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遊戲文創產品熱衷到博物館“抄作業”:是傳統文化崛起,還是創新乏力?

2022年07月13日10:55:17 熱門 1085

上海博物館舉辦的“漢淮傳奇——噩國青銅器精粹展”上,最近迎來一批舉止特殊的參觀者:他們舉着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器皿細節,甚至拿着紙筆現場照描器皿上紋飾的平面圖。

“聽說這批青銅器上的紋路前所未見,我們想看看能否運用到設計中。”這幾位觀眾從事玉石雕刻工作,來這裡是向文物“取經”。

以展出中國古代文物為主的上海博物館,經常會有這樣前來“抄作業”的特殊觀眾。不僅如此,近年來諸如動漫遊戲等許多文創產品,同樣直接照搬文物,將古畫場景、古代塑像等搬進產品中。

“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文物元素放進文創產品中,說明當代消費者越來越在意‘中國元素’的正確運用。”在一些業內人士和市民看來,“向博物館學習”是傳統文化復興的好趨勢。然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原封不動照搬文物、一味強調“復古”“仿古”,卻沒有在當代審美體系下創新,“所謂‘經典’會走向死胡同”。

動漫遊戲文創產品熱衷到博物館“抄作業”:是傳統文化崛起,還是創新乏力? - 天天要聞

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噩國青銅器獨特花紋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文創從業者愛進博物館“抄作業”

“噩國青銅器過去只聞其名,這次終於見到了實物。”今年36歲的吳先生從事玉雕行業,聽說上海博物館這場展覽後,專程從外地趕來參觀。“‘仿古’題材在玉雕里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夔龍紋、竊曲紋,簡潔有力,如今依然常用。”吳先生告訴記者,獸面紋同樣是重要仿古題材,“獸面紋在行業里一般都是饕餮紋,據說這次展出的是獨一無二的‘神面紋’,所以想來看看能否在雕刻里開發新花樣。”

此前上海博物館舉辦的“絲理丹青——明清緙綉書畫特展”上,也有不少從事緙絲工藝品製作和漢服設計生產的從業者前來“取經”“描樣”,推出“復刻”產品。不僅在工藝美術領域,如今許多文創產品都在使用博物館裡真實文物的元素。

手機遊戲《江南百景圖》上線之前,椰島遊戲CEO兼聯合創始人鮑嵬偉特意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展覽中有一幅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是遊戲借鑒的古畫之一。椰島遊戲COO陳聞表示,《姑蘇繁華圖》《清明上河圖》等古畫確實給主創團隊帶來很多啟發:“古畫在遊戲背景的考據上幫助我們非常多。畫作最能反映當時的人文狀態及百姓生活,我們也能從古畫中參照許多文物的樣態。”

動漫遊戲文創產品熱衷到博物館“抄作業”:是傳統文化崛起,還是創新乏力? - 天天要聞

《黑神話:悟空》中的遊戲場景(左)與山西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彩塑(右)“撞臉”

無獨有偶,遊戲科學公司不久前放出一段尚在開發中的遊戲《黑神話:悟空》12分鐘視頻,有網友將之與現實對照,發現從角色造型到場景設置,幾乎“照搬”現實存在的文物古迹。如開場場景幾乎與大足石刻相同;寺廟中的塑像和山西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彩塑“撞臉”;最後一個場景則與山西隰縣小西天的懸塑接近。就連一閃而過的經幢,也被發現與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的石幢差不多。這段視頻僅在B站上播放量就超過2200萬,彈幕逾23萬,有網友讚歎:“這才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正確方式”。

照搬文物是對中式美學的還原?

《黑神話:悟空》此番引起關注和讚揚,一大原因是去年放出的視頻中,部分場景把日式建築放進了這一以中國神話為藍本的遊戲中。今年的視頻中,這樣的情況已基本不存在。據悉,主創人員實地走訪國內文物古迹,掃描相關數據,將這些場景在遊戲中重現。

一些資深遊戲玩家坦言,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日本文化混淆,並以“東方美學”來概括,是過去西方文創產品常用的“套路”。“文化自信不光是一句口號。我們自己有燦爛高級的傳統文化,在自己的動漫遊戲和文創產品應該積極‘撥亂反正’。”

動漫遊戲文創產品熱衷到博物館“抄作業”:是傳統文化崛起,還是創新乏力? - 天天要聞

歐洲設計的同一瓷器圖稿,中國和日本呈現方式完全不同

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上,有一款173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聘請畫家考奈利·普朗克設計來定製瓷器的圖案“陽傘夫人”。展出的中、日兩國以此圖案製成的瓷器,從“陽傘”到“夫人”的衣着髮型乃至邊緣紋飾,都有明顯的區別。業內人士表示,儘管中日兩國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和往來,但“畢竟是不同國家,文化並不相同”。

採用文物上的元素是還原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從事珠寶玉器行業的劉卿也很關注博物館的青銅器展,“傳統紋飾對這個行業非常重要”。劉卿記得,自己15年前剛入行,第一項工作就是學習一柜子的文物圖冊:“不僅要熟悉各種傳統紋飾,還要了解不同時代的紋飾差異以及背後的寓意。”當時他是工作室里為數不多的“科班出身”,還要將文物上的紋飾描成平面圖案,好讓年輕的學徒們直接對照上手練習。他坦言過去不少雕刻工匠文化程度不高,“來什麼刻什麼,流行什麼做什麼”,這樣的情況下“直接用文物上的紋飾最可靠”。

“文物放在博物館,參觀人數畢竟有限。”一些文博從業者也樂於看到這樣的現象:“通過動漫遊戲或影視劇,以及各種文創產品,能讓真正的傳統文化有更廣泛的影響。”

大數據讓“復古”停滯不前?

不過,此番上海博物館的噩國青銅器展之所以吸引吳先生和劉卿,一大原因是“終於有新鮮紋飾可以參考了”。

“翻看歷史上的紋飾,是在不斷變化的。難道我們今天重視傳統文化,只能不斷‘復刻’?”劉卿坦言,近年來一些獲獎作品雖然屢有創新,市場反響卻平平;但照搬文物款式的,一直很受歡迎:“這樣對傳播傳統文化真的好嗎?”

即使插上科技的翅膀,劉卿擔心的問題似乎仍沒有答案。有的“國風”遊戲在上線之前,會將各個版本放到網上進行流量測試,選取最受歡迎的“復古”款式。一些遊戲從業者也擔心,如今的遊戲越來越關注“小而美”,只要吸引並抓住少部分“核心消費者”便可獲利,反而會把傳統文化局限在喜歡“國風”的小眾群體中。

動漫遊戲文創產品熱衷到博物館“抄作業”:是傳統文化崛起,還是創新乏力? - 天天要聞

《江南百景圖》畫面參考古畫

《江南百景圖》中有一個道具“八仙燈”,原型取自“鰲山”,宋代以來的元宵民俗中,百姓喜歡將彩燈堆疊成山,形如巨鰲,因而得名——遊戲中的角色形象、建築設計、衣服形制,都能在古畫中找到原型。在陳聞看來,“我們一直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通過好的藝術形式,讓年輕圈層了解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創新,首先是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一些遊戲玩家認為,只有傳統文化走進更多當代人的生活,才會激起創新與發展:“通過手機遊戲傳播傳統文化,難道不是創新嗎?”

“如果認為復原只是照搬古人,不算創造,那是太不了解情況。”曾在今年央視中秋晚會上為演員劉詩詩、井柏然打造了宋代裝束造型的中國裝束復原團隊創始人劉帥認為,復原也是創新。除了根據文獻記載還原古代服裝的造型、花紋和工藝外,他們推出的很多古代服裝花紋、配色都是根據歷史記載自己重新設計的。有消費者買了他們的漢服,當作風衣穿搭去上班,在這些消費者眼中,“重要的是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不是被傳統束縛,才能將傳統文化積極運用到當代生活中。”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簡工博

來源:作者:簡工博 張熠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