經濟,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


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 天天要聞


在作者看來,只要保持定力、利用好優勢因素,堅持改革開放,不管外部條件如何惡劣,中國巨輪,依然能夠乘風破浪。


04.後記·新結構經濟學


你是否曾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經濟學大師之前一直誕生在歐美國家,而從未出現在中國?在作者看來,當英國引領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學家較好地解釋了英國經濟現象,所以大師輩出,而當美國成為世界中心時,美國經濟學家也開始崛起。而如今,世界經濟中心逐漸向中國轉移,但是光靠舊有的經濟學理論,無法完美地解釋發生在中國的新經濟現象。

所以,作者認為,有必要用中國的道路去引領世界經濟學的理論思潮。在書中,林毅夫教授再次闡述了他的“新結構經濟學”,回答了什麼是新結構經濟學,如何利用它來研究中國經濟,怎樣做研究等問題。

在“西天取經”無法為中國發展提供更有益的指導的當下,中國應該打破囚籠,尋找一套屬於自己的經濟學理論。所以,如果你想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經濟現象的背後邏輯,那麼非常推薦你閱讀林毅夫教授的這本《論中國經濟》。


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個屬於中國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中國理論的時代。


林毅夫:美國壓制下,中國的底氣、挑戰和後勁 | 同讀一本書 - 天天要聞


主題策劃 | 徐濤 | 音頻策劃 | 王振超

音頻運營 | 常秀娟 | 主編 | 鄭媛眉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