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際經濟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是在貨幣匯率這一方面。新興國家和資源大國的資金向外流失速度都在加快,印度和南非等國的貨幣匯率都下跌至歷史最低點。新興國家開始保護本國貨幣的流失,但是沒有明顯效果。不同國家,對於這樣的變化都實行了不同的措施,中國也開始了資金保衛戰。面對這次的新型經濟貨幣危機,中國該如何脫險?對中國經濟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新來的朋友記得點個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視頻,又可接收最新消息。
一、經濟大變動,全球貨幣貶值牽涉面極廣
從全球經濟角度看,貨幣的貶值帶來了一系列影響。而導致貨幣貶值,全球大部分商品的價格上漲,以及通貨膨脹的原因,大概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其一就是大部分商品的價格已經與現實不成正比,導致部分人群的生活條件不公平。二是對於人民總需求量的大大提升,國家推行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都導致了通貨膨脹。
對於那些經濟大國,比如俄羅斯,英國,它們對外的匯率持續下降,從俄羅斯央行公布的盧布匯率為一美元兌60盧布,一歐元兌66盧布都可以看出。而對於新興國家,印度,南非等國貨幣的匯率也在持續下降,南非的石油價格從16美元下降到了13美元。而身為資源大國的澳大利亞,澳元也下跌到了近幾年來的最低值。
那麼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如此規模巨大的經濟變化,從各種經濟市場和資源大國流入的貨幣都去了哪裡?難道都憑空消失了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通過媒體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在全球貨幣貶值的情況下,只有美元的匯率在不斷增高,甚至創下了最高點。
可能是各方經濟下跌的原因,或者說是美國儲蓄的加息預期,種種原因導致了美國的這種情況。但是對於全球經濟的最高者美國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雖然說有利於美國的經濟金融發展,但是長期如此,勢必會拖垮美國的金融政策。
美國對於物品出口來說並不是特別依賴,它可以通過強大的經濟基礎,對整個國際上的貨幣進行掌控,已到達獲益的效果。但是對於中國以及其他資源大國來說,這樣的貨幣改變顯然是一次大的危機。新興經濟國家必須要擺脫這次危機,才能夠避免成為這場貨幣貶值,資源流失的受害者。
這是一場範圍極廣的經濟保衛戰,不同於往常的是,貨幣的貶值給每個國家都帶來了極強的危機感,並不是大部分國家都像美國一樣,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撐自己國家的發展。所以說只有想出真正的解決方法,才能讓國家擺脫此次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影響,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不同貨幣政策的實施,對國家通貨膨脹的影響分析
自從05年匯改之後,中國人民幣一直存在着升值壓力,官方盡量將人民幣匯率的制度,由固定轉向有管理的改變,這樣的做法有利於改變貨幣的固定性。自從國內通貨膨脹之後,市場與銀行的資金流動過剩,而物品的價格也大大提升。在金融大爆發,經濟增長下滑的情況下,全球進入了通縮狀態。
雖然說中國對於此類狀況已經做了有效的調整,但是並未有效地解決這種問題。更何況在金融危機之前,我國的國際收入一直都不是很理想,中國的中央銀行長期進行資金對沖操作,會導致通貨膨脹,使美元的匯率直接上升。而對於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升值的情況,國內經濟會大幅度下降。但是還有不少學者認為,人民幣的升值是有利於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
從根本上來說,像中國此類的新興市場國家,對於外部儲蓄的下降無能為力。但是在調整整個世界經濟形式的前提下,只有從它問題的根本上解決,才能夠加快經濟轉型。而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則是需要保護自己的貨幣,減少流失,不要與美國那種大國家進行競爭,盡量明哲保身即可。
即便如此,中國的目的也很明確,必須要在這場經濟戰中處於一個主導地位,因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對於把控人民幣的走向是非常明確的。並且中國擁有着強大的外匯和觀察能力,這也是對於保護國家經濟和堅持在這場經濟戰里的最大底氣。中國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擺脫掉經濟下滑的局面,成為新興市場國家中第一個經濟復蘇的國家。
而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說,這次經濟風暴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壞處。對那些資源充足的國家來說,國際上的油價、金價、鐵礦石等大型商品的價格直線下降,導致了它們的經濟收入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對於某些小國來說,它們可以用更少的價錢,來購買自己國家所需要的物資,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同國家的貨幣政策,也導致了它們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與中國的截然不同,這也是中國一直以來經濟發展領先於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原因。
三、貨幣變動白熱化,中國在其中受到哪些影響
通過2000年到2010年近十年左右的數據,分析出了貨幣政策的變動對於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變在通貨膨脹時,對於消費者而言都存在着某些負面影響,但是影響程度都比較低。而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貨幣政策對於國家物價的改變程度影響也不高,可以說利用貨幣政策的手段改變通貨膨脹控制物價沒有太大效果,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而國際貨幣改動的白熱化,更是將國家貿易品的價格推高了不少,這些貿易進口大大影響了國內物品的價格水平,國內消費者在當時更是有苦說不出。當時在我國,大量的工廠製造品的零件都是需要進口的,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對於進口的價格影響並不突出,加快國內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才是一種有效措施。
而中國在此次貨幣變動中的措施,就是通過穩定國內物價,來進行更有效的經濟管理。我國大多數的時間都處於一個通貨膨脹的狀態,更低的匯率可以有利於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以及影響消費者的消費。央行發布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寬鬆信貸,減少物品進價,這都是為了穩定國內的物價。但是由於傳導機構的不足,全國各地的行為不能統一,所以還要解決國家宏觀調控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下,只有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配合,能夠讓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慢慢恢復增長。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在進行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同時,要小心貨幣政策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比如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匯率的改變帶來的影響,一不小心就會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曾認為,在建設高水平和開放性的經濟體制道路上,中國需要推動某些企業的發展,中國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才可以獲得較大的穩定性,人們的消費情況才能穩定循環。
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經濟發展,直到今天,中國也確實展示了它作為新興經濟國家領頭羊的發展前程。從國際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觀來看,相應的貨幣政策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中國今後的經濟發展也會越來越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