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2022年07月12日10:21:04 熱門 1907

第二章 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ONE 智能穿戴產業向細分市場過渡,柔性技術引領潮流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回顧2015年,各大廠商在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的爭奪戰可謂是愈發激烈,蘋果的Apple Watch智能手錶、小米的光感版手環、華為的HUAWEI WATCH等智能穿戴產品相繼發布,不少重量級產品也引發了行業、媒體以及消費者的高度關注,“跨界”、“細分”、“專業化”等也成為了今年智能穿戴行業的熱門詞彙。

1.跨界:“錢”景廣闊 競爭激烈

作為目前智能硬件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產業,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的“錢景”着實讓人心動,自2012年谷歌發布Google Glass引爆市場以來,短短三年時間,智能穿戴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全民熱議的產業。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據市調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312.7億美元,2015-2020年期間的年化複合增速將達到17.8%,而這一規模在2012年僅27億美元。

在這一龐大的利潤趨勢下,除了獨立的智能穿戴廠家外,不少企業都紛紛玩起了“跨界”,包括Google、蘋果、微軟、360、百度、騰訊、小米、三星等在內的互聯網科技巨頭,以創維、長虹、海爾、格力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廠商,以耐克、阿迪達斯、360等為主的運動服飾品牌等都加入了智能穿戴產業大戰,已經發布或即將發布相關產品。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2.細分:精準定位是趨勢,解決痛點是生存法則

“細分”是今年智能穿戴領域的又一熱門詞彙,也是未來智能穿戴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用一個詞概括2014年對智能穿戴設備最深刻的印象,相信大部分人腦海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同質化”。2014年的智能穿戴市場,多數同類產品功能雷同,外形相似,企業陷入同質化競爭之中。

但是從2015年開始,不管是硬件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在向細分領域發展,專為老人和兒童打造的定位產品、專為年輕人設計的運動設備、為預防慢性疾病而推出的穿戴產品以及備受行業關注的專業醫療產品等,都成為了企業在智能穿戴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兒童定位手錶,儘管這個細分客戶群體小於運動健康手環和智能手錶的市場,但卻受到眾多家長的追捧。360、華為、騰訊等傳統大廠都紛紛加入到了這個細分領域的市場爭奪大戰,相繼發布了360兒童衛士智能手錶、華為榮耀小K兒童手錶和騰訊兒童管家智能手錶等,據了解,近兩個月,兒童定位手錶產品的出貨量達到了300萬/月。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對於做細分市場的企業而言,找准用戶需求是決定其能否在細分領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先決條件,而這一先決條件需要企業對用戶“痛點”需求進行深入了解,這樣才不至於成為那些大眾浮躁型企業在細分浪潮下的“陪葬者”之一。

與此同時,輕薄化是未來便攜式智能硬件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一趨勢的實現則有賴於相關技術的研究,尤其是柔性技術在電池和顯示屏中的應用,將會給智能穿戴設備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3.專業化:柔性技術應運而生

當前,市場上的智能穿戴產品幾乎都配備了心率監測、睡眠監測、計步、卡路里監測等功能,只要消費者能想到的,廠家都可以通過模塊化來滿足客戶需求,但是,由於可穿戴設備產品本身尺寸較小,無法配備大容量電池,對產品續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再加上不少功能都需要長時間保持待機狀態,更是讓產品電池“不堪重負”,因此,柔性電池順勢而生。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此外,柔性技術在可穿戴顯示屏上的應用在行業內也是備受關注。顯示屏是智能手機中最大的硬件產品,這也是制約智能手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智能穿戴設備領域,顯示設備也同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試想,即使智能穿戴設備的材料再柔軟再舒適,如果顯示屏只是硬梆梆的一塊平板,似乎也無法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一直以來,輕便和良好的視覺體驗是用戶在顯示技術方面的追求,而柔性顯示屏的出現,不僅適應了人類追求視覺自由的本質要求,而且破解了移動互聯時代的智能終端核心矛盾的客觀需要。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目前,柔性電池和柔性顯示屏在智能穿戴設備中的應用不算多,2016年的技術瓶頸也依然存在,智能穿戴廠家要想擺脫當前電池和顯示屏瓶頸帶來的困擾,當務之急就是要在技術上鑽研,提高生產工藝和效率,再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親民化”的價格策略,如此,相信智能穿戴廠家在“圈錢”的同時也會贏得口碑,從而達到利益和口碑共存的最佳生存狀態。

TWO 無人機市場爆發前夜三道門檻待突破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研究數據稱,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將會增長3倍至4倍,到2024年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00億美元。在如此龐大的利潤驅使下,中國湧現除出了一大批無人機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300家至400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其中50%的企業將會被淘汰,無人機市場的紅海即將到來。

不過,當前中國無人機市場的發展正處於2009年智能手機市場爆發初期階段的狀態,尤其是消費級無人機和民用小型無人機市場,更是被消費者看好。隨着無人機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各種安全問題也隨之見諸報端,無人機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目前許多無人機都無法自主避開障礙物,安全事故頻發;2、無人機在無GPS信號的室內操作缺乏穩定性,易出安全事故。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對於自主避障問題,大疆和零度分別在今年6月和7月推出了智能避障系統“Guidance”和TOF避障系統,前者配套可開發無人機平台“經緯”系列使用,後者也將被應用到零度下一代產品中;在室內安全性方面,以大疆和極翼為代表推出的視覺定位系統是行業內比較認可的技術,尤其是光流的應用,更是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室內即使沒有GPS信號,通過光流超聲波傳感器也可以保證無人機實現精確懸停和平穩飛行。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除了無人機本身帶來的安全性問題之外,用戶操作不當也會帶來安全隱患,而“手機APP操控+安全方案”是2015年無人機發展的一大趨勢,通過將無人機產品與移動終端結合,不僅可以實現無人機的簡單操控,降低複雜操作帶來的風險,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創新操控體驗,目前,以Parrot和億航為代表的企業已經研發出了搭建移動端的操作平台。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儘管國內無人機的相關政策尚未落地,監管還不是十分明確,但是這一問題已經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今年4月,國內首部《民用無人機系統通用技術標準》的發布更是加強了行業對無人機市場大戰的信心,尤其是中國首部無人機交通法規《輕小型無人航空器運行暫行規定》也將在近期出台的消息,讓更多業內人士感受到無人機政策法規開放腳步的臨近。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在無人機領域,國內企業能迅速佔領全球市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具有先發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大疆,佔據民用小型無人機市場全球70%的市場份額着實讓人欣喜。目前,最常見的多軸無人機以四軸、六軸和八軸為主,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飛控系統、導航系統、動力系統以及數據鏈傳輸系統四個方面。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1、作為無人機飛控系統的“大腦”,MEMS陀螺儀在飛控系統中對於實現飛行器的平衡控制和輔助導航系統扮演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無人機重量,降低功耗,提升飛行時間,甚至可以通過MEMS技術集成更多傳感器,為姿態精確控制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持。

2、導航系統是無人機的“眼睛”,主要為無人機提供參考坐標系的位置、速度、飛行姿態,引導無人機按照指定航線飛行,對於無人機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抗干擾性能的要求而言,簡單的非自主(GPS等)和自主(慣性制導)導航系統無法滿足,因此,“多傳感器+光電導航系統+GPS+慣性”相結合的多種導航技術解決方案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3、在動力系統方面,市面上大部分無人機產品的動力裝置採用的都是活塞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方式推重比較低、壽命較短、油耗也比較高,只適用於低速低空小型無人機,對於低空無人直升機,高空長航時的大型無人機以及消費級微型無人機而言,需要的則是高推重比、長壽命以及低油耗的發動方式,而渦輪式發動機在這些方面均比活塞式發動機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渦輪必將成為未來無人機發動系統的主流。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從宏觀來看,2015年中國無人機市場銷量不斷提升,隨着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迸發,2016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發展前景也將持續利好,包括更智能、更強大硬件的研發,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無人機產品將會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另一個“智能手機”。

THERE 2016年VR與AR從業者命運幾何?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首先來盤點下2015年AR/VR領域大事件,

1月,微軟推出了全息影像頭戴設備hololens;

3月,索尼發布虛擬現實眼鏡;

5月,谷歌與Gopro達成合作,共同開發VR錄製設備;

6月愛普生髮布VR頭戴設備Moverio Pro BT-2000;

9月迪士尼投資虛擬現實技術或引入電影電視的拍攝;

……

這些事件足以證明當前AR/VR市場是何等的火熱!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根據Manatt Digital Media發布的2015 Q2 AR/VR報告,到2020年,預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500億美元,而增強現實預計將佔據最大的份額,為1200億美元,其中包括了硬件(份額最大)、商務、數據語音服務以及影視。虛擬現實則只佔有300億美元的規模,主要來自遊戲和硬件。

其報告分析稱,大眾市場應該還是增強現實應用的多,虛擬現實則更適合小眾的遊戲市場,當然AR在遊戲市場也有所應用。不過就目前市場資本的走向來看,VR起碼在現階段是廠商所推崇的。包括三星、索尼、諾基亞、Facebook等國際廠商都在VR領域有相關投資。

市場上關於AR的成形產品,著名有兩家——微軟Hololens與谷歌的Google Glass,不過目前都沒有面向消費者發售。相比之下VR市場則火熱的多,有眾多廠商包括三星、HTC、Oculus等廠商設備多次在展覽中展出。2015年全球移動VR設備銷售超300萬個,儘管銷售火爆,但是VR設備依然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1、在硬件方面,顯示分辨率低、可視角度窄、刷新率低引起佩戴者暈眩等不適;而在軟件方面同樣存在設備操作系統不統一、內容少且質量低、開發工具少等急需解決的問題。不過硬件層面的問題在2016年將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索尼的4K分辨率早前已在手機上應用,相信使用在VR設備上只是時間問題,而相配套的支持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CPU驍龍820、三星獵戶座8890、Helio X20也會在2016年相繼上市,屆時上述問題將迎刃而解。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2、軟件內容的服務,是VR設備能持續使用的核心因素之一,內容的豐富程度直接決定了好玩程度。整體來說VR內容服務還是比較欠缺,且會出現兩個趨勢:2016年由平面視頻轉換而來的VR視頻會比較多猶如當初2D轉3D般;大部分的VR內容依然會以立體觀影為主,真正的VR遊戲和VR影視內容到2017年以後才有可能逐漸豐富。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目前國內超過150家廠商從事VR設備的製造,不過基本上都是基於手機的移動VR眼鏡盒,毫無VR體驗。明年待用戶體驗到真正的VR產品後,市場將不再有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就國內而言,在行業標準逐漸形成、主流VR企業的生態圈愈加完善的大背景下,預計將有大部分VR企業難以在16年融到下一輪資金。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2016年將是大眾認識了解VR的元年,屆時擁有硬件製造優勢的廠家在硬件標準的統一上將會有更強大的話語權,這無疑將對國產技術匱乏的廠商造成衝擊,同時外界預測2016年Oculus銷量超過500萬,國內VR設備在Oculus的衝擊和VR內容缺乏的情況下,銷量很難達到大家對VR行業的預期。在銷量上大幅落後,國內廠商在設備系統統一上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

2016年是AR/VR發展元年應該不會存在太多的疑問。前景廣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清市場的競爭形勢,無論是在硬件製造能力上還是軟件內容服務上,國內廠商基本上沒有拿的出手的。而在硬件與系統標準制定之後,國內小廠的生存空間將會變得很小,屆時AR/VR領域也將從藍海正式轉為紅海。智能手機發展軌跡,AR/VR將會花更少的時間走完。

FOUR 機器人邁入2.0時代,人機協作是熱點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隨着後智能機時代的漸近,智能硬件的接棒者在智能機器人身上得以體現,憑藉高分辨率的圖像採集設備和計算機軟件算法,機器人視覺在效率及精度上遠高於人工;機器人可適應24小時不間斷、重複性的工作;同時,對於不適宜人工工作的危險工作環境或光線環境,機器視覺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這讓機器人在2015年大受追捧。

電子行業對品質的高要求和快速迭代,帶動了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隨着公眾對產品質量的重視和自動化改造的深化,機器視覺在汽車、醫藥等行業的滲透率也在逐漸增加。與虛擬現實、人機交互、機器人、安防等概念的共振帶來新的機遇,想象空間巨大。機器人憑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不僅可應用於工業生產中,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人工智能領域,想象空間得以拓展。

事實上,目前機器人並沒有大行其道,鑒於其本身的造價成本過高、智能交互能力的不足以及產業鏈尚不成熟等因素,在2015年,機器人正逐漸從高起點、高難度的工業用途和軍用走向更加廣泛的市場應用領域,進入2.0時代。市面上出現的包括遠程臨場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真空清潔機器人以及汽車的進階版人類運輸移動機器人……將進一步演化出人機互動,我們可以在各種機器人身上看到這點,而這一現狀所引發的一大可以預見的後果就是,基於移動交互機器人技術創建的新興公司數量將在2016年會迅速增加。

從市場來看,高質量低成本的傳感器、電子產品以及消費電子產品通訊系統的出現,大部分機器人製造所需的材料如今已經可以在市場上以商品定價買到了,機器人硬件已經商品化了,與此同時,機器人硬件的造價成本也在逐漸降低。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如今生產製造業及物流業的需求推動了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發展,機器人解決方案正在逐漸形成一種技術基礎。回顧2015年,人機協作概念已然站上了風口,有關協作型機器人新產品紛紛亮相,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協作型產品主要包括優傲機器人、ABB雙臂機器人YuMi、KUKA的iiwa機器人,以及發那科的CR-35iA綠色機器人等。這類機器人一般具備安全功能,一旦檢測到有人碰觸就會立刻停止工作、受到人的推力也會巧妙地避開。從演進路徑看,機器人正向2.0時代邁進,並朝着人機交互,人機交流,人機一體的方向發展。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展望2016年,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進程更為突出,機器人具有兩大屬性,一個是機器屬性,另一個是人的屬性。第一代機器人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更多的偏向於機器屬性,即作為一種專用的機器設備來替代人類的簡單工作,第一代機器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往往只能在結構工作環境下進行工作,即只能在預先編程的情況下,做一些程序化的、重複性和規定性的工作。從功能實現角度看,大多數的機器人缺乏環境感知系統、視覺功能和力覺功能,也沒有觸覺功能,因此也就不能適應複雜的非結構環境和空間下的自主工作,而機器人2.0時代這將逐漸改變。

後智能機時代,智能硬件誰來接棒? - 天天要聞

此外,在靈活性、靈巧性操作層面,機器人的作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消費者電子產品的組裝生產上。一方面,現有機器人產品在精度、性能等方面不能滿足上述新領域的技術要求;另一方面,隨着3C消費電子製造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在生產線模式重新切換方面對機器人的柔性生產和靈活製造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華強電子雜誌 《後智能機時代 智能硬件誰來接棒》第二章)

文章來自:華強智造Hi空間(微信公眾號:HQ-Innovator)

“小編炮”搜羅的極客爆品、智能硬件領域最新數據趨勢,創業圈內一起嗨的活動,你都想知道的話,來找小編炮咯~~ 長按 HQ-Innovator 複製到微信搜索關注!大聲說Hi!!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