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保監會:人民幣匯率波動處於合理區間,總體表現穩健,匯率下跌是較長一段時間走強的均值回歸,適當回調是正常市場反應。不會長期單邊持續,不要賭單邊貶值和升值,否則會遭遇不必要的損失。人民幣金融資產實際價值和投資回報高於發達國家,當前資本跨境流動有進有出,比較平衡。
► 衛健委: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鼓勵具有衛生相關專業技術職業資格並經過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培訓合格的人員參與核酸採樣,不局限於醫生和護士。各省做好疫情應對準備,常規建設或者改造一定數量的方艙醫院,廁所、淋浴、通風等基礎設施要提前做到布局改造到位。
► 財經早餐:熱點出不停,追蹤你想聽。知網曾經承載了我國的哪個基礎工程?如今又為何被推上風口浪尖?反壟斷重拳出擊,將對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產生什麼影響?知網是否屬於壟斷或將見分曉,各界對此作何評論?財友們快快划到文末查看今天的財秘追蹤 #中國知網之路
宏觀經濟
1、央行:4月末,M2餘額249.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9102億元,比去年同期少9468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
2、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予以傾斜;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12月31日。設置好“紅燈”、“綠燈”,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帶動更多就業。
3、中新網: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近日出現“番茄流感”疫情,目前已有超過80名不滿5歲的兒童感染。專家表示,這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尚不清楚具體致病原因,主要癥狀包括高燒、身體疼痛、關節腫脹、疲勞、皮疹等。
4、證券時報:自去年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之後,薩爾瓦多總統總共花費1.0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期間比特幣價格下跌45%。目前,薩爾瓦多持有的2301枚比特幣總市值已經下滑至6600萬美元左右,浮動虧損約為4000萬美元。
5、央視新聞:英國首相下令裁減五分之一、約9.1萬個公務員崗位,每年節省出約35億英鎊,讓政府有餘力推行減稅政策,緩解當前生活成本危機。反對人士稱此舉“考慮不慎”,非但不會為政府節省開支,還可能影響護照辦理、邊境、醫療等公務部門辦事效率。
地產動態
1、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城市建設和治理的指導意見。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配合地方政府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2、常州市: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後滿2年可上市交易。此前要求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後滿4年方可上市交易。
股市盤點
1、周五,上證指數報3084.28點,上漲0.96%,成交額3409.42億。深證成指報11159.79點,上漲0.59%,成交額4162.21億。創業板指報2358.16點,上漲0.29%,成交額1338.19億。兩市超2600隻個股上漲,超百股漲停,合計成交額7571.63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42億。盤面上,汽車整車、房地產開發、深圳國資改革、汽車零部件等板塊漲幅居前,小家電、互聯網電商、食品加工、新型城鎮化等板塊跌幅居前。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20.7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31.71億元,深股通凈賣出10.93億元。
2、周五,恒生指數漲2.68%,報19898.77點。恒生科技指數漲4.50%,報4038.97點。國企指數漲3.22%,報6807.03點。盤面上,汽車股、互聯網醫療、地產股大漲,快手、吉利汽車、小鵬汽車、京東健康、新城發展漲超8%,理想汽車漲近7%,比亞迪電子、美團、小米集團、百度漲超6%。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34.95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買入17.39億港元,港股通(深)凈買入17.56億港元。
3、截至5月1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90家,當日新增1家。總市值1868.54億元,成交金額7.71億元。
4、兩市融資餘額:截至5月12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7756.0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66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6702.8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0.64億元;兩市合計14458.9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6.98億元。
5、葯明康德: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減持股票涉嫌違法違規,證監會責令股東上海瀛翊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億元的罰款。告知書及相關行政處罰僅針對股東上海瀛翊,不涉及公司和其他股東,不會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
6、上交所:自5月16日起,已有擴位證券簡稱的基金、科創板股票等證券產品,其擴位證券簡稱不變;沒有擴位證券簡稱的主板股票、債券等證券產品,其擴位證券簡稱初始默認與其證券簡稱相同。擴位證券簡稱最長不超過15個漢字,另有規定的除外。
7、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初期參與試點證券公司除具備完善的業務方案、專業人員、技術系統等條件外,還需滿足資本實力、合規風控能力方面的兩項條件,一是最近12個月凈資本持續不低於100億元;二是最近三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含)以上。
8、中經網: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12家上市公司發布以盈利補償為目的的回購預案,其中10家因業績或其他財務指標未滿足補償協議,正式實施“1元回購”並註銷股份。業內稱,為避免“踩雷”業績補償陷阱,應重點關注業績承諾與補償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於保障上市公司利益等。
9、證券日報:今年以來,已有3家券商成功實施配股,募資總額達423億元,規模已超去年全年。業內稱,配股後短期內的股價壓制因素被市場充分消化後,股價一般會有回升。接受配股的投資者看好市場和個股,更願意長期持有。
10、證券時報:截至5月12日,11家券商資管的公募產品總份額今年以來累計增加596.5億份,投資者逆市布局有跡可循。同時,券商資管今年共新發66隻公募產品,同比增長65%。業內稱,今年新發規模中,債基、固收+以及量化增強類產品相對較多,權益類產品則以持營為主。
11、中國結算:4月,新增投資者125.67萬,環比下降45.4%。
12、陽光電源:披露股權激勵計劃,擬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650萬股,價格為35.54元/股。業績考核目標為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或凈利潤同比增長70%以上。此外,擬以5億元-10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00元/股。
13、*ST海航:收到獨立董事徐經長、張英、林澤明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三人申請辭去獨立董事和董事會下屬專門委員會委員職務。
14、延安必康:於5月13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15、通達電氣(2連板):發布異動公告。目前核酸採樣車主要用於支持廣州及周邊地區防疫工作,尚未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市場推廣工作;目前投入使用核酸採樣車數量不超過10台,對營業收入、凈利潤產生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財富聚焦
1、中證報:截至5月11日,今年以來563隻短期純債型基金大部分獲得正收益,僅有6隻凈值下跌。業內稱,目前較寬鬆的貨幣環境支持融資成本維持在相對合理的水平,中短債基金仍有較高投資價值。不過,資金利率繼續走低空間有限,市場短期操作思路也會相對謹慎。
2、21世紀:銀保監會正會同央行研究推出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初步擬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部分城市開展,單家銀行試點規模初步考慮為100億元,試點期限暫定一年。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
行業觀察
1、央視新聞:德國外交部長警告稱,近期出現的全球性糧食危機只是冰山一角。由於地區衝突,目前有2500萬噸糧食滯留在烏克蘭港口,對迫切需要穀物的非洲和中東國家來說雪上加霜。隨着氣候變化,全球性糧食危機將在夏季變得更加明顯,情況也愈發糟糕。
2、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加快推進能源轉型,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積極穩妥發展水電、核電、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推動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減煤限煤,嚴控“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開展重點領域節能升級改造,推動企業提升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和電氣化水平。
3、中證網:1-4月,我國鋼材出口1815.6萬噸,同比下降29.2%;進口417.4萬噸,同比下降14.7%。業內稱,外部需求對今年鋼材需求的拉動減弱,鋼鐵行業將更加依賴國內需求的釋放。全年來看,拉動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仍是重中之重,將對建築用鋼需求形成支撐。
4、銀保監會:保險資金投資理財產品,應當符合的要求包括,保險機構具備信用風險管理能力;理財產品管理人為商業銀行的,該商業銀行上一會計年度末經審計的凈資產不得低於300億元,或者已經在境內外交易所主板上市;理財產品管理人為理財公司的,該理財公司的註冊資本不得低於30億元。
5、央視財經:今年以來,各大網絡平台加大茶葉直播的力度。“春茶嘗鮮”活動期間,某電商平台茶葉品類直播場次同比增長18%,訂單量上漲26%,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7%;另一電商平台舉辦上萬場茶葉直播,相關產品銷售額環比增長超過50%。其中,200元至300元的茶葉禮盒銷量較好。
6、證券時報:消息稱,歐盟執委會擬公布一項1950億歐元的計劃,在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節能的同時,改用其它天然氣供應,到2027年擺脫對俄化石能源的依賴。此外,該計劃考慮將2030年的清潔能源目標提升至45%,要求成員國至少減少13%能源消耗等。
公司要聞
1、中芯國際:二、三季度將以今年新價位材料為主,預期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成本漲價將提升10%的營業成本,加上新增產能的設備折舊偏高,可能影響二季度的毛利率。
環球視野
1、海外網:隨着“盧布結算令”生效後首次結算的支付期限臨近,已有20家歐洲企業開設盧布賬戶,以滿足俄方用盧布結算天然氣的要求。意大利總理曾表示,意大利和德國是俄天然氣主要進口國,歐洲公司以盧布結算俄天然氣尚不違反制裁規定。
2、央視新聞:意大利中央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育齡女性生育率目前為1.2。若不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生育,未來40至50年內,平均每年將只有25萬名嬰兒出生。到2050年,意大利人口將減少500萬,其中年輕人將減少200萬。
3、央視財經:4月,阿根廷通貨膨脹率為6%,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通脹率超過23%,過去12個月的年化通脹率增至58%,創3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阿根廷央行宣布,加息2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49%,是今年以來第五次加息。
4、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跌0.42%,至3104點。
金融數據
國內
1、新三板:5月13日,合計掛牌6721家公司,當日減少32家,成交金額4.43億。三板成指報1031.51,跌0.04%,成交額1.14億。
2、國內商品期貨:截至5月13日下午收盤,漲多跌少。EG、豆二等漲超3%,鄭醇、豆粕等漲逾2%,短纖、豆油等漲超1%,錳硅、橡膠等小幅上漲;滬銀跌超2%,焦煤跌超1%,紙漿、玻璃等小幅下跌。
3、國債: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S2206穩定在101.215;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2206下行0.05%,至101.630;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206下行0.11%,至100.570。10年期國債利率漲0.85BP,至2.81%;10年期國開債利率漲0.85BP,至3.00%。
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5月13日,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207,以697.1元/桶收盤,上漲18.3元,漲幅為2.70%。全部合約成交253622手,持倉量增加2238手至60922手。主力合約成交71163手,持倉量增加2989手至26273手。
5、央行:周五,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6、Shibor:隔夜報1.3100%,上漲0.10個基點。7天報1.6710%,下跌4.30個基點。3個月報2.1550%,下跌1.10個基點。
7、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7830,漲0.1031%,人民幣中間價報6.7898,跌0.9006%。NDF:3個月報6.8295,6個月報6.8395,1年報6.8445,2年報6.8700。
8、上海環交所:5月1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10噸,成交額580.00元,收盤價58.00元/噸,與前一日持平。
國外
9、亞洲:日經225指數漲2.64%,報26427.65點。韓國KOSPI指數漲2.07%,報2604.24點。
10、美股:道指收漲1.47%,報32196.66點;納指收漲3.82%,報11805.00點;標普500收漲2.39%,報4023.89點。
11、歐洲: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2.55%,報7418.15點;德國DAX30指數收漲2.10%,報14027.93點;法國CAC40收漲2.25%,報6362.68點。
12、黃金: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跌0.9%,報1808.20美元/盎司。
13、原油:WTI 6月原油期貨收漲4.11%,報110.49美元/桶;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收漲3.82%,報111.55美元/桶。
· 中國知網之路 ·
► 知網歷程:1999年3月,現任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並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2003年,中國期刊網改名為中國知網。2019年12月31日,中國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控股股東由清華控股變更為中核資本,實控人由教育部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 知網現狀:2001-2020年,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一直處於增長狀態,十年間收入約翻了三倍。2021年營收12.89億元。目前知網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在三大查重數據庫中,萬方和維普都是以字符來計費,知網則是以篇為單位計費。以碩士論文3萬字,博士論文10萬字計算,碩士論文在萬方、維普的查重價格均為90元,博士論文均為300元,相比之下,兩者在知網都要花498元。
► 知網事件:2021年12月23日,就“知網是否涉嫌壟斷”這一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表示,需要反壟斷執法機構研究、分析具體證據並通過相應的程序作出判定,將予以核實研究。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4月25日表示,已關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網涉嫌壟斷問題,正在依法開展相關工作。2022年5月9日,同方股份回應稱,知網也在反思,並研究進行經營模式優化改善,積極進行整改,知網會將相關整改措施擇機向社會公開,並作出回應。2022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 知網評價:2021 年知網採購費用排名第一的高校為北京師範大學,採購費高達198.4萬元,僅排名前十五的高校合計就需花費近2200萬元。央視對此評價稱,知網“借雞生蛋”生意該改改了。此事也引發了關於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的討論。知識具有不可替代性,當大型學術數據庫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肆無忌憚提高其數據庫價格,不僅使公眾資源受損,還抬高了期刊的受眾門檻,致使知識無法廣泛傳播,從而形成“知識壟斷”。從網友的留言中看出,很多人苦知網久已,那我們靜待後續!