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環球 | 日本政要為何屢觸台海“紅線”

2022年07月13日07:44:19 熱門 1619

12月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台灣地區某智庫舉行的視頻研討會上發表以“新時代台日關係”為題的演說,聲稱日本無法容許對台灣的“武力進犯”,“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可以說是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等同於“經濟自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安倍此番發言純屬“胡言亂語,妄議中國內政”。以安倍為代表的一批日本政客,為何在台海問題上頻頻觸碰“紅線”?

保守政客迷戀殖民舊夢

日本政要在涉台問題上屢屢挑釁,反映了怎樣的“台灣情結”?

安倍涉台狂妄言論是其一貫的政治理念的集中暴露。早在1997年日美修訂防衛合作指針期間,他就強調“周邊事態”應該包括台灣海峽。安倍也因此成為自民黨內“親台”派的代表人物。其實,在日本政壇和安倍持有相同立場的保守政客還有不少。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其潛意識裡一直揮之不去的“台灣情結”在作祟。

新民環球 | 日本政要為何屢觸台海“紅線” - 天天要聞

圖說:安倍晉三。圖源:GJ(下同)

這種“台灣情結”根源於日本保守政客迷戀昔日侵佔台灣的殖民舊夢。日本在戰敗後,按照《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的規定,結束了對台灣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但是,台灣作為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攫取的第一塊殖民地,被日本視為躋身列強行列的標誌。隨着日本從戰敗的廢墟中迅速崛起,一些保守政客又開始將台灣視為自家“後院”,處心積慮地重新染指台灣。從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增訂所謂“遠東條款”,到1999年通過《周邊事態法》,2015年出台新安保法制,都是以維護台海地區穩定為名,為其武力介入台海局勢製造借口。

這種“台灣情結”反映了日本保守政客基於地緣政治考慮的冷戰思維。日本政治家中很早就有人主張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位置和西太平洋的海運咽喉。日本自中東輸入的石油以及從東南亞進口的原材料80%以上需經過台灣海峽。在篤信“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日本保守政客看來,第一島鏈“斷裂”後日本的戰略態勢將會嚴重惡化。

這種“台灣情結”也折射出日本保守政客長期壟斷政壇形成的政策慣性。近20年來,日本政壇先後誕生過11位首相,其中由自民黨“清河研究會”出身的首相雖然只有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4人,其累計執政時間卻佔了82.4%。除福田康夫外,其餘3人在任內都熱衷於提升與台灣地區的實質關係。由於自民黨在日本政壇“一黨獨大”,其黨內傳統的派系協調運作模式漸趨失靈,親台的“鷹”派勢力在失去天敵的情況下空前膨脹、且長期壟斷權力中樞,形成了一種嚴重扭曲的、難以約束的政策慣性。這就造成了人數不多的保守政客可以在涉台問題上恣意綁架自民黨、綁架日本外交的局面。

狂言背後含三大考量

日本政要這些言論背後暗藏哪些目的?

安倍和他的追隨者近期在台灣問題上露骨挑釁,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諸多深層次考慮的,可以概括為:遞“投名狀”、帶“節奏”和抓“眼球”。

遞“投名狀”,就是向美國表忠誠,緊密配合拜登政權新一輪的對華“台灣牌”攻勢。拜登上任近一年來,由於在管控疫情、振興經濟上乏善可陳,支持率驟然下跌。唯一能凝聚兩黨共識的就是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不斷踩線逾矩,敲打中國。拜登一面與中國領導人視頻對話,一面卻派遣軍艦巡航台灣海峽,加大售台武器力度,派遣國會議員及高官訪台,發動了新一輪的“台灣牌”攻勢。而鑒於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時,完全將盟友撇在了一邊,安倍特意加上一句“台灣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顯然也有將美國拖下水的考慮。

新民環球 | 日本政要為何屢觸台海“紅線” - 天天要聞

圖說:岸田文雄。

帶“節奏”,就是渲染台海局勢緊張,推動岸田內閣修憲擴軍,“一條道走到黑”。修憲擴軍一直是日本保守政客試圖擺脫戰後體制的夙願。此前安倍復出後任首相8年,在修憲擴軍上做足了文章。這次大選後,對修憲持積極態度的勢力再度超過眾議院議員總數三分之二的“門檻”。加上菅義偉任內通過了修改過的《國民投票法》,岸田文雄上任後又首次將防衛費提升超過GDP1%的上限,這就讓安倍等人再次萌發修憲擴軍的野心。安倍此舉無非就是誘發和放大日本民眾的危機感,為修憲擴軍掃清障礙。當然,這樣做也對岸田文雄任內的對華路線形成了牽制。

抓“眼球”,就是製造輿論熱點,為安倍本人提高媒體曝光度,擴大政治影響力。安倍卸任首相已有一年零三個月,他一直試圖扮演日本政壇“造王者”的角色。然而,近期發生的幾樁事情卻讓他忐忑不安:一是這次大選安倍在山口縣第4選區拿到的選票比4年前少了兩萬多張,得票率僅69.7%,不僅與石破茂的84.1%、河野太郎的79.3%難望項背,就是在山口縣當選的自民黨議員中也是墊底的,“任期最長首相”的光環日漸黯淡;二是岸田文雄在大選後安排人事沒有完全秉承安倍意圖,且與麻生太郎和茂木敏充越走越近,大有三派聯手對壘安倍的架勢;三是安倍雖再次成為自民黨最大派系掌門人,但派內不少骨幹對這位背着政治醜聞“十字架”的會長並不服氣。安倍的焦慮感和失落感與日俱增,這恐怕是他“胡言亂語”的直接原因。

日外交失衡短期難改善

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岸田政府能否糾正外交失衡,恰當處理對華關係呢?

岸田首相12月6日在臨時國會發表施政演說。事前,防衛省與首相官邸曾就有關措辭反覆磋商。岸信夫堅持要在施政演說中加上“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這句話,強調必須與今年4月菅義偉與拜登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保持一致。

但是,岸田最終並沒有採納岸信夫的意見。日媒猜測,此舉顯然是他想在涉台問題上與安倍等人拉開距離。

據了解,日本國內有不少人期盼岸田政府能讓中日關係重返正常軌道。岸田是“宏池會”出身的第五位首相,“宏池會”一向以重視經濟、重視亞洲著稱。岸田本人長期擔任外相,了解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及其對維護中日關係大局的重要性。他在同習近平主席電話會談時,表示中日要共同努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的、穩定的中日關係。他任命素有“知華派”之稱的林芳正擔任外相也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日本奧委會已決定派遣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出戰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這很可能成為中日關係轉圜的重要契機。

目前,日本國內存在的有利於岸田調整外交布局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日本民眾對華親近感雖然還在低位徘徊,但5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不希望看到雙邊關係繼續惡化下去;二是疫情後日本對中國市場依存度明顯提升。2020年日本對外貿易總體萎縮,唯有對華貿易增長了0.8%;2021年1至6月,中日雙邊貿易同比增長23.7%。日本在華企業的收益率是其世界平均值的兩倍左右,經濟界不希望由於兩國交惡而失去中國市場;三是岸田首相以經濟新政為標榜,其倡導的“新型日本資本主義”,核心理念是構建經濟增長與分配的良性循環,而要實現經濟增長就需要來自中國的助力。

不過,岸田調整對華關係依然受到內外各種消極因素的制約。首先,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未發生根本轉變。目前,日本政府正忙於岸田年內訪美的準備工作,恐怕難以拒絕美國強壓日本共同實施遏華制華戰略的要求;其次,岸田的管控能力雖有所上升,但由於安倍心腹佔據了自民黨和內閣一系列要害部門,施政難度較高。2022年,日本政府將出台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和《經濟安全保障法》,岸田很難阻止保守政客繼續攪局中日關係;再有,日本國內厭華情緒抬頭的輿論環境也導致岸田在推進對華外交中較難獲得足夠的民意支持。

因此,日本目前這種外交失衡的局面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作者: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吳寄南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