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集體下架的智能投顧產品,為何成了“雞肋”?

2022年07月12日20:04:16 熱門 1734
銀行集體下架的智能投顧產品,為何成了“雞肋”? - 天天要聞

始自2016年的國內智能投顧行業熱潮,迎來了一個標誌性節點。

最近,招行工行、中信等多家銀行近期紛紛發布通知稱,即將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停止旗下智能投顧相關業務。相較於去年底銀行不再新增智能投顧規模不同,此次不少銀行選擇將存量的智能投顧組合變為單只基金持有。

所謂智能投顧,參考美國金融業管理局(FINRA)官方定義:智能投顧是指利用大數據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水平、財務狀況、預期收益目標以及投資風格偏好等要求,運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資產配置建議。

簡言之,用機器人替你理財,進行組合的配置和優化。

2008年,第一家主打智能投顧的公司Betterment在美國出現。2016年,國內創業公司、第三方理財平台、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始推出相關業務,智能投顧儼然成為金融科技的新風口。其中,招行“摩羯智投”是銀行業內首家入局者,不論是機構投入程度、還是行業關注度均為業務標杆產品。如今,隨着“摩羯智投”的“停止服務”,智能投顧一曾經的風口也值得重新審視。

不過,這或許也並不意味着銀行系智能投顧的徹底失敗。多位業內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智能投顧市場潛力大,但是監管風險也存在,目前應該處於監管整理期,不能排除整改完畢之後大概回歸的可能性。”

那麼,銀行為何在此時集體下架智能投顧產品?

觀察一:監管尚未明朗

去年12月,招商銀行曾發布提示稱,該行正在對摩羯智投進行規範改造,將暫停購買功能,原持倉客戶的贖回和調倉交易不受影響,後續存在不能持續提供服務的風險。

“目前,為了配合監管要求,我們將暫停摩羯智投的購買功能。後續服務如有變更,我們將及時告知,以便您進行投資安排。我們也衷心地希望,未來仍能繼續為您提供基金組合服務業務。”

不止招商銀行,去年同期,至少包括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智能投顧服務暫停申購功能,存量客戶服務不受影響,並且也多次提到“為了配合監管要求”。

目前關於智能投顧監管的最新文件來自去年11月初,多地證監部門下發的《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

這份《通知》明確要求:一是業務開展主體為基金銷售機構;二是標的基金為基金銷售機構代理銷售的基金產品;三是服務對象限於該機構的基金銷售業務客戶;四是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與客戶單獨簽訂合同;五是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服務單獨收取費用;六是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機構不得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投資建議,不得提供基金組合中具體基金構成比例建議,不得展示基金組合的業績,不得提供調倉建議。

同時還要求,相關整改要於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

有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金融監管部門近期再度對部分銀行總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相關銀行進一步貫徹去年底發布的《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多家銀行選擇6月30日前關停業務大概率與這份通知密切相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及招行此前均已獲得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是60家獲批試點機構中僅有的3家銀行,為何此前已經獲得政策支持的他們也選擇在這一時間節點關停?

有從業者向鈦媒體APP表示,這與目前尚未明朗的智能投顧監管框架有關,銀保監會與證監會兩方如何協作關鍵是一個關鍵問題。

“銀行系智能投顧面臨主體(銀保監會)、業務(證監會)的雙重監管。從產品層面上,銀行系智能投顧持倉包括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銀保監會監管),各類基金產品(證監會監管),監管主體非常複雜。”這位從業者表示,“整個財富管理業務未來都需要證監會與銀保監會協調監管。”

在監管環境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銀行選擇了暫時叫停而非及時整改。

觀察二:漸成雞肋業務,銀行難以長期投入

關停的另一大原因是,銀行並沒有真正將智能投顧業務做大做強。

“對當下的銀行來說,智能投顧是個雞肋業務。”一位業內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

仍以中國銀行業首個智能投顧系統“摩羯智投”為例,2016年末,“摩羯智投”上線,次年十月招行公布了“摩羯智投”規模突破80億元。然而這一發展趨勢並為得到持續, 其最後一份成績單是——截至2021年10月底,摩羯智投累計服務客戶超20萬,累計銷售規模超140億元。

對於銀行的業務體量而言,這一規模非常小,營收佔比可以忽略不計。

一位智能投顧從業者向鈦媒體App表示,“表面上看,銀行暫停智能投顧業務的背景是監管矛盾,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基金投顧是高投入、長時間的業務,銀行往往沒有耐心做長時間的大量投入。”

在他看來,對於大多數銀行而言,某一業務長期投入但是產出不足,其他部門勢必與其爭奪資源,難以長期持續。另一方面,基金業務本就是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中的主要業務,但智能投顧業務要真正想做起來,必須通過提供投顧服務去掙錢,而非通過交易傭金掙錢,“銀行做智能投顧,需要自我革命。”

觀察三:銀行系失去先手

在國內智能投顧發展初期,筆者曾對比過中美兩地智能投顧的差異所在。

比如,中國尚無專門的法律條款對智能投顧業務進行規範,美國相對完善;中國ETF基金較少,可分散的風險也有限,美國智能投顧標的大部分為ETF,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化的投資對沖系統風險;中國市場個人投資者佔比較美國高,習慣於短線操作或者保本保息產品,美國金融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等等。

經歷過數年的探索,中國智能投顧的市場環境已經得到了一些提升。比如,投資者被動投資理念和接受度得到了明顯加強,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得到了頂層政策支持。

最重要的是,與智能投顧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基金投顧市場,開啟了快速擴容階段(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基金投顧的標的只能為基金,前者可以包含其他資產)。

2019年10月,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正式啟動,拉開賣方投顧向買方投顧轉型的序幕。近兩年來,基金投顧進入發展快車道,證監會在去年7月舉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基金投顧合計服務資產已逾500億元。

從用戶拓展成果來看,基金投顧的輻射力度也不可小覷。截至2021年底,支付寶“幫你投”累計服務用戶已超過300萬人,盈米基金投顧服務的簽約客戶數也超23萬人,華泰證券“省心投”的參與客戶數超過70萬人,等等。

不過,基金投顧行業仍然存在一些核心問題,畢馬威中國發布的《中國基金投顧藍皮書2022》指出,中國基金投顧市場當下面臨五大痛點:

重“買”輕“賣”、缺乏長錢賬戶的投資行為,導致用戶賺不到“價差”;“賣方投顧”正在向“買方投顧”模式轉變,“買方投顧”模式尚未普及;缺乏基於“客戶全生命周期人生目標”的長期財富規劃服務;被動型底層資產不足;“重投輕顧”的現象普遍,智能投顧發揮的空間有待提升。

其中,諸如“賣方投顧”向“買方投顧”的轉型難題,是堪稱需要行業“自我革命”的根本性問題。而從銀行的視角看,智能投顧(基金投顧)更已經失去先手。

自2019年10月以來,國內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機構已經達到60家,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29家證券公司,另有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銀行各只3家。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作為第一批獲批機構在2020年2月拿到試點資格,但這目前僅有的3家獲批銀行都已經暫停了相關業務的展業。

與競爭對手們相比,銀行與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雖然分別具有客群與流量優勢,但投研團隊和經驗是明顯短板。基金公司的優勢在於投研團隊和做FOF等成熟經驗,但劣勢是渠道;券商因為營業部和研究所分別提供“顧”和“投”的便利,被不少機構認為受益將更加明顯。

天風證券此前分析,目前財富管理正處於從“賣產品”到“賣配置”的“量變”階段,而基金投顧將成為最重要的牌照基礎,目前券商已佔據先發優勢,後續或進一步壓縮銀行代銷市場份額。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編輯|天鵬)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