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高大上”的騙子有點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給朋友圈帶來了不少歡樂,幾乎可以媲美當初能治百病的保健品“權健”了。
第一波歡樂
關鍵詞:量子波動速讀班
這一波翻書的歡樂,持續了兩三天了。
培訓機構說,“真正的量子波動速讀甚至都不需要使用眼睛來參與閱讀,而是使用HSP能力裡面的透視能力、心靈感應等能力來接收波動的信息”。1-5分鐘可以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哦,還可以複述出內容。
量子+波動+速讀+HSP能力,這幾個概念是如何疊加在一起的?實在讓人佩服此教育機構的想像力。
我最近一直在看量子物理方面的書,怎麼就沒有這種想像力呢?
據說,這家機構在全國展開業務,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10月16日《北京青年報》)
大家都在感慨,“現在家長的錢太好騙了”,這種收智商稅的產品都能玩起“終身制”?你們看看,都是你們這些家長“望子成龍”搞的,活該!當然,這種所謂的“教育機構”該治一治了。
第二波歡樂
關鍵詞:30萬投入0轉化
這兩天的朋友圈還有一個關鍵詞:“假流量”。
30萬投放0轉化哦,現在的流量啊,都是假的。這個創業者還真的有點可憐的。同作為創業者的我,也心有戚戚焉,畢竟我們也經常踩“坑”啊~~
再看看那篇首發的文章,投放廣告的創業者,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呢~~
大家想了解詳細故事,就直接去搜搜吧,各大網站都有。
簡單說來,是這樣的——
這個創業青年找到了WB最大的MCN蜂群傳媒做投放,蜂群給他們找了一個300多萬粉的大V,拍了一個VLOG,視頻播放次數數百萬,下面的評論都是“買買買”、“下單下單”,但是最後,下單量卻是“0”。
我一看就笑了。
博主為了賺錢刷量;MCN機構為了賺錢刷量;平台方對殭屍粉、刷數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怎麼抬高市值呢?大品牌方的公關公司拿着假數據去向老闆邀功。。。
這不是現在很“正常”的事情嗎?否則,謝娜上億的粉絲從哪兒來?明星們上百萬的轉發從哪兒來?
你投放廣告,竟然不事先了解一下,創業者的錢實在太好騙了。。。。
真的是這樣嗎?
我好奇地上這個創業青年的天貓店逛了逛,看看這個創業青年的新科技產品究竟是什麼,原來畫風是這樣的——
所謂新技術就是——
這個EEFit分子專利技術,又稱依飛專利,在網上是搜不到的。
依飛的新聞通稿是這樣寫的,看你能不能讀懂,反正我這個數理化業餘愛好者,是看不懂的——
產品頁面上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各國各地區專利,也模模糊糊——
哦!原來是“騙子騙了騙子”。
幸好,有前面的MCN與博主、平台的共謀,否則,被割韭菜的不又是消費者了嗎?
第三波歡樂
關鍵詞:走路賺錢
今天還有一則關於“趣步APP”新聞,和金融有點關係了。
這個趣步APP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頻繁被質疑了。
趣步的模式是這樣的——
利用區塊鏈技術以人體運動計步來計算“糖果”產量,
每走一步就能產出“糖果”,
糖果現在少,所以價值很高,
會員如果不滿足於自己走路獲得的“糖果”,可以自己投資購買,
“糖果”交易產生的現金收益,平台收取交易費,
(怎麼聽起來像炒比特幣一樣?)
這是趣步群里的宣傳——
我都不用分析這個APP為什麼會被立案了吧,這樣的畫風,只要是理智的人,都知道是騙局,是非法傳銷啊。
一批無良騙子,打着區塊鏈的旗號,利用人的好奇和貪念,還有對健康的關注,造出一個奇葩的產品,然後以傳銷的方式瘋狂圈人。
什麼“走路就能賺錢”,“糖果”的錢從哪兒來?還不是圈的消費者的錢?最後剩下一堆沒有價值的虛擬“糖果”。
我們不是常常對家裡的老人“恨鐵不成鋼”嗎?怎麼總受騙啊~~其實,短短兩三天的這幾個騙局、連環騙局顯示,受騙的可不只是老人。
很多朋友常常會在後台問我,這個產品是不是騙人的,那個平台可不可靠?
其實,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讓大家避免受騙(捂臉)。
對於金融類產品,我只有一句提醒,超過8%的產品都有風險,請謹慎;高風險高收益。
對於打着高科技“高大上”術語旗號的產品,請遠離。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什麼量子波動速讀啊,都是騙沒文化的人的。真的不是哦,我身邊就有很多高學歷的朋友也常常掉坑,有的還在坑裡趟着呢。
當那些騙子正好切中你的痛點時,還真的不好說。
想要遠離騙子,保持清醒,我們還是多“翻翻書”吧~~不過我建議大家翻翻《量子物理史話》這本書,初中生就能看懂,催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學習學習吧,不要只看雞湯書籍了。HH。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