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報道,經過中國國民黨三連敗影響,黨籍中央委員孫健萍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可看出藍營整體危機就是韓流消退、傳統組織弱化、失去年輕票,影響一到兩成選票就足以牽動政治板塊位移。高雄補選又是延續因人設事與密室政治,2022一定要全面初選制度,超前部署提早布局經營。剩下兩年更要走出“媒體造神”的迷思,回應人民真實的需求與感受。
針對國民黨今年曆經一月“大選”、六月罷韓、八月高雄補選三連敗,2022年如何守住高雄市議會目前65席議員中,國民黨有31席、民進黨25席,席次變化?
孫健萍表示,高雄補選結果對藍軍氣勢相當不利,各界普遍預期藍軍議會席次將一定程度地縮減,總體來說,2018年有韓流加持,每位議員約莫多了一成的空氣票,不少當選邊緣因此搶灘成功;2022年若沒有強大的市長參選人來拉抬、加持,勢必減少一些空氣票。至於高雄議會席次,他說,基層擔憂高雄藍綠席次恐會“翻轉”,當然這還是得看個別議員問政與經營的成效,目前尚有努力空間。
連續敗北的悲觀氛圍是否會外擴其他縣市?
孫健萍表示,這不一定,因為這仍要回到該縣市的縣市長與議員的個別政績來論斷;目前藍軍的危機在於“韓流消退、傳統組織弱化、年輕票及首投族青睞綠營”,加上綠營挾帶台當局執政的行政優勢,只要影響一到兩成選票,就可能牽動地方政治板塊的位移。
那國民黨接下來該怎麼調整?
目前還剩兩年時間,國民黨應走出“媒體造神”的迷思,將“所有的救世主”都請下神壇,積極回應人民真實的需求與感受,黨的發展才可長可久。所以,國民黨應採取“中間偏左”的政策路線,重視社會公義、關注勞動權益與環境永續、確立“助強扶弱”的產業政策。
另外一點,孫健萍表示,高雄市長補選又延續了“大選”的“密室政治”、“因人設事”的取巧作法,無視既有、明文的初選辦法,當然就無法用“制度”來團結所有同志;若能透過政策辯論及公開、透明的民調,就可在初選階段找出最可能勝選的人選,也最能整合所有的力量。
孫健萍認為,黨中央明年就應“超前部署”將“九合一選舉”的所有提名人選以初選的方式產生,提早經營與布局,並破除以往密室協商、因人設事、以私害公的醬缸文化,全黨才會團結在制度與理念,支持群眾才會重燃打拚的希望與熱情。想要勝選,候選人行誼與理想性、政黨形象、政策論述、社會氛圍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