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2022年07月04日19:16:22 熱門 1361

“三千大千”源自佛家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是張大千法名的來源,常用的印章名,更是他在繪畫中創造出的大千世界。

2019年適逢張大千120周年誕辰,7月13日,展覽“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將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以此紀念這位20世紀中國畫大師。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共展出張大千相關作品84件,其中吉林省博物院21件,四川博物院31件,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32件,這也是集三家博物館收藏的張大千作品的一次大規模展出。展覽的主題定位在表現張大千抗戰時期的繪畫成就上,以他拳拳愛國之心作為暗線貫穿其中。在單元劃分上主要以創作題材即山水、人物和花鳥為線索,並把他在藝術成長道路上與親朋的交往,以及對他畫風轉變尤為重要的臨摹敦煌壁畫的時期作為副線呈現,放在首尾,更有抗戰時期張大千使用過的印章,出版的畫冊等輔助展品。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張大千

張大千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是20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中國畫大師,他的一生始終堅持名士的生活方式,美髯長衫,充滿了佳趣稀奇的故事。

1899年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一),張大千出生在四川中部的小城內江,家中排行老八,他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因在上海松江出家為僧,法號大千;還俗後以“大千居士”為號。曾隨兄留學日本,進學校學習染織技術。回國後,與其兄張善孖在滬定名畫齋為“大風堂”,拜入曾熙(1861-1930)和李瑞清(1867-1920)門下,曾李二位均擅書畫,對其一生畫藝影響頗深。在繪畫、書法、詩詞、畫論、篆刻、鑒藏、攝影等等方面造詣非凡。1920年代後期,張大千開始遍游名山大川,由師古轉向師造化,三上黃山、兩登華岳、數攀峨眉,久居青城。1941至1943年,遠赴敦煌臨摹壁畫,此其畫風轉變的關鍵。融文人畫、院體畫、宮廷畫法與民間藝術於一爐,創作貫通古今,出入唐宋元明清,達到了“一覽眾家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的藝術境地。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被時人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晚年與黃君璧、溥心畲並稱為“渡海三家”。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張大千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被困在北平淪陷區的張大千誓死不當亡國奴,更誓死不同日寇合作。後來,張大千置生死度外,不斷同日寇鬥智斗勇。冒着九死一生,輾轉回到大後方四川,保住了他的民族氣節,同時還保住了大風堂珍藏的中國歷代大量國寶級文物,免遭日寇劫走。回到四川後,他結合大片國土淪喪的嚴峻抗戰局勢,響亮地提出了“書寫身邊景物,抒發內心感受”的創作口號,畫出了“天府之國”的大量美景。熱情謳歌祖國的錦繡江山,從而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軍民誓將抗戰進行到底的殺敵熱情。到了四十年代初,張大千則前往敦煌臨摹壁畫。苦苦面壁,臨得敦煌壁畫共三百幅左右,隨即在蘭州、成都、重慶等地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張大千臨撫敦煌壁畫展覽”,轟動全國。

五百年來第一人

“五百年來第一人”語出徐悲鴻對張大千繪事的讚美,認為其山水、人物、花鳥“俱卓然而立”。展覽中,第一單元挑選了四個對張大千意義重大的代表性事件,用沙畫視頻的形式展示,它們分別是:求學重慶求精學堂、“張爰”與“張大千”名號的來歷、39歲自畫像展示的不屈氣節、遠赴敦煌對傳統文化的執着堅守。這四個場景以時間為序,以地緣和時代為背景,內容緊扣展覽的主題,意在引起觀眾對大師的親切感,並對他的情懷和藝術肅然起敬,營造觀展的心理期待。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展廳內部

東西南北之人:大千朋友圈

這一部分主要展示張大千與親朋的合繪作品。合作繪畫是近代流行的一種繪畫方式,體現了當時較為融洽和諧的藝術風氣。這種合繪一方面體現了畫家之間的交往和雅集,一方面也能彰顯畫家們精湛的技藝。與親朋合繪這一部分的設計可以通過繪畫、上款等窺探他的部分朋友圈,比如與汪溶謝玉岑于非闇溥儒王雪濤、晏濟元等,這些作品既是他們之間情誼的見證,也反映了張大千藝術成長之路的軌跡。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對大千藝術道路的影響至關重要,早年二人共赴日本學習印染,創辦大風堂,鑒藏古書畫,切磋畫技,以“雙髯”並稱。

在這一單元中,重點展品要屬與張善孖合作的《猛虎貫日圖》、與于非闇合作《梅蝶圖》、與張善孖、于非闇合作的《芭蕉仕女圖》、與謝玉岑合作的《山水人物圖》等。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猛虎貫日圖》,張大千、張善孖合作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梅蝶圖》,張大千、于非闇合作

汲古為我:大千山水

這一單元展示了張大千在山水畫上的成就。作為一位傑出的全能型畫家,他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無一不精,而山水畫又是他在繪畫上發揮天賦才能的主要方面,因此這一部分在整個展覽中的體量最重,作品最多。其中又分為三個小節,它們之間並非邏輯的遞進關係,而是分別突出了張大千在抗戰時期山水畫成就的幾個方面。展品包括《舟中望山圖》、《山水圖》、《看山圖》、《祝融峰圖》等。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舟中望山圖》,張大千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看山圖》,張大千

清華旖旎:大千人物

高士與仕女是張大千人物畫中特色突出的兩個類型,因此這部分將着重進行展示。張大千的高士圖除了人物形象上的典型特徵即相似的橢圓形臉龐,幾縷蓄鬚,束髮或戴巾,衣紋飄逸勁簡,形象瀟洒出塵之外,畫面總充滿着恬淡高雅的古典情調,成為具有張大千風格的標誌。而張大千圖繪仕女畫的成就鮮少有人能超越,既完勝古人也異於同輩,早期仕女師法明清諸家,近於改琦、費丹旭一派纖弱娟秀的風格。但是敦煌求藝之後,畫風隨之一變,仕女的造型更加圓潤健美,充滿了時代的朝氣,旖旎動人,人物髮髻、服飾、背景等裝飾着大量取自敦煌壁畫的元素,設色也更加濃艷大膽。重點展品包括《陶潛像》、《柳蔭高士圖》、《柳蔭仕女圖》、《竹枝湘女圖》等。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陶潛像》,張大千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柳蔭仕女圖》,張大千

奕奕傳神:大千花鳥

這一單元展示了張大千類型豐富,別具特色的花鳥畫,其繪畫功力之深,可見一斑。

他師法古人,也注重對物情、物理、物態的細緻觀察,三十歲之後開始從明代陳老蓮上追宋人精妍巧麗的工筆鳥、獸,以雙鉤重色為主,偶作寫意。而在花卉的描繪上,他喜歡以具有內在精神的花卉入畫,比如梅、蘭、竹、菊、芭蕉、水仙等,可見他對中國傳統精神的熱愛和堅守。張大千的繪畫技法是多面的,潑墨與小寫意,水墨與工筆都能信手拈來。展廳中,我們可以看到《仿宋林椿筆意圖》、《雙猿圖》、《描金牡丹圖》等。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仿宋林椿筆意圖》,張大千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描金牡丹圖》,張大千

向古而生:敦煌朝聖

求藝敦煌的經歷是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中無法抹去的一頁,也是奠定他繪畫大師根基的一頁,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就是這一時期的成就。

在兩年七個月的時間裡,張大千朝夕與中古藝術對話,逐漸清醒地認識到繪事本應恢宏壯闊,眼界決定心胸,這為他日後畫面中呈現的壯闊氣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埋下伏筆。他也更加重視線條和勾染的力度,開始廣泛使用復筆重彩技法,使得畫面更加瑰麗,氣韻更加渾厚。展覽展出了《臨西魏夜叉圖》、《臨五代水月觀音圖》、《簪花圖》、《紅妝馴貓圖》等。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臨五代水月觀音圖》,張大千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簪花圖》,張大千

展覽隨處可見張大千與古人的對話,與造化的親近,與時代的融合,貫穿着大千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中國畫大師在抗戰時期的藝術成就。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作品重慶展出 - 天天要聞

展覽海報

展覽“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將展至10月13日。

(本文綜合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公眾號)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