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鋪年代》:這樣的中藥味,我們都該細細聞一聞

2022年07月14日13:35:29 熱門 1984


思衣谷

《藥鋪年代》:這樣的中藥味,我們都該細細聞一聞 - 天天要聞

今天自己點了清心堂的鮮石斛青欖露,這真的是應酬認識必備之好茶喔。推薦給大家。這種中藥進入奶茶行業,自然是中藥的又一次好創新,也是大家對美好健康生活、新喝法的新時代下的新追求。而適逢最近筆者也在讀一本關於中藥業的書籍《藥鋪年代》,也委實讓孤陋寡聞的筆者見漲了很多中藥知識,以及藥鋪這個行業的知識、概況以及滿滿的人情味。

《藥鋪年代》的作者是中國台灣中藥專業人士盧俊欽,他可是高雄市鳳山順安中藥房第三代傳人,從小在中藥堆里長大,擅廚事,懂味道,十餘年來替不少業內人士研製專屬麻辣鍋香料,提供一對一中式香料諮詢服務,目前為“朕店麻辣火鍋”技術長、中國“熬八年台灣火鍋”技術研發總監、“福伯本草養生屋”技術長。

此書一共分五輯。其中在輯一中,《順安中藥行,從二〇一九走回一九三六》《阿公的名牌》這些文章作者就帶着回憶錄的情感,抒發了對順安中藥行深深的懷念之情,這裡我們可以讀到作者的爺爺創業的奮鬥史。此外也在《門神》中讓我們讀到作者的奶奶勤勞的婦女形象,一方面她會手工做斗笠,另外一方面扮演着藥鋪門神。而在作者看來,這是崇高的地位,也是他奶奶從年輕以來的唯一職業。

另外在輯一中,筆者看到很多因為藥鋪而來的童真的故事,如《屋頂上的曬葯場》就講述到非常活潑。作者以在屋頂放飛和養鴿子的趣事說起,繼而講到了屋頂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曬葯場,其中就說到他們吃完橘子和荔枝,就會將橘子皮、荔枝核荔枝殼拋向屋頂上暴晒而入葯。這聽起來都是十分有趣的,更不用這是作者親身經歷的。而更為童真活潑的地方就是因為屋頂作為曬葯場的存在,自然也成為了專屬於小孩的飛檐走壁的好娛樂場所的。因為屋頂的各類藥材是有受潮的因素,就需要人上去收藥材。而由於屋頂不能老承重過大,於是收藥材的重任就落到了小孩身上了,這裡我們可以讀到孩子們上屋頂收藥材的快樂。“幻想自己是電視上武功高強的人,享受飛檐走壁的快感。”這就藥鋪時代給予了藥鋪世家的作者多麼美好的童年回憶啊。那是藥鋪時代,自然是令人懷念的,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的。

其中輯一的《哪裡來的藥材?》就童真地給我們讀者漲經驗了,那就是藥鋪家是會有大水缸的,但該大水缸不是儲水或養魚的,自然不會發生司馬光砸缸的情節。因為藥鋪家的大水缸是不會放水的,而用來熏藥材的。他們會將藥材放在水缸里,中心騰出空間放一個小碗,碗里放硫黃,而藥材之間也有縫隙,以便後續的燃硫黃的煙來讓藥材防蛀蟲。

其中輯一的《保證!包醫》就尤為突出了藥鋪的人情味,因為在那個藥鋪時代,與鄉下的地方就醫不方便,“包醫”是算流行的,畢竟中醫和患者的關係是各取所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廂情願的事情。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就更不會有醫療糾紛。“先生緣,主人福”就是當時普遍的價值觀,在如今看來,藥鋪那個年代傳遞出來就是一種彼此信任的社會。

在台灣喪禮儀式中是有着“葯懺”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一劑中藥和一個煮葯的瓦罐,在喪屍的過程中是實際煮葯,這個儀式重點是寄望逝者可以吃了該葯懺後可以一路好走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去享樂,或者轉世投胎,然後往生者就是把瓦罐摔破,這樣的習俗是與藥鋪有很多關係的,而身在藥鋪長大的作者,自然會刨根問底到底哪些葯懺具體是什麼葯,結果原來只是常見的四物湯。或者你會如作者一樣疑問每個人的病死的病因都是不同,那麼都是四物湯真的可以保證治癒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的,這只是一種象徵儀式。讓在世的家屬可以安心。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可以化悲哀為力量,很克制悲傷的情感,以一種理性的眼光來寫到了自己的家母去世的事情,以此來一方面詳細說到了葯懺這個事情,另外一方面也寫到了自己的父親為因為中風而過世的家母,會真的抓了一次對症下藥的“葯懺”,那是一種“補陽還五湯”的加減方。而此藥方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畢竟時值如今,都是常用於中風後的病人,做術後的調理以及改善中風的後遺症上都是很管用,這就說明不管生老病死,以及葯懺的存在都寄託了一種藥鋪依舊不缺席的人文情懷。

此後,在作者的輯一的《也算藥方一張,花椒一粒》文章中,就寫到了花椒的藥用作用,如果你在半夜裡突然牙齒痛你會怎麼辦?作為中醫的作者就毫不吝嗇大方地免費給我們一個中藥方子,那就是在牙痛的地方塞花椒。事實上,只要找些辣的辛香料,如大蒜、辣椒之類就也是可以止痛的,那為何作者單獨選花椒呢?那是因為花椒不像辣椒那樣辣過頭,也不像大蒜氣味大,更不像要喝酒導致頭顱痛。綜上,我們治牙痛上上策還是選擇花椒為好,畢竟除了精準,還有一部獨特的香味呢。

此外,在輯二的總鋪師的菜單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了隨着時代的變遷,藥鋪的轉型是:在葯柜子里是藥材,到廚房就變香料。這裡體現的作者的父親對藥鋪不斷發展創新的體現。在這專輯中,我們可以讀到作者的藥鋪世家中,他們都毫不吝嗇,也樂意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如就詳細介紹了家庭版麻辣鍋的取材,做法。另外還有小秘訣使得食物更為可口和有美的享受。其中的秘訣就說到了花椒需要泡濕,可以減少炒制時苦味的滲出來;還有就是牛油比豬油好的原因是牛油的香更有層次感。等等。

之後就回應前專輯的葯懺內容,說到這種四物湯的具體製作方法和取材,原來四物湯就是當歸三錢、熟地黃五錢、芍藥二錢、川芎三錢。隨後作者也詳細說了做法,當然也說到了美味的小秘訣。如說到可以加排骨一起熬湯,因為排骨的油脂來溫潤藥材的苦澀,最後加鹽是可以提升口感的。

不僅在中國台灣地區常用的,同時也在中國內地,港澳,乃是世界的華人世界都非常熟悉的一例補湯,就要數發奶湯品花生豬腳湯了,但在作者這個藥鋪世家的製作方法中,我們可以跟着學習去做,是可以更為香氣可口的。在這裡中藥世家的作者不僅將製作這道湯品所需的配料名稱、重量都說得非常清楚,也毫無保留,而且連做法也解釋的清清楚楚。體現的大公無私的精神,也體現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如精準的用料就說到:黃芪10克、黑棗5粒、枸杞15克、當歸8克、川穹8克、豬腳一隻、乾花生300克、米酒半瓶、水3升。

在這樣的基礎,再配合作者的做法,以及還有應該注意的美味小秘訣,如枸杞熄火前再下,可保持湯頭清澈;米酒分兩次下鍋燉煮,可減少米酒使用量並使湯品擁有濃郁香氣;若有預先炮製的當歸枸杞酒,乘碗時滴入更可增添風味;發奶湯品忌與參類同補。心思細膩的作者就這樣事無巨細將葯湯方子說給大家,為大家帶來既營養又可口的好葯膳之湯。

當然除此之外,作者也大方地為大家提供其他私房配方,如養血祛瘀的生化湯,還有彌月蛋糕,還有彌月麻油雞酒;鹹水雞、翁仔烤鴨,以及作者父親黑狗兄的赤肉湯,以及特色葯膳——肉骨茶都是十分令人憧憬品嘗的。

而在第三輯就說到了內用、外服與道具這些藥鋪的其他方面,如介紹了跌打損傷——牛屎膏的親身經歷,以及還說到了紫雲膏是怎麼製作的過程。此外還描述了貴夫人的養顏聖品、珍珠玉容散,其中提到的玉容散還說到了慈禧太后的故事呢,是不容錯過的。此外,也說到犀牛角水是怎麼磨的方法,最後作者也提供了製作私房胡椒鹽以及五香粉,委實是很好的美食配料指南。當然這裡作者也必定要發揚阿公和老爸的成就,那就是那兩代人的七厘散配方,體現了一種藥鋪的傳承和為民做出的貢獻。

第四輯的後記,就收到自己接老爸的班的心得,以及對父親的無限敬意,這在《我永遠的黑狗兄》就說明了作者對父親的濃濃愛意。最後的輯五,作者就圖文並茂地就說到了香料、藥材一覽,給我們大開眼界地說明了中藥的一些品種和常識。

而這本書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一家傳統中藥鋪“順安中藥行”的經歷和社會變遷而書寫下來的備忘錄,這本書承載了充滿煙火味的舊日時光,是值得每個人留戀和懷思的。此書也是對那個物資匱乏但充滿鄰里溫情時代的回憶錄;是中醫藥行業從業者的回望,更是展望。這本書里,有發生在傳統中藥鋪里的熱鬧的作者的童年以及成長的故事,也有作者無私分享的私房配方,有真情,有智慧,飄散着濃濃的中藥香!

這樣的中藥味我們都該細細聞一聞。因為那些中藥以及藥鋪的存在寄託了一種藥鋪依舊不缺席的人文情懷。藥鋪不僅存在過去,而中藥的存在也會一直傳承下去的。中藥和藥鋪也會存在在我們的未來的。因為這些都記載着中國人乃至世界人們對健康,對美好生活,美好人際關係的追求。這種中藥味也是來自中國的濃郁的對人對事對物的人情味。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