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2022年07月05日12:22:14 熱門 1626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聞廷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青島,一座憑海臨風的美麗城市,齊風魯韻交匯,歐亞風情迷人。如今,這座青春之島、時尚之城,國潮風起,給城市更添魅力。在這裡,身着漢服出行不再讓路人感到稀奇;曾經陽春白雪的古典舞蹈在大眾中流行;聽評書、寫書法等文化活動備受年輕人追捧;傳統武術表演成為網絡才藝直播熱門……背後,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是文化自信的表達,是年輕人的選擇,也是這座城市的新色彩。

1

“陽春白雪”落地

廣場舞跳出古韻

五歲開始跳舞,曾連續三年登上央視春晚,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演出……舞蹈老師孫琳林,對於近些年古典舞在青島的發展很有發言權。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孫琳林的古典舞“只此青綠”造型

孫琳林在朋友圈中有“仙女姐姐”的昵稱,當記者看着這個身材挺拔的青島女孩從遠處走來,即便是穿着樸素的休閑服、口罩遮住半張臉,依然能從人群中一眼將她認出。

“我小時候學跳舞時,不管是市面上的演出環境,還是孩子們對舞種的選擇,中國古典舞都算是比較小眾。可能大家只在影視劇里見過,覺得離自己挺遠,而且也不像國外唱跳組合那種舞蹈容易速成。”孫琳林對古典舞以前的大環境比較無奈,“因為中國古典舞是融合性比較強的舞種,融合了中國戲曲、武術、雜技,甚至對舞蹈背後的文化典故都要充分理解,才能跳出獨有的情感和氣韻,它的‘形、神、勁、律、氣、意’一樣都不能少,對人氣質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孫琳林作為平度實驗小學舞蹈隊的領舞,被濰坊藝術學校的老師選中,走上了專業舞蹈的道路,“我從11歲開始,天天6點起床練晨功,早功結束就是一天的專業課,技巧、毯功、劇目……晚上還會安排加訓,就這樣日復一日。”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長期古典舞訓練,讓孫琳林有種仕女圖上走下來的古典氣質

11歲的小姑娘,獨自在外地接受日復一日的專業舞蹈訓練,記者不禁感慨,如今孫琳林骨子裡的挺拔和氣場不是沒有原因的。刻苦訓練,讓她的古典舞專業技藝與日俱增,2011年~2013年連續三年參加央視春晚的舞蹈節目。

“作為中國人能登上央視春晚,對我來說是件特別榮耀的事情,當時全家都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少年時代最讓孫琳林開心的事情,就是站上大舞台的自豪感,“每年參加春晚回來,給鄰居小夥伴展示與明星的合影,都能收穫一片羨慕聲。”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孫琳林的古典舞“只此青綠”造型

孫琳林笑稱,那時她跳舞是喜歡上台的榮耀,其實長大後回頭想想,最感謝的還是曾經古典舞訓練給自己內在帶來的成長,“我覺得自己比同齡人更能吃苦,情商也更高吧。一上舞台,戲大於天,那些‘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的古典舞訓練要求,已經融入了我的骨血。”

“近幾年,大家對古典舞的熱情明顯提升,而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來學古典舞。”孫琳林覺得,如今在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的大環境下,大眾對古典舞的認知也越來越高,“甚至在阿姨們的廣場舞中,都會融入古典舞元素。看着阿姨們拿着中國團扇舞動起來,我特別感動,覺得古典舞已經融入青島市民的生活中,讓各種年齡段的人都能感受到舞蹈的快樂。”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孫琳琳多年的舞蹈訓練功底紮實

“現在青島的古典舞大環境越來越好,幼兒園小朋友從四歲半起就能參加少兒舞蹈考級,不管是走職業道路還是考學,道路都越來越寬。”孫琳林向記者展示着學生的演出照片,“女孩子學過古典舞,那種神采是掩蓋不住的,願將來她們的人生道路上,舞蹈生柔韌而驕傲的風骨永存。”

2

漢服穿成日常裝

非遺纏花做起來

“以前我出門,經常會被圍觀、拍照,現在大家都淡定多了,因為像我一樣的人越來越多,不再是什麼稀罕景兒。”趙小喬說起這兩年上街的“待遇”,感慨如今市民已經逐漸接受街頭出現漢服裝扮,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嘗試,這讓她十分開心。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趙小喬穿着自己製作的漢服彈古琴

趙小喬是青島漢服圈裡知名的“漢服姐姐”,粉色的褙子、淡黃色的宋褲,再配上過腰的長髮,她漫步街頭就像是從仕女圖裡走出來的穿越者。

“漢服的叫法其實是不準確的,很難說哪種款式的衣服就是漢服。”趙小喬向記者說起她對漢服的理解,這幾年她已經從單純的漢服愛好者,變成能動手做漢服的小裁縫、推廣漢服文化的博主以及製作漢服頭飾“纏花”的手工藝人。

趙小喬從小就是個喜歡傳統文化的姑娘,大學裡是文學社的成員,屬於那種開口唐詩、閉口宋詞的文藝女青年,而迷上漢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純覺得好看,“穿起來美美噠”。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漢服是趙小喬每天日常出街的造型

趙小喬的第一套漢服,是2012年從網上購買的,穿上之後興奮了好久,但有一點讓她很鬱悶,就是這套衣服雖然好看,但是質量和面料都不過關。“衣服不是戲服,美美的衣服,當然要能穿出去。”趙小喬覺得,衣服就是用來穿的,既然買不到中意的漢服,那就自己動手。

想到做到,趙小喬買來縫紉機、拿起剪刀自行製作。為了找到滿意的款式,她逛博物館、看學術資料;為了做出讓自己滿意的唐朝服裝,她還特意去參考敦煌壁畫。

當趙小喬把自己製作的衣服漢服圈子裡,立即得到很多愛好者的點贊,找她求衣服的人越來越多,後來她索性辭掉白領工作,專心當起裁縫。

“現在漢服圈,大概分復古派和改良派。講究百分百復原古代服飾的叫復古派;在傳統服飾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讓漢服可以讓喜歡它的人正常穿出門,這就是改良派。”趙小喬說自己算是改良派,她希望漢服能作為一種穿衣風格,出現在大家的衣櫥里。

比如,趙小喬設計的唐宋風格的圓領袍,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牛仔裙,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發現衣服的特別之處。像是袖子,雖然經過了精簡,但還是能遮住手。趙小喬說,這就是古人的觀念,衣服一定要把身體全部遮住,只有這種設計才合“禮”,而在她設計的衣服中,這種合“禮”的小細節全部被保留下來。

隨着大家對漢服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趙小喬已經把細節研究到了穿漢服時的配飾上。

“女孩子穿漢服時,總想搭配一些適宜的飾品尤其是頭飾,所以我就開始研究纏花。纏花就是用多色絲線在以紙板或者銅絲紮成的胚架上纏繞出鳥、獸、蟲、魚等美術品,源於北宋、盛於明末清初。”趙小喬通過微博了解到非遺工藝品纏花,認真研讀了纏花的歷史、製作流程後,嘗試着自己手工製作纏花,還開了網上商城進行售賣。

趙小喬希望,把自己熱愛的事情變成事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傳統漢服的新魅力。

3

評書走近老百姓

免費演出數百場

傳統曲藝,觀眾可以和演員面對面,甚至現場互動。在青島,就有免費體驗傳統曲藝的好事,而且已經堅持多年!書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也為本土曲藝新生力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舞台。

2017年,青島市文化館發起並開設“青島群星書場”,這也是省內首家公益性的曲藝書場,完全免費觀看,每周五晚上準時開講。作為“青島群星書場”的負責人,劉宗琦已經在書場表演200多場,見證了書場由最初的平淡到如今大受歡迎的發展過程。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劉宗琦正在群星書場演出

劉宗琦目前講的傳統評書劇目《丑娘娘》,已經到了第二十八回。評書演員每次登台近一小時,相當於聲情並茂地演繹一集電視劇。而與電視劇不同的是,評書演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在表演,一會兒是旁白,一會兒是小姐,一會兒是丫鬟,一會兒是老爺,一會兒是書生,全場一個人演了一出大戲。

劉宗琦每次上台演出之前,都要拿出一下午的時間來準備,手裡用A4紙打印的台詞就有厚厚一沓。這些稿件,他必須自己先吃透了才能講解給觀眾聽,所以每次至少有一萬多字的台詞,對演員的考驗相當大。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劉宗琦已經堅持免費的評書演出200餘場

“我覺得很過癮。”劉宗琦這樣解釋他的心情,“我從小練基本功的時候就背繞口令,這些詞對我來說不算什麼,而且面對面演出相當於現場直播不能出錯,所以每次演出都讓我有種亢奮感。”

劉宗琦從小就熱愛傳統曲藝,2007年還在念書時,他就在濟南拜知名相聲、快板表演名家蕭國光先生為師。畢業那年,劉宗琦還參加了CCTV-3挑戰主持人》欄目,獲得月冠軍。因為勤奮,剛畢業的劉宗琦靠着演相聲,一個月就能掙一萬多元,這讓他成了同齡人中的高收入者。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劉宗琦評書演齣劇照

雖然收入可觀,但是作為一名基層演員,劉宗琦有時候還是得不到最起碼的尊重。

記得有次在飯店演出,一個歌舞節目結束後,我和搭檔上台了,剛要開口說話,台下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客人扯着嗓子嚷起來,說讓我們滾下去,他想看跳舞。”那場演出,劉宗琦和搭檔強忍着憤怒,講了5分鐘之後草草收場,離開了那家飯店。

雖然經歷過挫折,但年輕的劉宗琦從未放棄。“作為年輕的曲藝人,有責任和義務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也是作為一名文化館曲藝幹部的責任。”劉宗琦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2017年,“青島群星書場”剛開始的時候觀眾並不多,而且主要以老年人為主。經過幾年的發展,書場每到周五晚上都熱鬧非凡,在滿堂的觀眾當中,年輕人的數量逐漸增加。大家會把演出的精彩片段發布到社交平台上,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喜歡評書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多了。

如今劉宗琦的年輕粉絲越來越多,每周五都會準時來到書場聽書。

在劉宗琦看來,與其說“青島群星書場”是個小劇場,不如說它是個窗口,是讓老百姓嘗試了解中國傳統曲藝,進而尊重和熱愛傳統曲藝的窗口。“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望向這扇窗口,然後發現窗口背後的大千世界。”劉宗琦滿懷期待地說道。

4

夜市也有書法攤

題字摺扇成時尚

當你走在台東夜市上,身邊鱗次櫛比的攤位讓人目不暇接,賣小吃的、賣玩具的、套圈做遊戲的……熙熙攘攘的人流,有時會在一處不顯眼的拐角處停滯片刻,那是全夜市最安靜的攤位——鄭興量出攤了。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鄭興量在練習書法

鄭興量是一名專職書法老師,去年他突發奇想,何不擺個書法攤位呢?

“街頭跳舞的叫街舞,我在街頭寫書法會不會創造一種‘街書’呢?”鄭興量向記者開着玩笑,其實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人流量大的街頭,讓更多人看到書法這種中國傳統文化

鄭興量的書法攤位不為賺錢,“基本上賣的不如送的多”。

有人想買扇面,鄭興量會根據顧客的需求,用毛筆寫上題詞,收費只要白扇面的進貨錢。“不虧錢就行,有人欣賞我的字,我就很高興。那些題上小詩的小書籤,我經常直接就送了。”鄭興量覺得自己反正要練字,在家裡練也沒人看到,不如拿到夜市上,有緣人喜歡就拿走,願意停下來聊聊書法也好。

“我肯定不是青島寫書法最好的人,不過要是算贈送作品數量,我可能還數得着。”鄭興量一邊開着玩笑,一邊把一個寫着“健康成長”的小書籤,送給一個被媽媽抱着的小寶寶。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鄭興量每天練字時間至少三小時

當記者問起來,在夜市上寫字會不會受到干擾或者感覺不好意思。鄭興量說,他在夜市上寫字絲毫不會覺得羞澀,甚至被人認可的時候還很驕傲。

作為專職書法老師,鄭興量更希望如果有人欣賞他寫的字而來拜師學藝,那就最好不過了。

“我雖然年齡不大,不過從17歲開始,就當我老師的助教,後來自己也當了老師,算起來也是個年輕的老教師了。”鄭興量是福建人,受到家人的影響,從五歲就開始接觸書法,後來為了拜師學藝更是從福建直奔青島,拜了中華書畫家聯合會青島分會會長陳文宏為師,後來就留在了青島。

鄭興量學習書法至今,最大的感受就是寫毛筆字這件事,“不再是傳統印象中退休老人家才幹的事,在我的夜市攤位上,反而年輕人感興趣的最多。”

“以前很難想象,現在年輕人去夜店蹦迪,都要帶着一把寫着毛筆字的摺扇,這才叫時尚。”鄭興量告訴記者,他生性安靜從來沒去夜店玩過,不過年輕人不管帶着他的扇子去哪裡,都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普及。

“我覺得軟筆書法是中國人傳統的書寫方式,書法作品也不該只出現在高高在上的博物館裡或者藝術品拍賣會上,它同樣可以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里。我還幫一個路過攤位的小夥子寫過情書,他後來帶着女朋友回來感謝我,女孩覺得那封信比手機打字浪漫得多。”鄭興量說道。

5

武術直播成熱門

小伙想當李小龍

近年來興起的熱門主播們,才藝展示從常見的唱歌、跳舞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螳螂拳雙節棍中國傳統武術項目,頻繁登陸直播間。青島小伙羅剛就是一名武術主播,近年來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是不下雨的夜晚,他都會準時出現在五四廣場上進行戶外直播。

每到夜幕降臨,五四廣場上歌聲飄揚,有彈唱的藝人手持吉他面朝大海放聲歌唱,也有像羅剛一樣安靜地耍着雙節棍的雜技藝人。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羅剛在進行雙節棍表演

羅剛每晚都穿着一身黃色帶黑線條的運動裝,他給自己的定位是青島版李小龍,夢想是能當李小龍一樣的功夫明星。

不管路過的市民和遊客發出怎樣的驚呼,羅剛依然一副世外高人專心練功的架勢,目不斜視。“太酷了!”不少路人一邊圍着拍照一邊喝彩,一副雙節棍在羅剛身邊像流星一樣環繞,看不清移動只能感受到武器的軌跡似乎在發光閃耀。他眼前的手機里,單條表演視頻播放量超百萬。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羅剛的人生理想就是成為“青島李小龍”

羅剛今年25歲,青島人,八歲起開始痴迷武俠片,把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看了一遍又一遍。13歲正式進入體校系統學習武術,主修散打、螳螂拳、雙節棍……

“雙節棍的歷史源遠流長,有的說最早記載於我國戰國初期的墨子兵法,也有傳說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反正不管哪種說法,雙節棍的演變過程都是伴隨着古代戰爭的需要而發展的,所以說它是一種具有實戰性的武器。”羅剛說,他剛開始練雙節棍的時候,幻想能像電影里的陳真、李小龍一樣一個打十個,也要像李連杰一樣參加全國武術大賽拔得頭籌……

少年時有一次練“騰空飛腳”,他在水泥地上沒有站住腳,落地不穩導致膝蓋內側拉傷,還沒好利索就着急訓練,做側空翻時又一次拉傷了,“那次受傷讓我走路都一瘸一拐,什麼都幹不了,回老家養了兩年傷”。

活力精彩看青島 | 越傳統,越新潮!青島熱刮國潮風 時尚青年敢不同 - 天天要聞

羅剛在影視劇中的大俠造型

養傷過程中,羅剛開始琢磨自己的出路,他想把以前猛練的實戰派向表演性上過渡,“畢竟時代變了,日常生活不是打打殺殺的武林,比起殺人技,好看的演出更讓人喜聞樂見。”

於是,羅剛把注意力放到了怎樣讓演出效果更精彩上,從夜光棍、擊打蠟燭到帶冷焰火表演,也許“武林”少了個打鬥實戰的高手,但青島的文化演出市場上多了個多才多藝的精神小夥子。

“一場演出五六百塊錢,多的時候一個月演出20多場,婚慶、開業這些場合,打雙節棍都顯得熱熱鬧鬧的,很受歡迎。”羅剛白天演出、晚上開直播,每天天一亮就像小時候那般早起練晨功,“雖然現在是以武會友,不打實戰跟人比武一決高下了,但是身上的功夫不能丟,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三天不練同行知道”。

隨着粉絲越來越多,羅剛還在自己的直播裡帶貨,“我帶貨不賣東西,只賣雙節棍課程。”

羅剛給記者展示他視頻下方的小購物車,點開裡面都是雙節棍課程,“基礎課45分鐘,30元一節;提高課45分鐘,60元一節。銷量挺好的,男女老少都有諮詢的,播着播着就見下單提示燈閃爍”。

羅剛說,他很多玩雙節棍的朋友,都是從大學社團開始練的,如今青島十幾所高校聯合舉辦的雙節棍聯盟大賽已經辦了十二年。“我夢想藉助網絡平台,雙節棍能延續李小龍時代的輝煌,不管誰來當這個李小龍第二,我都願雙節棍這項運動能夠走得更遠。”羅剛滿懷憧憬。

其實在青島,不光是這些國潮文化現象,更有諸多國潮產品和品牌被製造和走紅。傳統和創新在這個開放前沿交匯,包容精神和時尚浪漫共舞。相信更多中華優秀文化元素也會在這裡發展壯大,走出國門,走向海外。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